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2-24 11: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旧式爱情平淡却纯真
“我15岁时,看到胡小平做了个小木凳,歪七扯八的。”赵祝琼说,胡小平当时就对她说:“你莫笑我,很快,我就会成为胡木匠,给你修房打家具。”
胡小平讲,他于1957年出生在高新区永兴镇黎家院村,父亲在永兴镇当干部,母亲在家务农。1967年,父亲受到冲击,意外去世时,胡小平的大妹6岁,小妹才3岁。没多久,胡小平无奈辍学,在田间地头忙活,与母亲一起,支撑着风雨飘摇的家。
胡小平15岁那年,看到邻村的赵家请木匠来做家具,他一有空就跑到赵家去观看木匠施工,与赵家姑娘赵祝琼熟悉起来。胡小平回家后还用自家的边脚木头做了个小木凳子,送到赵家院子里,同时送去的还有自家养的一盆凤仙花,就放在那个小木凳子,让15岁的赵祝琼笑逐颜开。
从此,胡小平开始学木匠。改革开放,土地包产到户后,农民的日子好过了,胡小平给乡邻修房造屋打家具,木工手艺越练越精。那几年,胡小平与赵祝琼的感情也越来越浓,克服贫穷等重重阻力,两人于1980年结婚,1982年,两人的大儿子出生了。
胡小平跟着师傅们学木工建筑活时,总是百倍勤奋努力,在拆房建屋中,胡小平爱上了收藏,他总要省上几十块钱去买一些他看中的木雕、玉器等。他对赵祝琼说:“我在学校读书少,只有边干活边学习,希望能从古玩收藏鉴赏中,多学点文化。”在前往都江堰等地搞收藏时,胡小平淘到了一个古旧的博古架,赵祝琼特别喜欢。1987年,胡小平开拓建筑事业,有次资金吃紧,不得已卖了那架古旧博古架,当时赵祝琼十分难过。胡小平承诺,他今后一定会给赵祝琼打造出匠心独运的博古架,在架上子摆满她心仪的古玩。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胡小平经常率40多个的泥瓦工、木匠、钢筋工,走南闯北地修建办公楼、工厂及学校、供水塔。由于手艺出众,邀请他的人络绎不绝,家里的日子富裕了,而胡小平也更忙了。业余时间,胡小平到处去收藏古玩,收获颇丰,他收藏到的古瓷器曾参加电视台的举办的鉴宝拍卖会。
胡小平的儿子说:“我爸爸特别顾家,1992年,我家第三次建新房,院里楼上都是亭台楼阁,联合国代表团来绵阳,都领着一帮外国人来参观我们的住房,赞不绝口。”胡家新房建成后的1993年,赵祝琼为胡小平生下了小女儿,胡小平饭菜做得香,鲜花养得美,赵祝琼感到很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