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社贵阳6月6日电(记者向定杰)二维码扫一扫,扶贫信息全知晓;二维码扫一扫,大数据扶贫有实招……连日来,记者在贵州山区采访发现,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物的二维码,和扶贫工作已经深度结合。
& Z4 Q/ @' h5 w) Y9 o+ H- { “有了这个码,卖米不用愁!”对身患腿疾、种了一辈子地的贫困户王树平而言,专属的二维码不单是挂在墙上的一个门牌,更见证着自家的脱贫进度。
# U6 I. a" N- H: c. K& _ 49岁的他住在贵定县沿山镇石板村,靠着3亩多水田维持生计。去年,家中21岁的独子因故去世,给本就艰难的家庭再度蒙上了一层阴影。( q8 M" g, Q2 g; T" Z% v$ B1 @* [* O
了解到情况后,扶贫干部杨先达上门建议他上网卖谷子。让王树平没想到的是,过去谷子要挑到集市上,现在公司直接上门来收;以前一锤子买卖,现在线上售卖,还有额外分成。' w! V/ a& q l" b# M
记者扫描二维码,点开网页,只见名为“大数据优米”的3件体验套装包邮只需33.81元。除开原生态大米的质量信息,王树平的真实家庭情况也附在其后。
1 o* _9 f; G6 r' f# B “头一次听说大数据扶贫这种概念,好奇就买了这款米,口感不错,关键是还能帮到贫困者,值了!”一位买家留言道。
' O% p* f ?2 m0 U9 H; D “‘一户一码’链接了贫困户的产品信息和脱贫记录。”负责平台管理的贵州领略农产品大数据公司董事长黄亚欣说。
) l3 \( F2 Z$ [ 依托大数据先行优势,越来越多像王树平一样的贫困户正上演着与二维码的故事。1 |" B! L, c9 F- u6 a3 L
掏出手机一扫,获得授权进入房间,完成清洁任务后系统发放一笔佣金。贵安新区党武镇党武村贫困户刘才秀以前在酒店做保洁。去年10月,她借助一个酒店服务APP平台干脆辞职当起了自由职业者。, M" E2 A+ [; U# }( a/ O; ] o
“在酒店做,时间不自由,就算在家也照顾不了老人小孩。”刘才秀说,加入“丽家会”APP平台后整个人轻松多了,挣的钱却比原来还多,一个月一般都在3000多元。- L- a! v2 k& @3 f- ]- \
“我们以房源共享、人力共享和全互联网化运营,来打造‘无人酒店’。”“丽家会”公司大区经理陈黎说,在他们的设计中,业主可以一间房无忧开酒店,客户可以全程自助住酒店,清洁阿姨可以一键抢单挣外快。
+ o% B+ u* C' F, \- g" N “公司培训我们怎么在手机上操作,怎么礼貌用语、调试电视、布草打扫。”刘才秀说,因为上手容易、挣钱又顾家,现在竞争日益激烈,干这行越来越吃香。说完,她又投身到“抢单大战”中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