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2125|回复: 0
收起左侧

退役军人梅京涛:深耕灵芝产业二次创业 硬汉陷销售困境盼助力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昨天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本帖最后由 随州日报 于 2025-8-18 11:18 编辑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赵慧林
    “这些灵芝,都是我起早贪黑种出来的,本想着能靠它们把日子拉回正轨,没想到今年又要栽跟头……”近日,在随县淮河镇金家祠堂村,56岁的退役军人梅京涛望着大棚里新长出的灵芝,眼中满是焦虑。这位曾在军营里挥洒青春与热血的老兵,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再次遇上了一场难打的“硬仗”。
    2000年,服役12年的梅京涛告别了军营,带着一身军人的硬朗与闯劲尝试经商。可由于缺乏经验,他不仅没能收获成功,反而欠下了外债,生活一下子跌入谷底。“部队教会我,倒下了就再爬起来。”这位从不言败的硬汉,在战友聚会上偶遇老班长,对方一句“你懂农村,回去试试”点醒了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他钻进均川镇的灵芝大棚,起早贪黑掌握种植技术,带着军人的韧劲开启了二次创业之路。
    2020年起,他带着一身泥土味转战均川镇、淮河镇,六年时间从零起步,靠自己的辛勤付出和诚信经营,慢慢还清了部分债务,日子也渐渐有了起色。去年,他又在金家祠堂村投资40万元,种下了11亩灵芝,一年能收获2次,主要销往浙江地区,年产值相当可观。
    微信图片_20250818111528.jpg
    “那时最多时雇了30个乡亲,光工钱每月就要发四万多元。”金家祠堂村的熊生琴算过一笔账,在大棚除草、浇水、采摘一年能几千到一万元,“比种玉米强三倍多。”
    去年灵芝丰收,长势喜人,按照那个势头,梅京涛盘算着今年还能收获两茬,可天有不测风云,极端高温天气成了致命的打击。
    “灵芝是‘娇贵货’,超过 32℃就停止生长。”梅京涛蹲在大棚角落,指着蜷曲的菌盖叹气,“今年第一茬干品仅5000斤,不及去年零头,更糟的是收购价骤降至20元,跌了三分之一,连雇人摘灵芝的工钱都快付不起。”
    他掀开仓库的塑料布,堆积如山的干灵芝散发着草木香。“按现在的行情卖,得亏不少钱。”更让他揪心的是,十月即将采收的新茬灵芝,目前长势也十分不理想。​
    微信图片_20250818111548.jpg

    微信图片_20250818111605.jpg
    滞销背后是多重困境:一是销售渠道单一,主要依赖外地中间商,缺乏自主定价权;二是进行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
    夕阳穿过大棚,在梅京涛身上投下斑驳光影。他弯腰扶正歪斜的菌棒,动作里仍带着军人的干练:“就算今年赔了,明年我还种。部队教我的,从来不是认输,而是迎难而上。”
    如果您有好销路,愿意帮帮这位坚韧的老兵,可以联系梅京涛,电话(微信同号):17866258922。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