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5789|回复: 0
收起左侧

[国内新闻] 一位驻村干部的“生意经”

[复制链接]
楼主

客户端新闻编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8-6-9 13: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新华社沈阳6月8日电  题:一位驻村干部的“生意经”
: w7 |, E. t& R$ u' {                    于也童8 O6 @- v& w' S" k+ A% B
  在亲朋好友眼里,最近到沈阳市辽中区大黑镇当驻村干部的李俊峰身上多了几大“怪”。都说驻村干部要扎根基层,多在村里“摸爬滚打”,李俊峰却一到周末就往市内跑。平时不怎么发朋友圈的他,还一反常态开始“刷屏”,甚至做起了广告。8 F2 g6 F, a# j  V' C
  “‘老边头’花生油,纯农村手工笨榨,5升辽宁省内包邮到家,团购送货上门”“花生制品怎么进超市?知道的兄弟们烦请指路”“沈阳哪里可以定制设计包装瓶啊”……原来,李俊峰这些“怪”都是在为村里的农产品找销路。+ }: ?5 a+ P: e
  李俊峰来自沈阳市政协。今年3月末,他与来自全市各市直单位的282名选派干部一起,分赴沈阳市多个乡镇农村到岗工作。
# T2 {: ?6 L  Q2 k  “好东西卖不出去太可惜了,农产品只要能有销路,农民脱贫致富就跑上了快车道。”李俊峰说。8 l" t( \: H, Y0 @- `; e
  位于辽河以西的大黑镇,地理位置偏僻,多年来都是辽中的相对贫困地区。
8 A% e7 `# I0 r  X) \. y# n3 z  “我们大黑镇没有工业,空气好、水好、土壤好,生产出来的农作物都是一顶一的,但由于农民对粮食收获之后的包装与定位不明确,对产品更没有整体的策划方案,品牌农业之路走得缓慢。”大黑镇党委书记陶然告诉记者。' T" V- R8 `! J- ~! l& O( K3 J
  2017年,大黑镇东于村合作社同某企业签订了包销合同种植花生,年底由于市场价格变动,公司单方面撕毁合同导致几十万公斤花生积压。村书记为了解决花生销路问题,自己贷款购买设备,将花生榨成了花生油。但因为缺乏宣传,大批花生油处于滞销状态。
: @3 N2 `: E1 e1 Y2 U/ E  怎么把积压的花生产品销售出去?在李俊峰的联系下,7日上午大黑镇开起了农超对接洽谈会,13家商超副食单位前来参与对接洽谈。
$ j3 Y. a/ z2 S0 p! h* W  “我觉得像这样的农超对接会应该多举行,能够把农村田间地头的产品直接带到老百姓的餐桌上,商超对接不仅能带动农民致富,也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福利。”家乐福东北区商品部蔬菜采购经理宋翰绅告诉记者。/ A! {, `8 D8 G
  香米、旱稻、杂粮、花生油……特色农作物堆满了会场,几台电饭煲蒸出来的米饭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我们这个大米都是用地下水灌溉的,特别香,大家尝一尝哈。”李俊峰一边给商超代表们盛饭一边吆喝。. x- W& v- W" k* g/ L
  “这里的农产品质量好,但品种略显单一,尤其是包装可以多下些功夫,比如也可以开发一些小包装,更符合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沈阳副食集团相关负责人金绍宇说。5 S5 h* e6 ^+ h# S2 u! l3 a( x
  “农村脱贫攻坚离不开这些驻村扶贫干部,”陶然说,“从市场营销到产品策划他们全程参与,尤其是主导对接的这次农超对接会,将加快我们发展品牌农业的步伐。”  {! T6 l4 R: D& z4 [
  今年2月起,辽宁省选派了1.2万名干部到农村和乡镇工作,对全省593个经济困难乡镇和1.17万个村实现全覆盖。
# C2 Q0 _% V" h$ F7 p4 P  “农村的晚上没有那么多高楼灯火,黑漆漆的,但现在我发现,这里一抬头就能看到城市里没有的满天璀璨繁星。”李俊峰说,“农村处处是宝,主要是要让这些宝贝被更多人看到,帮助农民真正富起来,这是我们这些驻村干部最重要、也是最幸福的任务。”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