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管理员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22-4-29 10:36 |
---|
签到天数: 885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探洞,大概是[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户外几个大分支中参与人数最少的运动之一,没有[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登山站立在峰顶成功的光环,也没有[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潜水在海洋世界奇异的美景里的畅游,打交道的只有无尽的黑暗,让人窒息的幽闭与不期而来的各种意外。在洞里,唯一可以信任的就是器械,它就是你的生命,和登山与[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攀岩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器械,基本上就只能是等待死亡。
地球上大部分的复杂的洞穴都属于喀斯特地貌的一部分,关于喀斯特的知识这里不详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10月刊,里面最详尽的介绍了中国的喀斯特地貌、成因以及基础知识。再进阶一下就去看看《地形学》之类的专业教材,会对探洞有很大的帮助,关键时刻也是安全的保证。我们这次去的[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湖北[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恩施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区。
介绍探洞的记录片也不少,不过电影却不多见,推荐看看《Sanctum》和《The Descent》。《Sanctum》是卡梅隆导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绝对扣人心弦,物超所值。
每一个洞穴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每一块岩石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当你打开灯光的时候,会被眼前的奇光异景震撼的无法言喻。
插个话,自己做了个WXGZ号“潜识”,喜欢潜水探洞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哦。
 置身于此,恍如隔世。
每当通过一段狭窄的洞道进入一个大厅的时候,就仿佛置身于教堂的圣殿之中。我们来的这里,是拜望,不是征服,人类应该有所敬畏,低头并不是一件坏事,像国人般天不怕地不怕,不择手段才是让人恐惧的状态。
大瓮天坑的发现人,也是民间第一个自主命名天坑的探洞者。无论是《远方的家》还是《中国国家地理》到这里做关于洞穴的拍摄和研究,没有不找他的。
在洞穴拍照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平日里室内拍照都是一件难事,更何况在完全没有任何光线的地下。所以NG上每一张震撼的照片都是需要大量的器材和时间才能拍到的。 这次还是带着佳能的SX50,方便,经折腾,弱光环境也不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