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6-6 12:22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2003—2023。' ^" M3 |0 `; j" @+ e9 C. W' u: _
20年时光荏苒。是什么力量引领万千山乡发生巨变,让万千农民生活蒸蒸日上?
% m* `! \% |5 e p' ?2 S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 P0 N5 W; y" G/ |3 i' D: n) t( j
自2003年6月启动以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成效显著,影响深远。1 s$ X1 j& q' [5 q! Z' @& e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这一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深入总结提炼,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继续积极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3 e- F( z1 [6 }. m1 J 之江潮涌,奋楫扬帆。
- F* |2 v& H3 Q! ^/ G; q, q) O% H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在充满生机活力的神州大地上,一幅“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 \+ V# s, v, H. ?5 }' |& B E 造福工程催生崭新风貌:1 I0 m/ P. c5 J+ m9 n
从美丽乡村到美好生活,开启一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之路) A# z+ F+ Q% s( K" ~: `
青砖黛瓦、创意壁画、蒸汽火车、咖啡书店……走进舟山市定海区新建村,古朴与时尚交织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有乡村民宿,还有乡村美术馆、乡村书店。/ C Q0 ?) H1 F. G$ {( n+ J
“奔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美丽经济’,这些年我们越干越有劲!来的客人越来越多,民宿年收入翻了几番,没想到农村也能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见到记者,农家乐“画春园”的主人袁其忠感慨连连。
8 Y# l' x2 {# e" ] 袁其忠始终记得几年前的那一幕——
+ C$ _7 A* i% Y8 M, u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调研时,走进袁其忠家里,与村民代表促膝交谈。听完大家介绍情况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2 q& z$ M: K. X0 | h 从偏僻落后的海岛村,到远近闻名的“网红村”“示范村”,新建村因“美丽经济”华丽转身的故事,成为“千万工程”推进中浙江无数乡村蝶变的缩影。. J6 O& ^: ^5 ~2 g2 E
就在20年前,浙江的广大乡村还是另外一番景象。- F3 I+ p# A: ^6 G5 {) W4 C: ^# d
谈起当年,很多村民记忆深刻:广大农村面临“成长的烦恼”,经济快速发展,村庄面貌却不如人意。有人曾形容:“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都是垃圾村”。还有农民这样作比:“起早贪黑赚钞票,垃圾堆里数钞票,躺在医院花钞票”。5 v/ H3 m6 i- U0 d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Y9 v8 V% w" a: ~# F$ J! x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短短118天,跑遍11个地市,刚到浙江工作不久的习近平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情况后,一个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的想法逐渐成熟。
" _# Z! r, V; B& w 这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历史性工程——
' A) S, G: {, B& f( h 2003年6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全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花5年时间,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 ~0 O; f: v5 C. \! ]* j! u0 T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有效抓手、造福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要让更多的村庄成为充满生机活力和特色魅力的富丽乡村。”习近平以远见卓识谋划未来。# U% j9 k. |# q u- {, m
2003年7月,习近平提出作为浙江省域治理总纲领和总方略的“八八战略”,其中提到“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千万工程”正是重要抓手。
& L" A3 ]1 l, n2 F% E 擘画蓝图、立柱架梁。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亲自出席2003年“千万工程”启动会和连续3年的“千万工程”现场会并发表讲话,为“千万工程”实施指明方向。此后,省里“一把手”直接抓这项工作,成为浙江历届省委的一项雷打不动的惯例。
( b+ B/ R9 r) X! M5 P+ q# C& ^ 倾情牵挂、倾力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深入推进“千万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8 a8 f( a- g7 ?3 ^1 A1 o9 W4 s8 ?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 B& w6 ~( w# Y3 p, Q* P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调研时来到舟山市定海区新建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说,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建设美丽乡村,一部分是吸收了浙江的经验。浙江山清水秀,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确实抓得早,有前瞻性。希望浙江再接再厉,继续走在前面。. O% Z* k' k( l; w- J0 Q# c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 x; K' o+ |' d, z2 @7 P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9 r/ N i6 ]9 S$ v
理念指引,规划先行,蓝图铺就。一场从环境到生产,再到生活、生态的深层次变革在广袤乡村持续推进。8 B9 [& Z# T: J! G
这是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接续奋斗——
- s1 k2 `/ k1 {6 b 走进余村,起伏的山、流动的水、摇曳的竹,深浅不一的绿在眼前铺展。( B" L; E K3 u2 W
“今年端午节生意比往年更好。”春林山庄的主人潘春林边招呼客人边兴奋地说,“以前从没想过余村会有今天这个样子,我觉得自己的路子是选对了。”
# i* l g3 I) R9 a/ ? 20多年前,因发展“石头经济”,余村的山变成“秃头光”,水成了“酱油汤”。痛定思痛的余村人决定换种活法,借着“千万工程”的东风,相继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春林山庄正是余村关停矿山之后开的第一家民宿。$ X/ G" [1 E- C1 ]4 r8 X. U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余村考察,得知余村的做法后评价“高明之举”,并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 G, C/ C0 g: |$ M( B
2020年3月,时隔15年重访余村,一路上目睹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欣慰地说:“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7 b! `) t/ U$ Q: c
向绿而行的路上,余村从未止步。靠着美丽环境,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乡村旅游风生水起,竹林碳汇也让村里实现“靠着空气能卖钱”。“从靠山吃山,到富山养山,我们真正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幸福靠山。”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说。
. |3 X6 |$ _- W 余村的绿色接力,是“千万工程”接续奋斗的写照。
: \4 | F: E7 D# s( Y 2003年至2010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引领,综合整治村庄环境,推动乡村更加整洁有序;
, N; a0 Y; K: U; C 2011年至2020年,“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推动乡村更加美丽宜居;0 @: G3 g) \5 X" r' r
2021年至今,“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形成“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
$ E5 R \' ^3 g* s8 F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 ^- I3 L5 K# L6 ~* q9 h
这是由点到面、迭代升级的深刻变革——
0 K8 s! O) ~, z5 D( U) R# V P g 一路走来,“千万工程”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改变的却远不止于此:, K G$ T' h) i9 o( ~8 u% ?7 z
向水晶产业污染“开刀”,金华市浦江县“黑臭河”“牛奶河”再无踪影,河水愈加清澈;
/ |/ ^( z8 h$ K" d* Z) H 借着转变思路,绍兴市越城区鉴湖街道坡塘村通过“微改造”让村子焕发“新气象”:用石头做成时尚挎包造型,将墙壁绘成绿皮火车,把危旧茶厂改造成乡村艺术馆……" ?$ [9 P0 V* P5 R4 R ^
浙江省建成近2万个农村文化礼堂,承载着“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运会”等品牌项目,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6 f+ g5 `! z" j( ]( H5 \ 建设美丽生态,做强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的浙江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5 `' }. y' P$ N 20年乡村嬗变,数据最有说服力:“千万工程”的整治范围从最初的1万个左右行政村,推广到全省所有行政村;浙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过半;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3年的2.43缩小到2022年的1.90……
7 z4 b; e1 `: G. o% d" z0 |7 ] 从省域走向全国,“千万工程”在广袤神州落地生根,重塑着中国更多乡村的面貌。8 U; _7 V9 [- v ~. J
2018年9月,“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颁奖词这样评价:“这一极度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表明,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
- j' M2 o0 }/ ?1 V8 k; V% c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千万工程”的启示弥足珍贵,持续提供可资借鉴的丰富经验,为新时代“三农”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引前进方向。
7 b4 R5 n2 X2 U0 m A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千万工程”的精髓要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三农”领域的生动实践,是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调整,是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 o3 b+ h* x" U0 F
壮阔实践带来深刻启示:
* k) _% r9 g# ?8 {/ n; v 坚守为民情怀,坚持变革理念,做好系统谋划; t7 o+ F4 V% Y0 o* U
“在浙江看到的,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甚至是未来世界的模样!”5 {7 p% j- c4 {/ v; ^/ c. @/ |
2018年参观走访中国浙江村镇时,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曾说了这样一句话。+ z r! h& N; ?$ b% ~1 S
20年久久为功,“千万工程”不断赢得世界积极评价。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阿利斯泰尔·博思威克表示,“千万工程”证明了在农村大幅改善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是可行的,其经验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q5 I% {; |; m5 `, X' x
“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经验启示,不仅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思路,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改善环境带来借鉴意义。3 Y( g5 z: e- W4 [+ {1 ^+ o7 ~+ a8 q
——坚持以人为本,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在共建共享中提高农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
1 U- g) y8 r' Y' j 人民是阅卷人。坚持群众视角,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做起,把一件件民生小事作为一个个着力点,为广大农民带来获得感、幸福感。
4 I; t% L# ]9 q! d3 L; L5 T3 C 来到杭州市余杭区小古城村,树木葱郁,庭院整洁。低矮的院墙是这个村庄的一大特色。/ n: ~/ C* t" M) |% L
“这都是村民商量出来的结果。”小古城村党委书记林国荣告诉记者,让村民将花钱建好的高围墙降下来并不容易,通过邀请村民议事、带村民出去参观等方式,一户一户做工作,最终大家一致通过。
# D2 f9 U3 ^7 T- v$ Q9 ]0 l0 M 打开围墙,敞开“心墙”。如今,开放式邻里空间不仅让村庄变得更美观,还拉近了邻里间、村民游客间的距离,大大提升了“彬彬有礼”的乡村文明成色。
7 i7 b6 V: t2 E+ u2 E) O2 [ 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在浙江的不少乡村,议事是推进村庄建设的重要一环。节假日停车位不够如何解决、露营场地怎么建设、基础环境整体风貌怎样提升……无论是村口百年大樟树下,还是小荷塘边,抑或在线上议事厅,村民们积极发言,为家园建设尽一份绵力。3 ?- \3 J1 `2 `
在宁波市宁海县跃龙街道下枫槎村,不少村民自发用老家具、旧衣服、树桩竹梢等点缀村庄环境,成为乡村公共艺术空间的独特元素。在宁海当地,“千万工程”驱动一些乡村从“洁化”“美化”到“艺术化”转变,农民的主动性被激发,积极参与提升乡村之美。
: T: c' S% ~; |5 }! `7 J “千万工程”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中汲取智慧。从最初“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到如今“我要建设美丽乡村”,共享共治理念在越来越多村庄生根发芽,成为推动村庄治理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9 C8 ]$ v. [; z( o ——坚持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创新发展路子,统筹算好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的大账。
" A6 V- u! B+ g/ e: K2 @5 T% H0 X 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
. l" a1 c/ [0 }% G* o" P0 L2 x! a 夏日的安吉县灵峰街道横山坞村,竹海绵延,微风习习。走进民宿“阿忠的家”,绿意满目,别致温馨。. Y2 {' Z( n; Y
“我家曾经是村里最偏僻的一户,现在你瞧倒成最热闹的了。”“95后”民宿主人蓝晴霞回忆说,过去村里一到下雨天走路就满腿泥,现在变成竹林花海,加上特色休闲项目,游客们都流连忘返。9 {: f; V% n, h' V- m5 I1 L
随着“千万工程”推进,横山坞村开启了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硬化道路、拆违建、治污水,不断改善乡村环境。“思路一变天地宽,发展理念转变让我们实现了一次次蜕变,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横山坞村党总支书记蔡明福说。% m X0 |! Y' ?3 k9 A) c: e! b2 ^
坚持新发展理念,关键抉择换来持续腾跃:“国际纺都”绍兴柯桥,咬牙关闭一批规上企业,曾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传统产业正呈现崭新面貌;“中国五金之都”金华永康,加快淘汰低小散、嫁接互联网,从“铺天盖地”向做细做精转型升级;丽水缙云在改善生态环境上下苦功夫,迎来了对环境有着极高要求的全球特种玻璃制造商工厂落户……2 U7 S1 O, V' B/ r2 M
美丽环境就是生产力。算好生态环保的大账、长远账、综合账,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才能既保护绿水青山,又带来金山银山。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质量与速度的关系,推进乡村振兴才能把准方向、找准着力点。
: n* S7 X7 o) a, u, h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走因地制宜路子,做到规划先行、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 r% E9 T+ n. s. H8 y n# z; K 六一公小酒馆、“弶与小鸟雀”竹弶广场、社戏大舞台……行走在绍兴市孙端街道安桥头村,仿佛在鲁迅小说中畅游。这个普通的江南村庄围绕“鲁迅外婆家”特色IP,打造多种业态,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C6 W( f, E3 C, _2 c4 n2 |: S" Q" r$ Y
不少村民总是早早来到社戏大舞台,等待他们爱看的节目开演。每周末,这里会有越剧、健美操、歌舞等多种表演。未来,安桥头村还将售卖更多鲁迅作品相关的文创产品。
9 K# n5 m+ o; e0 Z5 @, o 千村千面,生机无限。
4 T; E0 I5 y2 ^! ~# K 围绕花木产业做文章,“千年兰乡”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蹚出一条致富新路;靠着径山茶“一片叶子”,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布局了茶筅、茶食、茶服、茶器等相关业态,走上茶旅融合发展之路;从“靠海吃海”打鱼,到打造海岛风情迎客,舟山市岱山县衢山镇凉峙村踏上绿色振兴新路子……
3 |( b5 X Q9 _, Q) z V$ ~ 农村有了与城市不一样的风景,才更能成为城里人内心向往的地方。这也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打开广阔空间。8 @+ L- z: ]4 n4 @9 |" I
“有多少汤泡多少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不一,破解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千万工程”提供了规划先行、量力而为、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范例。
$ ]- ]! Q, }+ C3 Z 既注重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擘画施工蓝图,又强调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统筹推进,“千万工程”正在为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注入更多中国智慧与力量。" L9 s) |) ~; |1 r
全新起点谱写壮美篇章: d( ?% C0 X+ V; ~* ~/ S1 T
在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新画卷中加速奔跑. t _4 C2 x% D- t4 i- h
在杭州市萧山区梅林村的美好生活中心,分布着24小时乡村数字书房、智慧健康服务站、无人健身房、无人超市等公共设施。在这里,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村民进行“健康画像”,对慢病人群进行监测预警已经成为现实。: g* C4 E8 B& R; I V; R& T
“千万工程”启动时,梅林村正是当时的“示范村”之一。20年后,作为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试点,这个村以数字化、智能化的面貌,向着未来生活更美好的图景再出发。2 C \: V: \; G, U! Z
近日,对于坚持和深化“千万工程”,浙江省作出最新部署:全省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方位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全景式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全链条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全过程加强乡村社会治理,加快构建“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0 N& A9 i( G- U
站在新起点,擘画新蓝图,谱写新篇章。
7 m% W* o; I1 ?+ D0 _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作出安排部署。
5 |+ d3 J- f# N( M 踏上新征程,“千万工程”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向全国推广,将助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 n3 h% K A! b3 ~* `0 ]+ h 放眼浙江广阔大地,这场跨越20年的美丽接力正焕发新的生机——5 _4 i$ T8 c, y/ U
在金华市东阳市寀卢村的“共享田园”里,植保无人机正为水稻喷洒农药,田间的智能远程监控箱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酸碱度等指标。
6 l+ V8 V$ K/ p: f+ i# G 这个曾创造性推广“撒直播”方法一举解决田地抛荒问题的村庄,因“寀卢经验”而远近闻名,如今正以数字化手段助力农业发展。寀卢村党委书记卢阳春说,新时代“寀卢经验”是更智慧地种好田,向高科技现代化农业迈进,在高效生产和农旅融合中取得双赢。7 t) @# {8 R% ?' U' `! c
未来乡村是科技范十足的乡村,也是与城市加快融合、相得益彰的乡村。
9 H% E% u$ B1 X. O3 r 在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一座高约35米、镶嵌着大块透明玻璃的白色建筑形似“飞碟”,充满未来感,引人驻足。' l9 B3 B# c/ B+ k7 q% f2 x
这是渔里未来社区。零碳幼儿园、数字植物园……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展示区里,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阅读区、志愿者之家等多种复合功能巧妙穿插,让居民能集中享受“一站式服务”。
1 K/ u8 Z- r! q" N& W 农民收入连续19年位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0以内……城乡差距继续保持全省最小的嘉兴正加快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在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的路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 R6 m# u& `2 H& {5 x8 L
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人。* j* G% n/ b2 }: t
这几年,浙江很多乡村有个新变化——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有从城市回来的“归乡人”,更多的是“新乡人”。; U% }( b* ]4 m3 l( e; n$ v: [
曾经无人问津的“空心村”,在创业青年、年轻艺术家的改造运营下,成为精致考究的民俗村;在余村“数字游民公社”里,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坐在公共区域头脑风暴,自然淳朴的山村生活,让他们找到“赚钱过活”与“诗与远方”的平衡……
0 Q: l. { s+ J- Y 随着“千万工程”深化推进,吸引更多年轻创业者、艺术家、国际人才成为各村发力的新方向。“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聚在一起,将拓宽“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 u) [6 o6 R+ C8 O$ t
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表示,下一步,浙江将有力有效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在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上加速奔跑,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塑造乡村风貌新气质,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让农村群众享受到现代化建设新成果。: w$ Y: x# i9 X& ~6 T$ e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 V. L- r! L# M; r 绿树掩映,清澈溪水绕村而过。淳安县下姜村,村口处一块牌子引人注目:梦开始的地方。
. s8 h: x* i4 [ 下姜村,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的基层联系点。这个小山村,得益于“千万工程”的指引,彻底告别“脏乱差”,变身“绿富美”,并组建共同富裕联合体带动更多村庄一起富,绘就出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s) L+ \3 l" e' f
坐在自家开的农家乐“望溪”门口,70多岁的村民姜祖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2 Y9 E5 `+ C' g- U
(新华社杭州6月25日电 记者于佳欣、方问禹、黄垚、黄筱、许舜达、冷彦彦)* D I0 Y$ _# h2 {( _& Z
, s- v8 n6 a' d; d# q' j+ b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26日 01 版)
7 R" h: E; b+ F/ u! N
8 `0 o2 k+ B# d) r; x1 J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