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5544|回复: 0
收起左侧

随州日报一篇报道引起海外学者关注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1-2-1 10: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本报一篇报道引起海外学者关注
    曾侯乙墓二十八宿图价值很高

       随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晓林)随州日报1月初刊发的报道《曾侯乙墓出土天文学文物证实 中国2400年前已形成“北斗中心说”》,引起了美国华盛顿大学知名学者彭益林的关注。日前,他与随州文化学者王文虎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越洋网络对话。
       彭益林(1949-),美国华盛顿大学知名学者,祖籍湖北随州。师从著名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赴美前曾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学理论研究、古籍整理、中国天文史料考辨及中国古代神秘主义研究,颇有建树。
       彭益林在对话中称,曾侯乙墓的二十八宿图是最早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图文资料,价值很高。彭益林认为,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似乎是盖天说和浑天说的结合。首先,天上恒星组成的“背景图”,北辰和所在的紫垣是“天”的中心,其他区域则是四象二十八宿。其次,又认为包括“地”在内的整个宇宙像个鸡蛋,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围绕著“地”的“七曜”( 日、月和水、金、火、木、土星)在黄道上沿着二十八宿移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以“北辰”为中心的天体是穹形的盖,而以“地”为中心的日月五星则在天穹运行,这种运动是个分一年四季的“闭环”。总之,是以“地”为中心的太阳系(和“日心说”异曲同工)在以“北辰”为中心的天穹(覆盖)上运行。这样就很好的表述了:整个苍穹是“银河系”。中国古代天文学真了不起!另外,太阳系行星几乎都是在一个平面绕著太阳运行,而太阳绕行的银河系,从地球上看居然正是一个30度弧的覆盘形!
       王文虎在对话时提出,从中国天文学史史实来看,中古以后的中国天文学虽然有缺陷,但中国人并不是抱残守缺的精神族群。他们在努力修补自已天文学(如历法)的缺陷,路径就是向阿拉伯穆斯林人学习,后来向西洋人学习(明清时期)。虽然如此,中国人并没有抛弃传统,而是修补,女娲的使命在于“补天”。基于这个史实引申,王文虎说,中国文明发展不是革命式的,而是修补式的,因此在新物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旧物。中国天文学中的“地心说”早于“盖天说”(以斗为中心的二十八宿说)。前者的源头是神话如扶桑、若木,而最早的则是盘古神话。桐柏山是盘古神话的发源地。后者是为修补地心说而发展起来的。当它发展起来后,中国天文学并没有抛弃地心说,而是将二者结合成为一个天圆地方式的整体。曾侯乙衣箱就是表达这个整体的天文学模型。
       彭益林表示,希望与湖北随州学者一起探索曾随文化和隋文化,争取出更多的成果。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