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医疗健康
发新帖 回复
楼主: 夏夜暖风
收起左侧

[健康养生] 黄帝内经

[复制链接]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章要点】
    一、阐述奇邪在络,因放血而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及其原理。
    二、说明刺针后肉着的原理。

    【原文】
    黄帝曰:愿闻其奇邪①而不在经者。岐伯曰:血络是也。
    黄帝曰:刺血络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浊者,何也?血出清而半为汁者,何也?拔针而肿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何也?拔针而面色不变而烦悗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动摇者,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曰: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②,脱气则仆。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阴气积于阳,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悗者,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悗。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弗能虚也。
    黄帝曰:相之奈何?岐伯曰:血脉③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故无失数矣。失数而反,各如其度。
    黄帝曰:针入而肉着者,何也?岐伯曰:热气因于针,则针热,热则内着于针,故坚焉。

    【注释】
    ①奇邪:这里指因络脉不通,外来邪气壅滞不能深入经脉,而发生异常的病变,称这种外来邪气为奇邪。
    ②脱气:针刺放血,气随血脱,名脱气。
    ③血脉:这里指血脉盛,即邪气亢盛的意思。

    【译文】
    黄帝说:请你讲解一下由奇邪所导致的,又不在经脉中的病变情况。岐伯回答说:这是病邪滞于络脉导致的病变。
    黄帝说:刺血络放血时病人昏倒,是什么原因?针刺后血液喷射而出,是什么原因?放出的血色黑浓厚,又是什么原因?放出的血清稀,有一半像水汁,是什么原因?出针后局部皮肤肿起,是什么原因?放出的血或多或少,面色苍白,是什么原因?面色无变化,但心胸烦闷,是什么原因?出血虽多,但无痛苦,是什么原因?
    岐伯回答说:脉气盛但血虚的人,针刺时就会脱气,气脱人就会昏倒;血气虽然俱盛,但经脉中阴气较多,所以它的血行滑利,刺络放血时就会血出如喷;阳气蓄积于血络之中,长时间不能外泄,所以血色黑浓厚,不能喷射而出;刚刚喝过水,水液渗入络脉,尚未与血混合时,针刺出的血便清稀;如果不是刚饮过水,那就说明病人体内积有水气,日久便会形成水肿;阴气积蓄于阳分,困滞在络脉,故针刺时血未出而气先行,阴气闭于肉腠则使皮肤发肿;阴阳二气刚刚相合而尚未协调,此时用泄法针刺,就会使阴阳耗散,表里相离,出现面色苍白的现象;刺络时血出较多,但面色不变而心胸烦闷的,是由于刺络使经脉变虚,而虚的经脉连属于五脏之阴,脏虚则阴虚,所以心胸烦闷;阴邪阳邪相合而形成痹症,使邪气内溢于经,外注于络,这样阴分阳分的邪气都有余,所以针刺时虽出血较多,经脉也不会变虚。
    黄帝说:怎样观察血络呢?岐伯回答说:血脉盛的,络脉坚硬胀满而发赤,或上或下,无固定的部位,小的像针,大的像筷子。在这种情况下,用刺络放血的方法会万无一失。但施治时,切不可违反针刺的原则,否则,就会导致上述不良后果。
    黄帝说:针刺入肌体后,被肌肉裹住针身,是什么原因?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机体的热气使针发热,针身发热,就会使肌肉和针裹在一起了,所以坚实不易转动。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灵枢篇 阴阳清浊第二十四

    【本章要点】
    一、说明人体的精气由于来源不同,故有清浊之分。而清浊之气与经脉的阴阳属性有特殊关系,阴经中的精气多清,阳经中的精气多浊。清者气滑,浊者气涩。
    二、叙述了由于清浊之气混乱后所发生的病变,以及在刺法上有深浅疾徐的不同。

    【原文】
    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经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岐伯曰:人之血气,苟能若一,则天下为一矣,恶有乱者乎?
    黄帝曰:余问一人,非问天下之众。岐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乱气,天下之众,亦有乱人,其合为一耳。
    黄帝曰:愿闻人气之清浊。岐伯曰:受谷者浊,受气者清①。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
    黄帝曰: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岐伯曰: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
    黄帝曰:诸阳皆浊,何阳浊甚乎?岐伯曰: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②;其清者上走空窍,其浊者下行诸经。诸阴皆清,足太阴独受其浊③。
    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清者其气滑,浊者其气涩,此气之常也。故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清浊相干者,以数调④之也。

    【注释】
    ①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此处的浊和清不同于一般说的排泄物和精微物质,这里的浊,指谷物化生的稠厚精气,所吸入的稀薄空气则清气。
    ②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因为小肠接受胃下输的饮食物质,并泌别清浊,所以它所属的手太阳小肠经受的浊气最多;因为肺主气司呼吸,外界的轻清空气都需要从肺下达各脏,所以说肺脏所属的手太阴经接受的清气最多。
    ③诸阴皆清,足太阴独受其浊:五脏属阴,此处的阴处指五脏,按理说五脏都应该接受清气,但五脏中脾主水谷运化,所以唯独足太阴脾经能接受浊气。
    ④清浊相干者,以数调:如果清浊之气互相干扰而升降失常,就应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针刺方法,这体现了中医理论的精隨,即辨证论治思想。

    【译文】
    黄帝说:我听说人体的十二经脉与自然界的十二经水相应,水色的青黄赤白黑不一样,清浊也各不相同,而人身的血气都是一样的,其相应的状况怎样呢?岐伯说:人体内的血气,假使能够一样的话,那么推及天下的人也就相合为一了,哪里还会有变乱的情况发生呢?
    黄帝说:我所问的是一个人的情况,并不是问天下众多的人啊!岐伯说:一个人的体内也是有气乱情况的,而在天下众多人之内,也有变乱的人,总的看来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黄帝说:请你讲一讲人身之气的清浊情况。岐伯说:人所受谷物化生之气是浊的,所受饮料与空气化生之气是清的。清气注入于阴分,浊气输布于阳分。但水谷浊气之中的清气可上升于咽喉,清气之中的浊气可以下行。如果清气与浊气互相混淆,不能分别而行,升降失却其常,这就叫做“乱气”。
    黄帝说:所谓阴清而阳浊,浊气之中有清气,清气之中有浊气,究竟清气与浊气怎样来分别呢?岐伯说:气的大致区别,清气是先上注于肺脏的,浊气是先下行而走入于胃腑的。胃腑的浊气所化生的清气,又能上升于口。肺脏的清气所化生的浊气,又能下注于经脉,内积于气海。
    黄帝说:所有阳经都是浊的,哪一经的浊气为最甚呢?岐伯说:所有阳经中以手太阳经的浊气为最甚,因其独受诸阳经的浊气;所有阴经中以手太阴经的清气为最甚,因其独受诸阴经的清气。大体上说:清气上走于空窍,浊气下行于诸经。而在诸阴经中都是清气,只有足太阴经独受阴经的浊气,是为清中之浊。
    黄帝说:对清浊之气的刺法怎样呢?岐伯说:凡是受清气的都比较滑利,受浊气的都比较滞涩,这是一般情况。所以刺阴经时要深刺而留针;刺阳经时要浅刺而快出针。如果清浊互相干扰紊乱,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按常规分别调治。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灵枢篇 病传第二十五

    【本章要点】
    一、说明病邪侵袭人体至五脏的传变情况。
    二、运用五行相克的次序,以及脏腑表里关系,说明五脏病候的传变情况。
    三、指出疾病传变在一定时间没有终止,其预后必然不良。
    四、指出有些疾病运用针刺治疗,有可刺、不可刺的区别。

    【原文】
    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焫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岐伯曰:诸方者,众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尽行也。
    黄帝曰:此乃所谓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也。今余已闻阴阳之要,虚实之理,倾移①过,可治之属,愿闻病之变化,淫传绝败②而不可治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要乎哉问也,道,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与俱成,毕将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着于竹帛,不可传于子孙。
    黄帝曰:何谓日醒?岐伯曰: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黄帝曰:何谓夜瞑?岐伯曰:喑乎其无声,漠乎其无形,折毛发理,正气横倾,淫邪泮衍,血脉传溜,大气③入脏,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黄帝曰:大气入脏,奈何?岐伯曰: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肾,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病先发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入定,夏晏食④。
    病先发于胃,五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⑤。
    病先发于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肠,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病先发于膀胱,五日而之肾,一日而之小肠,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
    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间一脏及二、三、四脏者,乃可刺也。

    【注释】
    ①倾移:由阴阳气血盛衰导致疾病的机理。
    ②淫传绝败:邪气传变,正气败绝的意思。
    ③大气:这里指弥漫的邪气。
    ④冬入定,夏晏食:入定,古代的戌时,即晚上七点到九点的时候,此时正是人们夜晚刚入睡的时间;晏食,指吃晚饭,时辰为酉时,即下午五点到七点之间。
    ⑤昳(yì):午后未时,即下午一点到三点之间。

    【译文】
    黄帝说:我从先生这里学习了九针的知识,自己又阅读了一些方书,其中有导引行气、按摩、灸、熨、针刺、火针及服药等疗法,在应用时,是只采取其中的一种疗法呢,还是同时采用多种疗法呢?岐伯说:方书上所谈到的各种疗法,是为适应治疗许多人的不同疾病的,并不是对一个病人将多种疗法都使用上的。
    黄帝说:这就是掌握了一个总的原则而不遗忘,就能解决各种事物复杂的问题。现在我已经懂得了阴阳的要点,虚实的理论,因失于调护而造成的疾病,以及治愈疾病的各种方法,我希望了解疾病变化的情况,以及病邪传变致使脏气败绝而不易救治的道理,你能告诉我吗?岐伯说:这个问题至关重要。这些医学道理,明白了它就像白天一样头脑清醒,如不明白就像在黑夜中闭上眼睛,什么都难以察觉,所以不但要接受和掌握这些道理,还要按照它去实际运用,聚精会神地体验和探索,就能达到全部理解的境地,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就会抓住要领,出神入化,得心应手,对这些理论,应当写在竹帛上传于后世,不应据为私有而只传给自己的子孙。
    黄帝说:什么是日醒?岐伯说:明白了阴阳的道理,就好像迷惑的难题得到明确的解答,又像在酒醉后清醒过来一样。黄帝说:什么是夜瞑?岐伯说:病邪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内部变化,既没有声音,也没有形象,看不见、摸不着,就像在黑夜闭上眼睛一样,什么都看不见,常在不知不觉之中出现了毛发毁折、腠理开泄多汗,若正气大伤,而邪气弥漫,可经过血脉传到内脏,就会引起腹痛,脏腑功能逆乱,到了邪盛正虚的严重阶段,就不易救治了。
    黄帝说:邪气侵入内脏后,会发生什么样的病变?岐伯说:邪气入脏,若疾病先发生在心,过一天就会传到肺,三天就会传到肝,五天就会传到脾,如再过三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于半夜,夏天死于中午。
    若疾病先发生在肺,过三天就传到肝,一天就传到脾,五天就传到胃,如再过十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日落的时候,夏天死在日出的时候。
    若疾病先发生在肝,过三天就传到脾,五天就传到胃,三天就传到肾,如再过三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日落的时候,夏天死在吃早餐的时候。
    若疾病先发生在脾,过一天就传到胃,两天就传到肾,三天就传到脊背和膀胱,如再过十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夜晚,人们刚入睡的时候,夏天死在吃晚饭的时候。
    若疾病首先发生在胃,过五天就传到肝,三天就传到脊背和膀胱,五天就上传到心,如再过两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半夜,夏天死在午后。
    若疾病首先发生在肾,过三天就传到脊背和膀胱,三天就上传到心,三天就传到小肠,如再过三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天亮的时候,夏天死在黄昏的时候。
    若疾病首先发生在膀胱,过五天就传到肾,一天就传到小肠,一天就传到心,如再过两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鸡鸣的时候,夏天死在午后。
    上述各脏发生疾病,都依相克的次序相传,这样就都有一定的死亡时间,所以不可用针刺;如果疾病传变次序是间隔一脏相传的,或传至第二、三、四脏的,就可以用针刺治疗。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灵枢篇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二十六

    【本章要点】
    一、以一日分为四时,说明人体阳气活动的情况,可以影响邪正斗争的势力,故病情在一日之中,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不同表现。
    二、说明有些疾病,因不应四时之气,脏独主其病,故其轻重变化,决定于各脏气与邪气的盛衰,凡脏气不胜邪气则病甚,脏气胜邪气则病轻。
    三、强调在治疗上必须适应时令,不可违逆。
    四、具体叙述了五脏、五变、五输的内容,以及五脏与色、时、音、味的配合关系。

    【原文】
    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①、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②,余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
    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黄帝曰:有时有反者③何也?岐伯曰:是不应四时之气,脏独主其病者,是必以脏气之所不胜时者甚,以其所胜时者起也。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顺者为工,逆者为粗。
    黄帝曰:善,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输。愿闻其数。岐伯曰:人有五脏,五脏有五变。五变有五输,故五五二十五输,以应五时。
    黄帝曰:愿闻五变。岐伯曰:肝为牡脏④,其色青,其时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心为牡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其音徵,其味苦;脾为牝脏,其色黄,其时长夏,其日戊己,其音宫,其味甘;肺为牝脏,其色白,其音商,其时秋,其日庚辛,其味辛;肾为牝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是为五变。
    黄帝曰:以主五输奈何?岐伯曰:藏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荥;时主夏,夏刺输;音主长夏,长夏刺经;味主秋,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输。
    黄帝曰:诸原安和,以致六输?岐伯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故六六三十六输。
    黄帝曰:何谓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味主秋,色主春?愿闻其故。岐伯曰: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命曰味主合。是谓五变也。

    【注释】
    ①喜怒:泛指七情过度。
    ②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气,指邪气;形,指脉症之病形;名,指病症。
    ③时有反者:指病情的轻重变化与前面所说的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不相符。
    ④牡脏:牡,雄性的意思,牡脏,即为阳脏。

    【译文】
    黄帝说:各种疾病在发生时,都由于燥湿寒暑风雨等外邪侵犯,房劳过度、喜怒不节等情志刺激,以及饮食起居失常所致。邪气侵犯之后,与正气相搏就会出现各种病态,邪气入脏都有一定的病名,这些情况我已经知道了。许多病人多在早晨病情减轻而神志清爽,白昼较安静,傍晚病势渐渐增重,夜间病势最甚,这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说:这是由于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而造成的。
    黄帝说:我想听听你讲关于四时之气的问题。岐伯说:春天阳气生发,夏天阳气隆盛,秋天阳气收敛,冬天阳气闭藏,这是一年中四时之气变化的一般规律,人体的阳气变化也与此相应。以一昼夜来分四时,早晨就像春天,中午就像夏天,傍晚就像秋天,半夜就像冬天。人体早晨阳气生发,邪气衰退,所以病人感到神志清爽;中午人的阳气逐渐隆盛,正气能胜邪气,所以病人较安静;傍晚人的阳气开始收敛,邪气就会逐渐嚣张,所以病情加重;半夜人的阳气闭藏于内,只有邪气处于身形,所以疾病就甚重。
    黄帝说:疾病在一天中的轻重变化,有时没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岐伯说:这是疾病变化不和四时之气相应,而由内脏单独对疾病发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样的疾病,必定在受病内脏被时日所克的时候就加重,若受病内脏能克制时日的时候病就减轻。黄帝说:怎样进行治疗呢?岐伯说:治疗时,根据时日与受病脏气的五行关系施以补泄,使病脏不被时日克伐太过,疾病就可以预期治愈。能这样做,就是高明的医生,相反,就是粗率的医生。
    黄帝说:好。我听说刺法中有根据五变以决定井、荥、输、经、合五腧穴的,请讲一讲其中的规律。岐伯说:人有五脏,五脏各有相应的色、时、日、音、味的五种变化,每种变化都有井、荥、输、经、合五种腧穴分别与之相应,五五相乘,所以就有二十五个腧穴,又分别与五季相应。
    黄帝说:想听你讲讲什么叫五变?岐伯说:肝属木,为阴中之少阳,所以称为牡脏,在色为青,在时为春,在日为甲乙,在音为角,在味为酸;心属火,为阳中之太阳,所以称为牡脏,在色为赤,在时为夏,在日为丙丁,在音为徵,在味为苦;脾属土,为阴中之至阴,所以称为牝脏,在色为黄,在时为长夏,在日为戊己,在音为宫,在味为甘;肺属金,为阳中之少阴,所以称为牝脏,在色为白,在时为秋,在日为庚辛,在音为商,在味为辛;肾属水,为阴中之太阴,所以称为牝脏,在色为黑,在时为冬,在日为壬癸,在音为羽,在味为咸。这就是五变。
    黄帝说:以五变分主五输穴是什么情况?岐伯说:五脏主冬,冬季刺井穴;五色主春,春刺荥穴;五时主夏,夏季刺输穴;五音主长夏,长夏刺经穴;五味主秋,秋季刺合穴。这是五变分主五输的情况。
    黄帝说:六腑的原穴是怎样配合成六输的呢?岐伯说:只有原穴不与五时相配合,而把它归在经穴之中,以应五时六输之数,所以六六三十六个腧穴。
    黄帝问:什么叫做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味主秋,色主春?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岐伯说:病在脏的邪气深,治疗时应刺井穴;疾病变化显现于面色的,治疗时应刺荥穴;病情时轻时重的,治疗时应刺输穴;疾病影响到声音发生变化的,应刺经穴;经脉盛满而有淤血,病在阳明胃,以及因饮食不节引起的疾病,治疗时都应刺合穴,所以说味主合。这就是五变所表现的不同特征以及与五输相应的针治方法。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灵枢篇 外揣第二十七

    【本章要点】
    一、说明使用针刺治病,其疗效如以桴击鼓而有声,日月照物而生影,水镜鉴人而现形,也即内外相应的道理。
    二、对表现于外的声、色进行揣测,可以了解内脏的病变,并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原文】
    黄帝曰:余闻九针九篇,余亲受其调,颇得其意。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针者,小之则无内①,大之则无外②,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穷,流溢无极,余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然余愿杂之毫毛,浑束为一,可乎?岐伯曰:明乎哉问也,非独针道焉,夫治国亦然。
    黄帝曰:余愿闻针道,非国事也。岐伯曰:夫治国者,夫惟道焉,非道,何可小大深浅,杂合而为一乎。
    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日与月焉,水与镜焉,鼓与响焉。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镜之察,不失其形,鼓响之应,不后其声,动摇则应和,尽得其情。
    黄帝曰:窘③乎哉!昭昭之明不可蔽,其不可蔽,不失阴阳④也。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见而得之,若清水明镜之不失其形也。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脏波荡,若是则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是谓阴阳之极,天地之盖,请藏之灵兰之室,弗敢使泄也。

    【注释】
    ①小之则无内:形容精妙得不能再精妙了。
    ②大之则无外:意思是大得不能再大了。
    ③窘:深奥难测的意思。
    ④阴阳:这里的阴阳指自然界的规律。

    【译文】
    黄帝说:我读过关于九针的九篇文章,并亲自验证了它的规律,也大致领会了其中的道理。九针从第一针开始,到第九针终止,都隐藏了许多深刻的道理,我还没能真正掌握它的要领。九针的道理,精微宏大,高深玄妙,应用无穷。我知道它符合天道、人事以及四时的变化,想把这复杂如牛毛的论述归纳成一个纲要,不知是否可以?岐伯说:你问得真高明啊!不但针刺的道理如此,就是治理国家,也应如此。
    黄帝说:我想听的是针刺的道理,不是谈论国事。岐伯说:治理国家,应该有个总的纲领,如果没有总的纲领,怎么能将大、小、深、浅各种复杂的事物统一在一起呢?
    黄帝说:希望您详尽地讲一下。岐伯说:这可用日和月、水和镜、鼓和响来作比喻。日月照耀物体,必定会有物体的影子出现;水和镜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的形态;击鼓时会发出响声,声音和击鼓的动作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凡形影、声响是相应和的,懂得了这些,也就能完全理解针刺的道理了。
    黄帝说:这是个使我发窘的问题。日月的光明不可遮蔽,它之所以不可遮蔽,是因为不失阴阳的道理。临床上要把各种情况结合起来观察,并通过切脉来验证,以望诊来获知外部的病象,就像清水、明镜不失真一样。若人的五音不响亮,五色不鲜明,就说明五脏的功能有了异常变动,这就是内外相互影响的道理,就如同以桴击鼓,响声随之而发生,也像影子跟随形体而又与形体相似一样。所以通过观察病人体表的变化,就可测知内脏的变化;检查出内脏的变化,也可以推测显现于外表的症候。这就是阴阳理论的重点。天地之大,无不包括在阴阳的范围之内。请让我把它珍藏在灵兰之室,不要让它流失。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灵枢篇 五变第二十八

    【本章要点】
    一、论述不同体质和发病的关系。由于人的皮肤、肌肉、腠理、骨骼、五脏等坚固和脆弱的差异,易发疾病则各有不同。
    二、以风、痹、消瘅、寒热、积聚五种疾病为例,说明其各别的发病机理和诊候方法。

    【原文】
    黄帝问于少俞曰: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留止,或为风肿汗出①,或为消瘅②,或为寒热,或为留痹③,或为积聚。奇邪淫溢,不可胜数,愿闻其故。夫同时得病,或病此,或病彼,意者天之为人生风乎,何其异也?少俞曰:夫天之生风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无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
    黄帝曰: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愿闻其故。少俞曰:善乎哉问!请论以比匠人。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斫材木。木之阴阳,尚有坚脆,坚者不入,脆者皮弛,至其交节,而缺斤斧焉。夫一木之中,坚脆不同,坚者则刚,脆者易伤,况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汁之多少,而各异耶。夫木之早花先生叶者,遇春霜烈风,则花落而叶萎;久曝大旱,则脆木薄皮者,枝条汁少而叶萎;久阴淫雨,则薄皮多汁者,皮溃而漉;卒风暴起,则刚脆之木枝折杌伤。秋霜疾风,则刚脆之木,根摇而叶落。凡此五者,各有所伤,况于人乎!
    黄帝曰:以人应木,奈何?少俞答曰:木之所伤也,皆伤其枝。枝之刚脆而坚,未成伤也。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黄帝曰:人之善病风厥④漉汗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黄帝曰:何以候肉之不坚也?少俞答曰:腘肉不坚,而无分理。理者粗理,粗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疏。此言其浑然者。
    黄帝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黄帝曰:何以知五脏之柔弱也?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黄帝曰:何以候柔弱之与刚强?少俞答曰: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肠,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宽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此言其人暴刚而肌肉弱者也。
    黄帝曰:人之善病寒热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黄帝曰:何以候骨之小大,肉之坚脆,色之不一也?少俞答曰:颧骨者,骨之本也。颧大则骨大,颧小则骨小。皮肤薄而其肉无月囷,其臂懦懦然⑤,其地色殆然,不与其天同色,污然独异,此其候也。然后臂薄者,其髓不满,故善病寒热也。
    黄帝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少俞答曰: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黄帝曰:痹之高下有处乎?少俞答曰:欲知其高下者,各视其部。
    黄帝曰: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⑥。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
    黄帝曰:余闻病形,已知之矣!愿闻其时。少俞答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时。时高则起,时下则殆,虽不陷下,当年有冲道,其病必起,是谓因形而生病,五变之纪也。

    【注释】
    ①风肿汗出:这里指以水肿、汗出为主要表现的风水病。
    ②消瘅:指消渴病。
    ③留痹:指长期不愈的痹症。
    ④风厥:以汗出不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⑤懦懦然:形容柔弱无力的样子。
    ⑥淖泽:形容湿润的样子。

    【译文】
    黄帝问少俞道:我听说许多疾病开始的时候,必定由风、雨、寒、暑而引起,邪气沿着毫毛而侵入到腠理,有的能够由表复出,有的停留在体内,或发为风肿汗出,或发为消瘅,或发为寒热,或留而为痹,或成为积聚,因时令反常而浸淫泛溢于人体的病邪,其引起的病症甚至数不尽,希望听你讲讲其中的缘故。至于有些人同时得病,有的患这种病,有的患另一种病,我以为自然气候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否则,何以病变有种种区别呢?少俞说:大凡自然界的邪气,并不偏私于哪一种人,凡是冒犯了它的就会得病,避开了它的就不会发生危险,这不是邪气来伤人,而是人们自己去触犯了邪气而发病的。
    黄帝说:有些人在同一时候遭遇到邪气,又同样地患了病,可是他们的病症各不相同,希望听你讲讲其中的缘故。少俞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请让我借匠人伐木作个譬喻吧。匠人磨砺刀斧用来砍削木材,因为木的阴阳面有坚脆的不同,坚实处刀斧就不容易砍入,脆弱处因外皮松弛而容易砍入,遇到有节的地方,甚至会把刀斧都砍缺了锋口。在同一种木材中,有坚脆的不同,坚硬处就难砍,脆弱处就易砍,何况不同的木材,它们皮有厚薄,汁有多少,性质坚脆各异。大凡树木花开得早而先生叶子的,遇到春霜或大风,就会使花落而叶萎;假使长期的烈日干旱,就会使性脆皮薄的树木,枝条少汁而叶萎;假使长期的天阴下雨,就会使皮薄汁多的树木,外皮溃烂而渗水;假使突然起了暴风,就会使木质刚脆的树木,干枝折伤;假使秋天下霜而又有剧烈的风,就会使木质刚脆的树木,根部摇动而叶子坠落。上述五种不同的情况,各有其损伤的原因及程度的不同,何况人呢?
    黄帝说:以人与树木的变化相应来譬喻,是怎样的呢?少俞答道:树木受伤,都是伤其树枝,凡树枝刚脆而坚实的,就不会受伤了。人体容易患病,也是因为骨节、皮肤、腠理的不坚固,容易为邪气所侵犯而羁留,所以容易发病。
    黄帝说:有些人容易患风气厥逆而漉漉汗出的疾病,应该怎样候察呢?少俞答道:凡肌肉脆弱,腠理疏松,就容易为风邪侵袭而致病。黄帝说:怎样看出肌肉脆弱呢?少俞答道:凡腘部的肌肉不坚实,并且没有分理;即使有分理也比较粗疏,分理粗疏皮肤不致密的,腠理疏松。
    黄帝说:有些人容易患消瘅病,应该怎样候察呢?少俞答道:五脏都很柔弱的人,就容易发生消瘅病。黄帝说:怎样知道五脏是柔弱的呢?少俞答道:大凡五脏柔弱的人,必定心性刚强,心性刚强则多怒,故五脏柔弱的人就容易受到损伤。黄帝说:怎样候察五脏柔弱与心性刚强呢?少俞答道:这种人皮肤脆薄,但是眼睛生得很坚固深入,眉毛竖起,心性刚暴,心性刚暴就容易发怒,怒则使气上逆,而积蓄在胸中,血与气交阻而停留,充廓于肌肉皮肤之间,使血脉不得畅流而生郁热,热则销铄肌肉皮肤,而成为消瘅。这就是指性情刚暴而肌肉脆弱的人而言。
    黄帝说:有些人容易患寒热病,应该怎样候察呢?少俞答道:凡是骨骼细小,肌肉脆弱的人,就容易患寒热病。黄帝说:应该怎样候察骨骼的大小、肌肉的坚脆、气色的不同呢?少俞答道:面部颧骨是骨骼的基本标志。颧骨大则周身的骨骼也大,颧骨小则周身的骨骼也小。皮肤薄弱肌肉也不能隆起,膊弱而无力,面部下巴的气色晦浊无神,与天庭的气色不一致,像蒙有一层污垢为其特点,这就是诊候骨、肉、色的方法。同时,臂部肌肉薄弱,其骨髓必不充实,所以容易患寒热病。
    黄帝说:怎样候察容易患痹病的呢?少俞答道:腠理粗疏而肌肉不坚实。则容易患痹病。黄帝说:痹病的部位上下有一定的处所吗?少俞答道:要知道痹病部位的高下,必须观察各个部位的虚弱情况。
    黄帝说:有些人容易患肠中积聚,应该怎样候察呢?少俞答道:皮肤薄弱缺乏润泽,肌肉不结实而缺乏滑泽,这样,就可知他的肠胃功能不健,故邪气容易停留而成积聚,致伤及脾胃的正常功能。如果在脾胃之间因寒温不调,即使邪气轻微,也会蕴蓄停留,而形成积聚病。
    黄帝说:关于病形的情况,我已经知道了,再想听听疾病与时令的关系。少俞答道:首先要确定整个一年的气候概况,然后再掌握各个时令的气候。凡在气候对疾病有利之时,其病就会好转,气候对疾病不利之时,病就会恶化,有时虽然某一时令的气候变化并不剧烈,但因该年气候对其人体不适应,也可以引起发病。这就是由于形体素质不同而发生各种疾病的,是为五变的纲要。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灵枢篇 本脏第二十九

    【本章要点】
    一、论述人体经脉、血液、卫气、志意的生理功能,以及在正常情况下的一般表现。这些都是来源于先天,不因人的愚、智、贤、不肖而有所不同。
    二、论述了容易发病与尽终天年的根本原因,是在于五脏的大小、高下、坚脆、端正与偏倾的不同。而五脏的这些内在情况,又是可从外在五色、腠理和骨骼等变化而了解的。
    三、概论五脏之八种变化的生理表现和多发病症。
    四、具体说明五脏、六腑与外在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①,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此人之所以具受于天也,无愚智贤不肖,无以相倚也。然有其独尽天寿,而无邪僻之病,百年不衰,虽犯风雨卒寒大暑,犹有弗能害也;有其不离屏蔽室内,无怵惕②之恐,然犹不免于病,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窘乎哉问也。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运四时,化五节③者也;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恶,或吉或凶,请言其方。
    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心高则满于肺中,悗而善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坚,则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
    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④;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⑤、逆气。肺高,则上气,肩息咳;肺下则居贲迫肺,善胁下痛。肺坚则不病,咳上气;肺脆,则苦病消痹易伤。肺端正,则和利难伤;肺偏倾,则胸偏痛也。
    肺小则脏安,无胁下之病;肝大则逼胃迫咽,迫咽则苦膈中⑥,且胁下痛。肝高,则上支贲切,胁挽为息贲;肝下则逼胃胁下空,胁下空则易受邪。肝坚则藏安难伤;肝脆则善病消痹,易伤。肝端正,则和利难伤;肝偏倾,则胁下痛也。
    脾小,则脏安,难伤于邪也;脾大,则苦凑月少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则月少引季胁而痛;脾下则下归于大肠,下加于大肠,则脏苦受邪。脾坚,则脏安难伤;脾脆,则善病消痹易伤。脾端正,则和利难伤;脾偏倾,则善满善胀也。
    肾小,则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伤以邪。肾高,则苦背膂痛,不可以俯仰;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俯仰,为狐疝。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端正,则和利难伤;肾偏倾,则苦腰尻痛也。凡此二十五变者,人之所苦常病。
    黄帝曰:何以知其然也?岐伯曰: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无骨曷骨于者,心高;骨曷骨于小、短、举者,心下。骨曷骨于长者,心下坚;骨曷骨于弱小以薄者,心脆。骨曷骨于直下不举者,心端正;骨曷骨于倚一方者,心偏倾也。
    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腋张胁者,肺下。好肩⑦背厚者,肺坚;肩背薄者,肺脆。背膺厚者,肺端正;胁偏疏者,肺偏倾也。
    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广胸反骹者,肝高;合胁兔骹者,肝下。胸胁好者,肝坚;胁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胁骨偏举者,肝偏倾也。
    黄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唇⑧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偏倾也。
    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而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凡此诸变者,持则安,减则病也。
    黄帝曰:善。然非余之所问也,愿闻人之有不可病者,至尽天寿,虽有深扰大恐,怵惕之志,犹不能减也,甚寒大热,不能伤也;其有不离屏蔽室内,又无怵惕之恐,然不免于病者,何也?愿闻其故。岐伯曰:五脏六腑,邪之舍也,请言其故。五脏皆小者,少病,苦燋心,大愁扰;五脏皆大者,缓于事,难使以扰。五脏皆高者,好高举措;五脏皆下者,好出人下。五脏皆坚者,无病;五脏皆脆者,不离于病。五脏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脏皆偏倾者,邪心而善盗,不可以为人平,反复言语也。
    黄帝曰:愿闻六腑之应。岐伯答曰: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肝合胆,胆者,筋其应;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黄帝曰:应之奈何?岐伯曰: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里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
    心应脉,皮厚者,脉厚,脉厚者,小肠厚;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冲小⑦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纡屈者,小肠结。
    脾应肉,肉月囷坚大者,胃厚;肉月囷幺者,胃薄。肉月囷小而幺者,胃不坚;肉月囷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月囷不坚者,胃缓;肉月囷无小里累者,胃急。肉月囷多少里累者,胃结,胃结者,上管约不利也。
    肝应爪,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色红者,胆薄;爪坚色青者,胆急;爪濡色赤者,胆缓;爪直色白无约者,胆直;爪恶色黑多纹者,胆结也。
    肾应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也。
    黄帝曰:厚薄美恶,皆有形,愿闻其所病。岐伯答曰:视其外应⑧,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

    【注释】
    ①解利:润滑的意思。
    ②怵惕:形容惊恐害怕的样子。
    ③五节:五个季节,除春、夏、秋、冬外,还有长夏一季。
    ④喘喝:形容喘息声粗、呼吸困难的样子。
    ⑤喉痹:喉中如有阻隔,呼吸不畅的一种病症。
    ⑥膈中:一种以饮食难下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⑦好肩:这里指肩部肌肉丰满。
    ⑧揭唇:指口唇上翘的样子。
    ⑦脉冲小:指脉搏虚弱短小的意思。
    ⑧外应:即能看到的体表组织。

    【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人的气血精神,是用来奉养生命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物质,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能使气血运行于机体内外,濡润筋骨,滑利关节;卫气能温煦肌肉,充养皮肤,滋润腠理,主导汗孔的开合;人的意志,能够统驭精神,收摄魂魄,适应气候寒温的变化,调节情绪。血脉通调和顺,则气血畅行,流于周身,营养肌体,从而强劲筋骨,滑利关节;卫气的功能正常,则使肌肉滑润,皮肤柔和润泽,腠理致密;志意专注,则精神集中,思维敏捷,魂魄安定,不产生懊悔愤怒的情绪变化,五脏就不会遭受邪气的侵扰。如寒热调和,六腑就能运化五谷,使风病、痹病等无从产生,经脉通利,肢体关节灵活。以上就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五脏贮藏精神气血魂魄,六腑传化水谷而输送津液。这些功能,都是先天所赋,与人的愚笨、聪明、贤能、浅薄无关。但有的人能享尽天年,不受邪气侵扰,老而不衰,即使是风雨、骤寒暴暑,也不能伤害他;有的人虽然足不出户,也没有受到忧伤、惊恐的刺激,但仍免不了生病,这是为什么?请讲解一下好吗?
    岐伯回答说:这个问题很难解答!五脏的生理功能,是与自然界相适应的,符合阴阳变化的规律,并与四时的变化相联系,与五个季节的五行相适应,五脏本身就有大小、高低、坚脆、端正及偏斜的不同,六腑也有大小、长短、厚薄、曲直、缓急的差异。这二十五种情况各不相同,分别显示着善恶吉凶,请允许我详加说明。
    心脏小,则神气敛藏安定,邪气不易侵害人,但人易伤于忧愁;心脏大,则人不易伤于忧愁,而易被邪气所伤。心位偏高,则向上压迫肺使肺气壅滞,令人烦闷不舒而健忘,固执己见;心位偏低,则心神之脏气外散,令人易受寒邪,易被言语恐吓。心脏坚实的,则脏气安定,守卫固密;心脏脆弱,则人容易患消瘅病及热中。心脏端正,则神气血脉和利,邪气难以侵害人;心脏偏斜不正,则操守不坚,使人无主见。
    肺脏小,则饮邪很少停留,不会使人喘息;肺脏大,则多有饮邪停滞,易使人患胸痹、喉痹及气逆的病。肺位偏高,则气机上逆,使人抬肩喘咳;肺位偏低,则居处接近横膈,以致胃脘上迫于肺,使人易患胁下疼痛的病。肺脏坚实,则人不易患咳逆上气;肺脏脆弱的,则易患消瘅。肺脏端正的,则肺气调和宣通,使人不易被邪气所伤。肺脏偏斜的,则使人胸中偏痛。
    肝脏小,则脏气安宁,令人不患胁下痛;肝脏大,则压迫胃脘,上迫咽部而令人患膈中症,且胁下疼痛。肝位偏高,则向上支撑膈部,并紧贴着胁部使其满闷,成为息贲病;肝位偏低,则逼迫胃脘,令胁下空虚,使人易被邪气侵袭。肝脏坚实,则脏气安宁不易被邪气所伤;肝脏脆弱,则易患消瘅病。肝脏端正,则肝气条达,人不易受邪;肝脏偏斜,则人易患胁下疼痛。
    脾脏小,则脏气安和,人很难被邪气伤害;脾脏大,则胁下空软处充聚而痛,使人不能快行。脾位偏高,则胁下空软处牵引季胁作痛;脾位偏低,则向下迫临大肠,人易被邪气所伤。脾脏坚实,则脏气安定,人不易被邪气所伤;脾脏脆弱,人则易患消瘅病。脾位端正,则脾气健旺,不易受邪;脾位偏斜,则人易生胀满。
    肾脏小,则脏气安和,人很难被邪气伤害;肾脏大,则易患腰痛,不能前后俯仰,人易被邪气所伤。肾位高,则人常患背部、脊梁骨疼痛,不能前俯后仰的病;肾位低,则人会腰尻部疼痛,不能俯仰,甚至患狐疝病。肾脏坚实,则人不易腰背痛;肾脏脆弱,则易患消瘅病,易被外邪所伤。肾脏端正,则肾气充盛,人不易受邪;肾位偏斜,则易患腰尻部疼痛。以上是常见的二十五种病变。
    黄帝说:怎样了解五脏大小、高下、坚脆、端正、偏斜的情况呢?岐伯说:肤色红、纹理细密的人,心脏小;皮肤纹理粗疏的人,心脏大。胸骨剑突不明显的人,心脏位高;胸骨剑突短小,高突如鸡胸的人,心位偏低。胸骨剑突长的人,心脏坚实;胸骨剑突软小薄弱的人,心脏脆弱。胸骨剑突直向下而不突起的人,心脏端正;胸骨剑突偏向一边的人,心脏倾斜不端正。
    肤色白、纹理细密的人,肺脏小;皮肤纹理粗疏的人,肺脏大。两肩高耸,胸膺突出而咽喉内陷的人,肺脏位置高;两腋内敛,胁部外开的人,肺脏位置低。肩背部肌肉厚实的人,肺脏坚实;肩背部肌肉薄弱的人,肺脏脆弱。胸背部肌肉匀称坚厚的人,肺脏端正;肋骨偏斜而稀疏的人,肺脏偏斜不正。
    肤色青、纹理细密的人,肝脏小;皮肤纹理粗疏的人,肝脏大。胸部宽阔、肋骨高突外张的人,肝脏位高;肋骨低而内收的人,肝脏位低。胸胁发育匀称健壮的人,肝脏坚实;肋骨软弱的人,肝脏脆弱。胸腹部发育良好、比例匀称的人,肝脏端正;肋骨偏斜外突的人,肝脏偏斜不端正。
    肤色黄、纹理细密的人,脾脏小;皮肤纹理粗疏的人,脾脏大。口唇上翘外翻的人,脾脏位高;口唇低垂弛缓的人,脾脏位低。口唇坚实的人,脾脏坚实;口唇大而不坚实的人,脾脏脆弱。口唇上下匀称端正的人,脾脏端正;口唇不匀,一侧偏高的人,脾脏偏斜不正。
    肤色黑、纹理细密的人,肾脏小;皮肤纹理粗疏的人,肾脏大。双耳位置高的人,肾脏位置高;耳向后陷下的人,肾脏位置低。耳坚实的人,肾脏坚实;两耳瘦薄不坚实的人,肾脏脆弱。两耳完好端正,接近颊车的人,肾脏端正;两耳偏斜,高低不对称的人,肾脏偏斜不正。以上情况各不相同,只要掌握这些规律,注意调摄,就会安然无恙,若再受到损害,就会导致各种疾病产生。
    黄帝说:讲得好。但不是我想要问的,我想知道的是:有的人很少患病,能享尽天年,即使受到忧恐、惊悸等巨大的精神刺激以及严寒酷热等外邪的侵袭,身体也不会有所伤害;有的人虽然足不出户,又没有受到惊悸等刺激,仍避免不了要生病,这是为什么?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岐伯说:五脏六腑,是内外邪气避栖的地方,请让我说说其中的缘由。五脏都小的人,很少受外邪侵袭而发病,但却经常焦心思虑,多愁善忧;五脏都大的人,做事和缓,很难使他忧虑。五脏位置都偏高的人,处事多好高骛远;五脏位置都偏低的人,多甘居人下。五脏都坚实的人,不易生病;五脏都脆弱的人,经常病不离身。五脏都端正的人,性情和顺,为人正直,很得人心;五脏位置都偏斜不正的人,多有私心杂念,贪心好盗,不能与人和平相处,言语反复无常。
    黄帝说:我想了解一下六腑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相应关系。岐伯回答说:肺与大肠相合,大肠相应于皮;心与小肠相合,小肠相应于脉;肝与胆相合,胆相应于筋;脾与胃相合,胃相应于肉;肾与三焦、膀胱相合,三焦、膀胱相应于腠理毫毛。
    黄帝说:六腑与身体其他部位是如何相应的呢?岐伯说:肺与皮肤相应。皮肤厚的人,大肠就厚;皮肤薄的人,大肠就薄;皮肤松弛,肚腹大的人,大肠松弛而且长;皮肤紧绷的人,大肠紧而短;皮肤滑润的人,大肠通顺;皮肤与肌肉不相附的人,大肠多结涩不畅。
    心与脉相应。皮肤厚的人,脉就厚,脉厚的人小肠就厚;皮肤薄的人,脉就薄,脉薄的人小肠就薄;皮肤松弛的人,脉就弛缓,脉弛缓的人小肠就大而长;皮肤薄而脉虚小的人,小肠就小而短;三阳经脉的部位多见弯弯曲曲的血脉的人,小肠就结涩不畅。
    脾与肉相应。肉月囷坚实粗大的人,胃体就厚;肉月囷细薄的人,胃体就薄。肉月囷细小薄弱的人,胃体就不坚实;肉月囷瘦薄与身体不相称的人,胃就下垂,胃下垂,则胃下口约束不利。肉月囷不坚实的人则胃弛缓;肉月囷无小颗粒累累的人,胃体紧敛。肉月囷多有小颗粒累累的,胃气结涩,胃气郁结,则胃上口约束不利。
    胆与爪相应。爪甲厚实色黄的人,胆厚;爪甲薄弱色红的人,胆薄。爪甲坚硬色青的人,胆紧敛;爪甲濡软而色赤的人,胆弛缓。爪甲正常色白无纹理的人,胆气舒畅;爪甲异常色黑多纹理的人,胆气郁结不畅。
    肾与骨相应。皮肤纹理致密厚实的人,三焦与膀胱都厚实;皮肤纹理粗疏薄弱的人,三焦与膀胱都薄弱。皮肤纹理疏松的人,三焦与膀胱弛缓;皮肤紧张而无毫毛的人,三焦与膀胱都紧敛,毫毛美泽而粗的人,三焦与膀胱之气疏畅;毫毛稀疏的人,三焦与膀胱之气都郁结不畅。
    黄帝说:脏腑的厚薄、好坏都有一定的迹象,而它们所发生的病变是怎样的呢?岐伯回答说:脏腑与体表组织是内外相应的,观察外在的体表组织,就可知道脏腑的情况,从而可以了解到内脏所发生的病变。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灵枢篇 背腧第三十

    【本章要点】
    一、说明五脏背腧的位置以及取穴的验证方法。
    二、指出治疗上取背腧穴,在补泄方法上是宜灸而禁针的。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岐伯曰:背中大腧,在杼骨①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②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输也。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注释】
    ①杼骨:即第一椎骨。
    ②相去:前面各穴在椎骨旁都各有一个,同名两个穴位之间的距离就叫相去。

    【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我想知道五脏腧穴在背部的部位。岐伯说:背中的大腧在项后第一椎骨下的两旁,肺腧在第三椎下的两旁,心腧在第五椎下的两旁,膈腧在第七椎下的两旁,肝腧在第九椎下的两旁,脾腧在第十一椎的两旁,肾腧在第十四椎的两旁。五脏腧穴都在脊柱的两旁,左右相距为三寸。要确定、检验这些穴位时,可用手按压腧穴处,如病人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或病人原有疼痛得到缓解,就说明正是腧穴的所在部位。对这些腧穴,宜用灸法,不可妄用针刺。邪气盛的用泄法,正气虚的用补法。用艾火补的时候,不要吹艾火,要等它自己慢慢烧灭。用艾火泄的时候,应快速地吹旺火,再用手拍艾条,使之急燃而迅速熄灭。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灵枢篇 卫气第三十一

    【本章要点】
    一、从五脏六腑的功能,说明营气、卫气的功能和循行概况。
    二、指出十二经脉的标本与某些穴位的关系。
    三、简述上下虚实的治法,并说明四街的部位,以及治疗上取其穴位时应用毫针的手法。

    【原文】
    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①内于五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穷②之。然其分别阴阳,皆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能知虚石之坚软者,知补泻之所在;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
    岐伯曰:博哉!圣帝之论。臣请尽意悉言之。足太阳之本,在限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足少阳之本,在窍阴③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三寸中,标在背输与舌下两脉也。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腧也。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挟颃颡也。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标在背腧与舌本也。
    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也。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眦也。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颜下合钳上也。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标在背腧也。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下三寸也。
    凡候此者,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故石者,绝而止之,虚者,引而起之。
    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④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针,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刺而予之。所治者,头痛眩仆,腹痛中满暴胀,及有新积。痛可移者,易已也;积不痛,难已也。

    【注释】
    ①气:这里的气指的是饮食化生的精微之气。
    ②穷:这里是彻底弄明白的意思。
    ③窍阴:即第四足趾外侧的窍阴穴。
    ④膺:指胸部两侧肌肉隆起处。

    【译文】
    黄帝说:五脏是贮藏精神魂魄的,六腑是受纳和传化水谷的。由饮食所化生的精微之气,在内则入于五脏,在外则行于分肉、经络、肢节。其浮而在外之气,不循行于经脉之中的,叫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脉之中的,叫营气。卫行脉外属阳,营行脉中属阴,阴阳相随而行,内外贯通,有如环之无端,如水之源远流长,无有穷尽。但在分别阴阳属性时,都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因此,能分别三阴三阳十二经的就可以知道病是怎样产生的;能判断出虚实所在,便能找出疾病的上下部位;能知道六腑之气往来的通道,在诊断和治疗上,就像会解开绳结,开达门户一样,方便自如;能知虚者软——经气空虚,实者硬——邪气结聚,就能知道补虚泄实的关键所在;能知手足六经的标部和本部,对复杂的疾病在治疗时就能应付裕如而无所疑惑。
    岐伯说:多么高深博大的理论啊!现就我知道的尽量地说出来。足太阳膀胱经的本部,在足跟以上五寸(由外踝下的地平面算起)中的附阳穴;标部,在两目的睛明穴。命门,是指眼睛。足少阳胆经的本部,在足第四趾外侧端的窍阴穴之间;标部,在窗笼之前,即在耳珠前陷中的听宫穴。足少阴肾经的本部(内踝之下一寸,再由此向上三寸),在内踝上下三二寸的复溜、交信穴;标部,在背部的肾腧穴,与舌下两脉的廉泉穴。足厥阴肝经的本部,在行间穴上五寸的中封穴;标部,在背部的肝腧穴。足阳明胃经的本部,在足次趾端的厉兑穴;标部,在颊下结喉两旁的人迎穴。足太阴脾经的本部,在中封穴前上四寸中的三阴交穴;标部,在背部的脾腧与舌根部。
    手太阳小肠经的本部,在手外踝之后的养老穴;标部,在睛明穴上一寸处。手少阳三焦经的本部,在手无名指之间的液门穴;标部,在耳后上角的角孙穴与下外眦的丝竹空穴。手阳明大肠经的本部,在肘骨中的曲池穴,上至臂臑穴处;标部,在颊下一寸,人迎之后,扶突之上。手太阴肺经的本部,在寸口中的太渊穴;标部,在腋内动脉,就是腋下三寸的天府穴处。手少阴心经的本部,在掌后锐骨之端的神门穴;标部,在背部的心腧穴。手厥阴心包经的本部,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内的内关穴;标部,在腋下三寸的天池穴处。
    凡要测候十二经标本上下所主的疾病,一般在下的为本,下虚则元阳衰于下而为厥逆,下盛则阳气盛于下而为热;在上者为标,上虚则清阳不升而为眩晕,上盛则阳盛于上而为热痛。属实症的当泄,以绝其根而使疾病停止发作;属虚症的当补,助其气而振其不足。
    让我再谈谈各部的气街:胸、腹、头、胫之气,各有所聚所行的道路。气在头部的,聚之于脑;气在胸之前部的,聚于胸之两旁的膺部,气在胸之后部的,聚于背腧,即自十一椎膈膜之上,足太阳经诸脏之腧;气在腹部的,聚于背腧,即自十一椎膈膜以下,足太阳经诸脏之腧穴,并聚于腹前冲脉及在脐左右经脉处的穴位(盲腧、天枢等穴);气在胫部的,则于足阳明经的气街穴(又名气冲穴)及承山穴(足太阳经)和足踝部上下等处。凡刺这些穴位都要用毫针,操作时,必须用手先在穴位上作较长时间的按压,待其气至,然后针刺与之补泄。刺各部气街的穴位能治疗头痛、眩晕、中风跌仆、腹痛、中满、腹部突然胀满,及新得的积聚。疼痛按之移动的,治之易愈;积症不疼痛的,难愈。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灵枢篇 论痛第三十二

    【本章要点】
    一、讨论了人体的素质,亦即筋骨、肌肉有强弱坚脆的不同,皮肤腠理有厚薄疏密的区别,肠胃有厚薄肥瘦的不同,故在治疗上有能否耐受针石、火烧之痛和耐受毒药的区别。
    二、说明疾病痊愈的难易,与病症属性的寒热有密切的关系。

    【原文】
    黄帝问于少俞曰: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其于针石火焫之痛何如?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其于毒药何如?愿尽闻之。少俞曰:人之骨强、筋弱、肉缓、皮肤厚者,耐痛,其于针石之痛火焫亦然。
    黄帝曰:其耐火焫者,何以知之?少俞答曰:加以黑色而美骨①者,耐火焫。黄帝曰:其不耐针石之痛者,何以知之?少俞曰:坚肉薄皮者,不耐针石之痛,于火焫亦然。
    黄帝曰:人之病,或同时而伤,或易已,或难已,其故何如?少俞曰:同时而伤,其身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
    黄帝曰:人之胜毒②,何以知之?少俞曰:胃厚、色黑、大骨③及肥骨者,皆胜毒;故其瘦而薄胃者,皆不胜毒也。

    【注释】
    ①美骨:指骨骼强壮的人。
    ②胜毒:胜,耐受;毒,药物;胜毒,耐受药物的意思。
    ③大骨:指骨骼强壮。

    【译文】
    黄帝问少俞说:筋骨的强与弱,肌肉的坚与脆,皮肤的厚与薄,腠理的疏与密,都各不相同的人,他们对针刺和灸灼所致疼痛的耐受力如何?另外,肠胃的厚薄、坚脆也不一样的人,他们对药物的耐受力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详细地讲一讲。少俞说:骨骼强健、筋柔肉缓、皮肤厚实的人,对疼痛的耐受力强,所以对针刺和艾火灸灼所致的疼痛也一样能忍受。
    黄帝说:哪些人能耐受火灼引起的疼痛呢?少俞回答说:除以上所说的人以外,还有肤色黑而且骨骼健美的人。
    黄帝说:哪些人不能耐受针刺所致的疼痛呢?少俞说:肌肉坚实而皮肤薄脆的人,不能耐受针刺的疼痛,同样也不能耐受灸灼引起的疼痛。
    黄帝说:同时患病的人,有的容易痊愈,有的则难以痊愈,这是什么原因呢?少俞说:身体多热、阳气素盛的人,容易痊愈;身体多寒、阳气素虚的人,难以痊愈。
    黄帝说:怎样判断人对药物耐受力的强弱呢?少俞说:胃功能强壮、皮肤色黑、骨骼粗壮、肌肉肥厚的人,对药物的耐受力强;形体消瘦而胃功能薄弱的人,对药物的耐受力就弱。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灵枢篇 天年第三十三

    【本章要点】
    一、说明胚胎的生长发育过程,并指出了“神”的形成以及长寿的根本条件。
    二、系统地叙述了人类生长至死亡过程的一般规律。
    三、说明人生不能终寿的因素——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①为基,以父为楯;失神②者死,得神者生也。
    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岐伯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③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④,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黄帝曰: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如?岐伯曰:其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喘息暴疾;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石,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⑤,故中寿而尽也。

    【注释】
    ①母:人胚胎的生成需父母两精相和,这里的母是指母亲的阴血。
    ②神:这里的神是指一切生物其生命力的综合表现。
    ③三部三里:指面部的额头、鼻梁、下颌三处隆起的地方。
    ④其气在下:气,指人体生长的气,藏于肾,自下而升。人生十岁,此气刚开始兴盛,是生长发育的开始,所以说其气在下。
    ⑤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意思是正邪相互斗争,使气血紊乱,不能祛邪外出,反而引邪内入。

    【译文】
    黄帝问于岐伯说:我想了解一下人在生命开始时,是以什么作为基础?以什么作为捍卫呢?损失了什么就要死亡?得到了什么才能生存?岐伯说:以母亲的血为基础,以父亲的精为卫外功能,由父精母血结合而产生神气,失神气的就会死亡,有了神气才能维持生命。
    黄帝问:什么是神呢?岐伯说:当人体的血气和调,营气卫气的运行通畅,五脏形成之后,神气藏之于心,魂魄也都具备了,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体。
    黄帝说:人的寿命长短各不相同,有中途夭亡的,有年老长寿的,有猝然死亡的,有的患病很久,希望听听它的道理。岐伯说:如果五脏强健,血脉调顺,肌肉之间通利无滞,皮肤固密,营卫的运行不失其常度,呼吸均匀徐缓,全身之气有规律的运行,六腑也能正常地消化饮食,使精微、津液能敷布周身,以营养人体,各脏腑功能正常,所以能够使生命维持长久而多寿。
    黄帝说:有些人可活到百岁而死,怎么会达到这样的长寿呢?岐伯说:长寿的人,他的鼻孔和人中深邃而长,面部的骨骼高厚而方正,营卫的循行通调无阻,面部的三庭耸起而不平陷,肌肉丰满,骨骼高起,这种壮健的形体,是能活到百岁而终其天年的象征。
    黄帝说:人的血气盛衰,以及从生到死这一过程的情况,可以讲给我听吗?岐伯说:人生长到十岁的时候,五脏开始发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气的运行畅通,其气在下,所以喜动而好走。人到二十岁,血气开始充盛,肌肉也正在发达,所以行动更为敏捷,走路也快。人到三十岁,五脏已经发育强健,全身的肌肉坚固,血气充盛,所以步履稳重,爱好从容不迫地行走。人到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都很健全已到了不能再继续盛长的程度,从此腠理开始疏松,颜面的荣华逐渐衰落,鬓发开始花白,经气由平定盛满已到了不能再向上发展的阶段,精力已不十分充沛,所以好坐。人到五十岁,肝气开始衰退,肝叶薄弱,胆汁也减少,所以两眼开始昏花。人到六十岁,心气开始衰弱,会经常忧愁悲伤,血气已衰,运行不利,形体惰懈,所以好卧。人到七十岁,脾气虚弱,皮肤干枯。人到八十岁时肺气衰弱,不能藏魄,言语也时常发生错误。人到九十岁,肾气也要枯竭了,其他四脏经脉的血气也都空虚了。到了百岁,五脏的经脉都已空虚,五脏所藏的神气都消失了,只有形骸存在而死亡。
    黄帝说:有人不能活到应该活到的岁数而死亡的,这是为什么呢?岐伯说:不能长寿的人,是他的五脏不坚固,鼻孔和人中沟不深邃,鼻孔向外开张着,呼吸急促疾速,或者面部之骨骼瘦小,脉管薄弱,脉中血少而不充盈,肌肉不坚实,肌腠松弛,再屡被风寒侵袭,血气更虚,血脉不通利,外邪就易于侵入,与真气相攻,真气败乱,促使他中年而死。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灵枢篇 水胀第三十四

    【本章要点】
    一、说明了水胀、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等的病因、症候、病机以及其间的鉴别诊断等。
    二、对肠覃和石瘕指出了治疗原则;对肤胀和鼓胀说明了针刺的方法。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岐伯曰:水始起也,目窠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②,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黄帝曰: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③,此其候也。
    黄帝曰:肠覃④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石瘕⑤何如?岐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血不血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黄帝曰:肤胀鼓胀,可刺邪?岐伯曰: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

    【注释】
    ①目窠:指眼睑。
    ②颈脉动:颈脉,指喉结旁的人迎脉。颈脉动,是因水温内停,内犯血脉,脉中水气涌动,所以可见颈脉异常明显的搏动。
    ③腹筋起:筋,做脉。指腹壁有脉络显现。
    ④肠覃:生长于肠外,形状类似菌类的肿瘤。
    ⑤石瘕:因寒邪侵袭,使淤血停留于子宫的一种病症。

    【译文】
    黄帝问岐伯道:对水胀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应当怎样进行区别呢?岐伯回答说:病人的下眼睑微肿,就像刚刚睡醒的样子,颈部动脉搏动明显,时时咳嗽,两大腿内侧感到寒冷,足胫部肿胀,腹部胀大,若出现上述症状,说明水胀病已经形成了。若以手按压病人的腹部,放手后即随手而起,不留凹陷,就像按压充水的皮袋子一样,就是水胀病的症候。
    黄帝说:肤胀病应如何诊断呢?岐伯说:所谓肤胀病,是由寒邪侵入皮肤之间形成的。病人腹部胀大,叩击时发出鼓音,按压时感觉空而不坚硬,病人全身浮肿,皮肤较厚,按压病人腹部,放手后不能随手而起,留有凹陷,腹部的皮色无异常变化,这就是肤胀的症候。
    黄帝问:鼓胀病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岐伯说:鼓胀病人的腹部与全身都肿胀,这与肤胀病一样,但患鼓胀病的人皮肤青黄,腹部青筋高起暴露,这就是鼓胀病的症候特点。
    黄帝问:肠覃病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岐伯说:寒邪侵犯人体后,邪气滞留在肠外,与卫气相搏,卫气被阻而不能正常运行,因此邪气留滞,积久不去附着于肠外,并日渐滋长,使息肉得以形成,刚开始时,就像鸡蛋一样大小,此后逐渐长大,疾病一旦形成,病人就像怀孕一样,病程长的历经数年,用手按压则很坚硬,推动时可移动,但月经仍然按时到潮,这就是肠覃的症候。
    黄帝说:石瘕病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岐伯说:石瘕病生在胞宫内,寒邪侵犯,留滞在子宫颈口,使宫颈闭塞,气血凝滞不通。经血不能正常排泄,便凝结成块而留滞于宫内,并日益增大,使腹部涨大,像怀孕一样,月经不能按时来潮。石瘕病都发生在妇女,治疗时应活血化淤,通导攻下,引淤血下行。
    黄帝说:可用针刺治疗肤胀与鼓胀吗?岐伯说:治疗时先用针刺泄有淤血的脉络,然后根据病情虚实的不同来调理经脉,刺去淤滞的血络。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灵枢篇 卫气失常第三十五

    【本章要点】
    一、概括说明卫气失常后产生的病变和针刺治法。
    二、指出在诊断皮、肉、气血、筋、骨等病变时要注意体征的变化。
    三、指出脂、膏、肉三种不同体质人的气血多少的差异与体形之不同。

    【原文】
    黄帝曰:卫气之留于腹中,搐积不行,苑蕴①不得常②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曰: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积于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满者,傍取之。
    黄帝曰:取之奈何?伯高对曰:积于上③,泻人迎、天突、喉中;积于下者,泻三里与气街;上下皆满者,上下取之,与季胁之下一寸;重者,鸡足取④之。诊视其脉大而弦急,及绝不至者,及腹皮急甚者,不可刺也。黄帝曰:善。
    黄帝问于伯高曰:何以知皮肉、气血、筋、骨之病也?伯高曰:色起两眉薄泽者,病在皮;唇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肌肉;营气濡然⑤者,病在血气;目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尘垢者,病在骨。
    黄帝曰:病形何如,取之奈何?伯高曰:夫百病变化,不可胜数,然皮有部⑥,肉有柱⑦,血气有输,骨有属⑧。黄帝曰:愿闻其故。伯高曰:皮之部,输于四末;肉之柱,有臂胫诸阳分肉之间,与足少阴分间;血气之输,输于诸络,气血留居,则盛而起;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骨之属者,骨空之所以受益而益脑髓者也。
    黄帝曰:取之奈何?伯高曰: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穷,各在其处,病间⑨者浅之,甚者深之,间者小⑩之,甚者众之,随变而调气,故曰上工。
    黄帝问于伯高曰:人之肥瘦大小寒温,有老壮少小,别之奈何?伯高对曰:人年五十已上为老,三十已上为壮,十八已上为少,六岁已上为小。
    黄帝曰:何以度知其肥瘦?伯高曰:人有肥、有膏、有肉。黄帝曰:别此奈何?伯高曰:腘肉坚,皮满者,肥。腘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
    黄帝曰:身之寒温何如?伯高曰: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细理者身热。脂者,其肉坚,细理者热,粗理者寒。
    黄帝曰:其肥瘦大小奈何?伯高曰: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
    黄帝曰:三者之气血多少何如?伯高曰: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肉者多血则充形,充形则平。脂者,其血清,气滑少,故不能大。此别于众人者也。
    黄帝曰:众人奈何?伯高曰:众人皮肉脂膏不相加也,血与气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称其身,命曰众人。
    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治无失常经。是故膏人者,纵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虽脂不能大者。

    【注释】
    ①苑蕴:郁结不通的意思。
    ②常:正常、平常的意思。
    ③上:相对于腹而言,胸为上。
    ④鸡足取:一种针刺手法。
    ⑤濡然:濡,湿润的意思;濡然,形容皮肤多汗而非常湿润。
    ⑥皮有部:指皮有一定的部署。
    ⑦肉有柱:上下肢肌肉坚厚隆起,有支柱作用,所以称为肉有柱。
    ⑧骨有属:属,指关节部位。因为两骨相接的部位都是关节,所以称为骨有属。
    ⑨间:清浅的意思。
    ⑩小:这里是取穴少的意思。
    肥:指肌肉肥厚、健壮的人。
    膏:指肌肉松懈的一类人。
    肉:指脂肪肥厚的胖人。
    寒温:指两种不同的体质。
    不相加:匀称的意思。

    【译文】
    黄帝说:卫气留滞于胸腹之中,运行受到阻碍,违背正常的循行规律,积聚不畅,郁结而不能运行到正确的部位,使人产生胸胁、胃脘胀满、喘息气逆等症状,用什么方法来治疗这些疾病呢?伯高说:气郁不行,积聚在胸中的,就取上部的腧穴治疗;积聚在腹中的,就取下部的腧穴治疗;积聚在胸腹部,使胸胁脘腹都胀满的,则取上下部及附近的穴位治疗。
    黄帝说:取哪些穴位呢?伯高回答说:卫气郁积在胸中,当泻足阳明胃经的人迎穴,任脉的天突穴和廉泉穴;卫气郁积在腹中,当泻足阳明胃经的三里穴和气街穴;卫气积在胸胁脘腹,上下都觉胀满,当上取人迎、天突、廉泉等穴,下取三里、气街穴,以及季肋下一寸的章门穴以泻;病情严重的,采取鸡足刺法。如果病人的脉大而弦急,或脉绝不至以及腹皮绷急紧张,就不能用针刺治疗。黄帝说:讲得好!
    黄帝问伯高说:应该如何诊察皮、肉、气、血、筋、骨的病变呢?伯高说:病色表现在两眉之间,并且缺少光泽的,则病变发生在皮;口唇呈青、黄、赤、白、黑颜色的,病变发生在肌肉;皮肤多汗而湿润,则病在血气;目色呈现青、黄、赤、白、黑色的,则病发生在筋;耳轮焦枯,阴暗不泽,如果有尘垢的,则病变在骨。
    黄帝说:病情的表现及变化是怎样的呢?应当如何治疗?伯高说:很多疾病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但皮有部,肉有柱,血气有输,骨有属。黄帝说: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伯高说:皮之部,在肢末端的浅表部位;肉之柱,在上肢的臂、下肢的胫,手足六阳经肌肉隆起之处,以及足少阴经循行路线上的肌肉丰厚之处;血气之输,在诸经的络穴,当血气留滞时,则络脉壅盛而高起;筋的病变无阴无阳,无左无右,治疗时应随病变的部位而取之;骨病的所属部位,在关节处,骨穴是输注精液的,且能补益脑髓。
    黄帝说:应当如何进行治疗呢?伯高说:由于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千变万化,针刺治疗或深或浅,或浮或沉,不可胜数。其主要的原则应根据发病的部位和病情进行针刺,病轻的浅刺,病重的深刺,病轻的用针要少,病重的用针要多。能随着病情的变化而调治经气,且治疗得当,才是高明的医生。
    黄帝问伯高道:人体的肥瘦,身形的大小,体表的寒温,以及年龄的老、壮、少、小,是怎样区别的呢?伯高回答说: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称为老,三十岁以上的称为壮,十八岁以下的称为少,六岁以上的称为小。
    黄帝说:以什么标准来评定人体的肥与瘦呢?伯高说:人体有脂、膏、肉三种不同的类型。黄帝说:应当如何区别人的脂、膏、肉三种类型呢?伯高说:肉丰厚坚实皮肤丰满的为脂;肉不丰厚坚实、皮肤松弛的为膏;皮肉紧紧相连在一起的为肉。
    黄帝说:人的身体有寒温的不同,如何加以区别呢?伯高说:膏类型的人肌肉濡润,如果皮肤腠理粗糙,卫气就易外泄,故身体多寒;若皮肤腠理细腻,卫气就易收藏,故身体多热。脂类型的人肌肉坚实,皮肤腠理致密的,身体多热;皮肤腠理粗疏的,身体多寒。
    黄帝说:身体的肥瘦大小是如何区别的呢?伯高说:膏类型的人,多阳气充盛,皮肤宽纵弛缓,腹部肌肉松软下垂;肉类型的人,身体则宽大;脂类型的人,肌肉则坚实而身形较小。
    黄帝说:这三种类型的人的气血情况又各是怎样的呢?伯高说:膏类型的人,阳气充盛,身体多热,就能耐寒;肉类型的人,阴血偏盛,能充养肌肉形体,气质平和;脂类型的人,其血清稀,气滑利而且少,所以身形不大。这就是脂、膏、肉三种人气血多少的大概情况,与普通的人有所区别。
    黄帝说:一般人的情况是如何的呢?伯高说:一般人的皮、肉、脂、膏都比较均匀,血与气也能保持平衡,没有偏多的情况,所以他们的身形不大不小,身体各部位都非常匀称,这就是一般人的情况。
    黄帝说:讲得好。对于这三种人所出现的疾病,应当如何进行治疗呢?伯高说:必须先分清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的气血多少以及气的清浊,然后再进行调治,根据具体情况用常法治疗。所以说,膏人形体宽肥腹肉下垂;肉人身体上下都很宽大;脂人的脂虽然很多,但体型不大。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灵枢篇 玉版第三十六

    【本章要点】
    一、说明针的重要作用。治疗民众的疾病,针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二、具体指出痈疽发生的原因:喜怒无常、饮食不节。
    三、说明疾病都有逆顺的情况,要区别不同情况,就需要仔细辨别。
    四、指出上下手足各条经脉,有一定的禁刺范围,因此针刺治疗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违犯。

    【原文】
    黄帝曰:余以小针为细物也,夫子乃言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中合之于人,余以为过针之意矣,愿闻其故。岐伯曰:何物大于天乎?夫大于针者,唯五兵①者焉,五兵者,死之备也,非生之具。且夫人者,天地之镇②也,其不可不参乎?夫治民者,亦唯针焉。夫针之与五兵,其孰小乎?
    黄帝曰:病之生时,有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阴阳不通,两热相搏,乃化为脓,小针能取之乎?岐伯曰:圣人不能使化者为之,邪不可留也。故两军相当③,旗帜相望,白刃陈于中野者,此非一日之谋也。能使其民,令行禁止,士卒无白刃之难者,非一日之教也,须臾之得也。夫至使身被痈疽之病,脓血之聚者,不亦离道远乎?夫痈疽之生,脓血之成也,不从天下,不从地出,积微之所生也,故圣人自治于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
    黄帝曰:其已形,不予遭,脓已成,不予见,为之奈何?岐伯曰:脓已成,十死一生,故圣人弗使已成,而明为良方,著之竹帛,使能者踵④而传之后世,无有终时者,为其不予遭也。
    黄帝曰:其已有脓血而后遭乎?不导之以小针治乎?岐伯曰:以小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已成脓血者,其唯砭石铍锋之所取也。
    黄帝曰:多害者其不可全乎?岐伯曰:其在逆顺焉。黄帝曰:愿闻逆顺。岐伯曰:以为伤者,其白眼青,黑眼小,是一逆也;内药而呕者,是二逆也;腹痛渴甚,是三逆也;肩项中不便⑤,是四逆也;音嘶色脱⑥,是五逆也。除此五者,为顺矣。
    黄帝曰:诸病皆有逆顺,可得闻乎?岐伯曰:腹胀,身热、脉大,是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泄,其脉大,是二逆也;衄⑦而不止,脉大,是三逆也;咳且溲血脱形,其脉小劲,是四逆也;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是谓五逆也。如是者,不过十五日而死矣。
    其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胀便血,其脉大,时绝,是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脱,脉搏,是三逆也;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是四逆也;咳呕,腹胀且飧泄,其脉绝,是五逆也。如是者,不及一时而死矣。工不察此者而刺之,是谓逆治。
    黄帝曰:夫子之言针甚骏⑧,以配天地,上数天文,下度地纪⑨,内别五脏,外次六腑,经脉二十八会⑩,尽有周纪。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子能反之乎?岐伯曰: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也。
    黄帝曰:余闻之,则为不仁,然愿闻其道,弗行于人。岐伯曰:是明道也,其必然也,其如刀剑之可以杀人,如饮酒使人醉也,虽勿诊,犹可知矣。
    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气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迎而夺之而已矣。
    黄帝曰:上下有数乎?岐伯曰: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脏之气尽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输矣,此所谓夺其天气者也,非能绝其命而倾其寿者也。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窥门而刺之者,死于家中;入门而刺之者,死于堂上。黄帝曰:善乎方,明哉道,请著之玉版,以为重宝,传之后世,以为刺禁,令民勿敢犯也。

    【注释】
    ①五兵:指五种兵器。
    ②天地之镇:镇,是最重要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间最重要的。
    ③两军相当:当,是敌对的意思。
    ④踵:继承的意思。
    ⑤肩项中不便:手三阳经过肩,手足三阳及督脉经过项,现在肩项活动不便,说明阳经受损。
    ⑥音嘶色脱: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心主言,心合脉,其容为色,音嘶色脱是心伤的表现。另一种说法认为音嘶是肺衰的表现,色脱为五脏衰的表现。
    ⑦衄:衄血、出血的意思。
    ⑧骏:这里是大的意思。
    ⑨地纪:地理的意思。
    ⑩经脉二十八会:指手足十二经脉,左右共二十四脉,加阴娇、阳娇、任督二脉共二十八条。
    周纪:指经脉运行都有一定的循行走向交汇的地方。
    里: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在肘上三寸,是古今医家公认禁刺的部位。
    窥门而刺:门,是气血出入的门户;窥,浅的意思。
    入门而刺:指深刺的意思。

    【译文】
    黄帝说:我认为小针是一种极其细小的东西,你却说它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你是否夸大了针的作用?请你讲一讲其中的道理。岐伯说:有什么东西能比针大呢?比针大的,有刀、剑、矛、矢、戟这五种兵器。但这五种兵器,是为杀人所准备的,并不是说用来治病救人的。人是天地万物之中最宝贵最重要的,与天地相参!治疗民众的疾病,针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针和五种兵器的作用谁大谁小,不是显而易见了吗?
    黄帝说:疾病初发时,是由于喜怒无常、饮食不节引起的,导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运行不畅,营气淤滞不行与阳热互结而发为痈疽。再进一步发展,则由于阴阳不调,营气淤滞所生之邪热与体内有余之阳热相互搏结,令肌肉腐败,化为脓液,这样的病能用小针来治疗吗?岐伯说:高明的医生诊断出了这种病,就会及早进行治疗并使其不至于化脓,不让邪气长久地留滞在人体内。比如两军交战,双方都看到对方旗帜林立,刀光剑影遍布原野,这并不是在一天之内就能策划而成的。能使臣民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能使兵卒们勇往直前,冲锋陷阵,不怕牺牲,也并不是一天就能教导出来和一会儿工夫所能得到的结果。等到身体己患有痈疽,脓血已经形成时才想到用针治疗,这不是远离养生防病之道了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痈疽的发生,脓血的形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里冒出来的,是由微小的病邪逐渐发展而形成的。所以高明的医生,在痈疽没有形成之前,就进行预防;愚笨的人不知道养生防病,就只有遭受疾病带来的痛苦了。
    黄帝说:痈疽已经形成,而事先又没有预见到,脓已经形成,事先也没有观察出来,应该怎么办呢?岐伯说:痈疽脓已形成的,九死一生。所以高明的医生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不使痈疽形成化脓,并且将有效的治疗方法记载在竹帛上,使后人能够学习继承弘扬光大,并将其世代相传下去,不至于失传,为的是使人们不再遭受痈疽的痛苦。
    黄帝说:痈疽已经化脓之后,就会危及生命,可以用小针导流放脓吗?岐伯说:如果用小针治疗效果显著,如果用大针治疗又恐产生不良后果,所以痈疽脓血已经形成的,只有用砭石或铍针,挑破痈疽,排出脓液,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黄帝说:如果痈疽化脓恶化,还能治好吗?岐伯说:这主要是由痈疽的顺逆来决定。黄帝说:我想听听顺逆的情况。岐伯说:患痈疽病的人,白睛青黑,眼变小,是逆症之一;服药即呕吐的,是逆症之二;腹痛而且口渴严重的,是逆症之三;肩项转动不灵便的,是逆症之四;声音嘶哑,面无血色的,是逆症之五。除了这五种情况,其他的便是顺症了。
    黄帝说:所有疾病都有逆顺的情况,你能说给我听听吗?岐伯说:腹胀满,身热,脉小,是逆症之一;腹胀满而肠鸣,四肢逆冷,泄泻,脉大,是逆症之二;衄血不止,脉大,是逆症之三;咳喘而尿血,形体消瘦,脉小而强劲,是逆症之四;咳嗽形体消瘦,身发热,脉小而疾数,是逆症之五。如果出现以上五种逆症情况,那么不超过十五天人就会死亡。
    病人腹部胀大,四肢逆冷,形体瘦削,泄泻严重,是一逆;腹部胀大,大便下血,脉大而时有间歇,是二逆;咳嗽而尿血,形肉瘦脱,脉坚搏指有力,真脏脉见,是三逆;呕血,胸部胀满,牵引后背,脉小而且疾数,真元大亏,是四逆;咳嗽、呕吐,腹部胀满,而泄泻不止,完谷不化,脉不至,这是五逆。凡出现以上五种逆症的,不到一昼夜人就会死亡。如果医生不仔细审察,认真钻研这些危急症状,而轻易地用针刺治疗,就叫做逆治。
    黄帝说:先生曾经说针的作用很大,能与天地相参,上合天文,下应地理,与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也相适应。在人体方面,内则分别与五脏相关联,外则依次与六腑相贯通,并能疏通十二经脉,宣导气血,使经脉循行畅通。但有的人用针能刺死活人,却不能使死人回生,你能告诉我针术可使人起死回生而又不伤害人的道理吗?岐伯说:不会用针的人,能用针刺死活人,却不能使死人复活。
    黄帝说:我认为这太不仁德了,但是想听听其中的道理,不要再妄施于人。岐伯说:这是很清楚的道理,也是很明显的结果,就像刀剑可以杀人,饮酒过多可以醉人一样,这个道理不用细究,就可以明白。
    黄帝说:我愿听你详细地讲一讲。岐伯说:人所禀受的精气,来源于水谷,水谷注入胃,所以把胃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由于天气的作用,使海水上升为云,下降为雨,胃所化生的气血,要随着十二经的经隧流动,如果在这些经络的要害部位,迎其经气针刺而泄,则会劫夺真气,误治杀人。
    黄帝说:上下手足各条经脉,有一定的禁刺范围吗?岐伯说:若误用迎而夺之的泄法,针刺手阳明大肠经的五里穴,就会使脏气运行到中途而止。每脏的真气,大约是五至而已,所以如果是连续迎夺五次,则一脏的真气即泄尽;连续迎夺二十五次,则五脏输注的真气都会泄尽而竭绝。这里所谓劫夺人的真气,绝其性命,使其短寿,并不是针本身的罪过,而是由于不知道禁刺的人误刺的结果。黄帝说:我愿听你更详细的讲讲其中的道理。岐伯说:如果在气血出入门户的要害部位妄行针刺,刺得浅则使病人回到家中才死亡;刺得深则会使病人当即死在医者的堂上。黄帝说:你讲得很完善,道理也很清楚,请把这些刻录在玉版上,作为珍宝收藏,以留传后世,作为针刺治疗的禁戒,使人们提高警惕,不再违犯。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灵枢篇 阴阳二十五人第三十七

    【本章要点】
    本篇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指人体禀赋不同的各种体质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每一类型,又以五音的阴阳属性及左右上下等各分出五类,合为二十五种人。其中木形之人分为上角、大角、左角(少角)、钛角(右角)、判角之人;火形之人分为上徵、质徵(太徵)、少徵、右徵、质判之人;土形之人分为上宫、太宫、加宫、少宫、左宫之人;金形之人分为上商、钛商、右商、左商、少商之人;水形之人分为上羽、大羽、少羽及众之为人,桎之为人五类。

    【原文】
    黄帝曰:余闻阴阳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①,不离于五,人亦应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阴阳之人不与焉。其态又不合于众者五,余已知之矣。愿闻二十五人之形,血气之所生别,而以候,从外知内,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此先师之秘也,虽伯高犹不能明之也。黄帝避席遵循而却②曰:余闻之,得其人弗教,是谓重失③,得而泄之,天将厌之。余愿得而明之,金柜藏之,不敢扬之。岐伯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慎之慎之,臣请言之。
    木形之人,比于上角④,似于苍帝⑤。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阴,佗佗然。大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上,遗遗然。左角(一曰少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下,随随然。钛角(一曰右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上,推推然。判角之人⑥,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下,栝栝然。
    火形之人,比于上徵⑦,似于赤帝。其为人,赤色,广⑧,脱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不寿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阴核核然⑨。质徵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上,肌肌然⑩。少徵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下,慆慆然。右徵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上,鲛鲛然。质判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下,支支颐颐然。
    土形之人,比于上宫,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阴,敦敦然。太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上,婉婉然。加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下,坎坎然。少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上,枢枢然。左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下,兀兀然。
    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轻。身清廉,急心静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阴,敦敦然。钛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上,廉廉然。右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下,脱脱然。左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上,监监然。少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下,严严然。
    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颐,小肩,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尻长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绐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少阴,汗汗然。大羽之人,比于右足太阳,太阳之上,颊颊然。少羽之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下,纡纡然。众之为人,比于右足太阳,太阳之下,洁洁然。桎之为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上,安安然。是故五形之人二十五变者,众之所以相欺者是也。
    黄帝曰:得其形,不得其色,何如?岐伯曰:形胜色,色胜形者,至其胜时年加,感则病行,失则忧矣。形色相得者,富贵大乐。黄帝曰:其形色相胜之时,年加可知乎?岐伯曰:凡年忌下上之人,大忌常加七岁,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皆人之大忌,不可不自安也,感则病行,失则忧矣,当此之时,无为奸事,是谓年忌。
    黄帝曰:夫子之言,脉之上下,血气之候,以知形气,奈何?岐伯曰:足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两吻多画。足阳明之下,血气盛则下毛美长至胸;血多气少则下毛美短至脐,行则善高举足,足趾少肉,足善寒;血少气多,则肉而善瘃;血气皆少,则无毛,有则稀枯悴,善痿厥足痹。
    足少阳之上,气血盛则通髯美长;血多气少则通髯美短;血少气多则少髯,血气皆少则无须,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爪枯也。足少阳之下,血气盛则胫毛美长,外踝肥;血多气少则胫毛美短,外踝皮坚而厚;血少气多则胻毛少,外踝皮薄而软;血气皆少则无毛,外踝瘦无肉。
    足太阳之上,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气少则恶眉,面多少理;血少气多则面多肉;血气和则美色。足太阴之下,血气盛则跟肉满,踵坚;气少血多则瘦,跟空;血气皆少则喜转筋,踵下痛。
    手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髭美;血少气多则髭恶;血气皆少则无髭。手阳明之下,血气盛则腋下毛美,手鱼肉以温;气血皆少则手瘦以寒。
    手少阳之上,血气胜则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手少阳之下,血气盛则手卷多肉以温;血气皆少则寒以瘦;气少血多则瘦以多脉。
    手太阳之上,血气盛则多须,面多肉以平,血气皆少则面瘦恶色。手太阳之下,血气盛则掌肉充满;血气皆少则掌瘦以寒。
    黄帝曰:二十五人者,刺之有约乎?岐伯曰:美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多;恶眉者,血气少;其肥而泽者,血气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矣。
    黄帝曰:刺其诸阴阳,奈何?岐伯曰:按其寸口人迎,以调阴阳,切循其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涩。凝涩者,致气以温之,血和乃止。其结络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故曰:气有余于上者,导而下之,气不足于上者,推而休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必明于经隧,乃能持之。寒与热争者,导而行之,其宛陈血不结者,则而予之。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则血气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约毕也。

    【注释】
    ①六合之内:六合指东南西北四方和上下。六合之内意思是宇宙间。
    ②遵循而却:不敢前进和后退的意思。
    ③重失:失而又失,两次损失的意思。
    ④上角:是五音之一,属木,是以木音做为分类的符号。
    ⑤苍帝:神话中的上天五帝之一。东方色青为苍帝,所以是形容木形的人皮肤呈现苍色。
    ⑥判角之人:判角,即大角之下,比于左足少阳。
    ⑦上徵:徵,五音之一。
    ⑧广:指掌背部的肌肉宽广。
    ⑨核核然:真实的意思。
    ⑩肌肌然:形容人见识短浅。
    慆慆然:形容人多疑。
    鲛鲛然:踊跃的意思。
    支支颐颐然:形容怡然自得无忧愁的意思。
    敦敦:诚实敦厚的意思。
    婉婉:平和、柔顺的意思。
    坎坎:喜悦的样子。
    枢枢:圆润婉转的意思。
    兀兀:用心的意思。
    廉廉:廉洁的意思。
    脱脱:潇洒的意思。
    监监:明察是非的意思。
    严严:严肃庄重的样子。
    廉颐:廉,是菱形;颐,是口角后腮之下的部位。
    延延:形容很长的样子。
    汗汗:形容水面广大无际的样子。
    颊颊:得意的意思。
    纡纡:迂曲的意思,这里形容性情不直爽。
    洁洁:安静的样子。
    安安:形容泰然自若的样子。
    至其胜时年加:加,应做“忌”。所谓年忌,就是不利于其人的年龄。当形色相胜的时候,正值有年忌相加,这样的年龄容易患病。
    髯:面颊部位的胡须叫髯。
    两吻多画:吻,即口角;画,即口角的纹理。
    瘃:冻疮的意思。
    通髯:两颊的胡须向上连接耳旁的鬓角。
    胻毛:即胫毛。指小腿部的毫毛。
    毫毛:指眉毛处的长毛。
    恶眉:指眉毛粗疏不齐。
    跟空:足跟部肌肉瘦弱。
    髭:指口唇上边的胡须。
    有约:指有原则的意思。
    决:开泄的意思。

    【译文】
    黄帝说:听说人有阴阳类型的不同,是如何区别的呢?伯高说:天地之间,宇宙之内,一切事物的变化,都离不开木、火、土、金、水五行,人也是这样。所以五五二十五种类型的人,各有不同,但并不包括阴阳两类人。这二十五种类型的人与阴阳之人的五种形态不一样,我已知道阴阳之人的五种形态,还想听听二十五种人的形态,以及由于血气不同所产生的不同特点,如何从人体外在的表现得知内部的情况呢?
    岐伯说:您问得真详细啊!这是先师秘藏的心得,就是伯高也不能彻底讲清楚其中的道理。黄帝离开座位,后退几步,很恭敬地说:我听说遇到可以传授宝贵经验的人而不传,是严重的损失,而得到了一种秘术,轻易泄漏出去,更是为人们所厌恶的。我愿听你讲明其中的道理,并将其藏在金柜里,不敢随便传扬出去。岐伯说:首先应当明确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然后再根据五种颜色的不同,辨别上述五种人的差异,这样就很容易知道二十五种人的形态了。黄帝说:请详细地讲解一下。岐伯说:一定要非常谨慎,就让我讲一讲吧。
    木形的人,属于木音中的上角,就像东方的苍帝一样。这样的人,皮肤呈现苍色,头小面长,肩背宽大,身直,手足小,多有才能,多劳心思虑,体力不强,多忧愁事物。这样的人对于时令,能耐受春夏的温热,不能耐受秋冬的寒凉,在秋冬季节容易感邪而生病,属于足厥阴肝经。具有柔美而稳重的特征,是禀受木气最完全的人。禀木气之偏者有四,分为左右上下:左之上方属于木音中大角一类的人,类属于左侧足少阳经之上的,其特征是美长而逶迤。右之下方,在木音中属于左角一类的人,类属于右足少阳经之下的,其特征是处事随和而又顺从。右之上方,在木音中属于钛角类型的人,类属于右足少阳经之上的,其特征是积极、向上、进取。左之下方,在木音中属于判角的人,类属于左足少阳经之下的,其特征是举止大方,刚正不阿。
    火形的人,属于火音中的上徵,就像南方的赤帝一样。这样的人,皮肤呈赤色,脊背宽广,颜面瘦小,头小,肩背髀腹各部的发育均匀美好,手足小,步履稳健,心性急躁,走路时身体摇晃,肩背部肌肉丰满,办事时有气魄,轻钱财,但又少守信用,多思虑,分析问题明快、透彻,面部颜色红润健康,性情急躁,不能长寿,多暴病而死。能耐受春夏的温热,不能耐受秋冬的寒凉,秋冬季节易感受邪气而生病。这一类型的人,属于手少阴心经,是禀火气最俱全的一类人,其特征是认识事物深刻,讲求实效。禀火气之偏的有上下左右四类:左之上方,在火音中属于质徵类型的人,类属于左手太阳经之上,其特征是为人比较轻浮,见识肤浅。右之下方,在火音中属于少徵类型的人,类属于右手太阳经之下,其特征是善动而多疑。右之上方,在火音中属于右徵类型的人,类属于右手太阳经之上,其特征是踊跃而不甘落后。左之下方,在火音中属于质判类型的人,类属于左手太阳经之下,其特征是无忧无愁,乐观、怡然自得。
    土形的人,属于土音中的上宫,就像上古的黄帝一样。这样的人,皮肤呈现黄色,面圆,头大,肩背部发育匀称美好,腹大,下肢股胫修长健美,手足小,肌肉丰满,全身上下都很匀称,步履稳健而行走时脚步落地也很轻,人也安静,做事慎重,乐意帮助别人,不喜欢权势,善于团结人。能耐受秋冬的寒凉而不能耐受春夏的温热,在春夏季节易感邪生病。这一类型的人属于足太阴脾经,是禀土气最完全的人,其特征是诚实忠厚。禀土气之偏的有左右上下四类:左之上方,在土音中属于太宫类型的人,类属于左足阳明经之上,其特征是平和、柔顺。左之下方,在土音中属于加宫类型的人,类属于左足阳明经之下,其特征是端庄持重、乐观无忧。右之上方,在土音中属于少宫类型的人,类属于右足阳明经之上,其特征是言语圆润婉转。右之下方,在土音中属于左宫类型的人,类属于右足阳明经之下,其特征是独立奋进。
    金形的人,属于金音中的上商,就像白帝一样。这样的人,皮肤呈白色,面部呈方形,头小,肩背瘦小,腹小,手足小,足跟坚硬,行动轻快,禀性廉洁,情性急躁,静则安,动则悍猛,适合于做官吏。能耐受秋冬的寒凉,不能耐受春夏的温热,在春夏季节易感邪生病。这一类型的人,属于手太阴肺经,是禀金气最全的人,其特征是坚强不屈。禀金气之偏的有上下左右四类:左之上方,在金音中属于钛商类型的人,类属于左手阳明经之上,其特征是廉洁自好。左之下方,在金音中属于左商类型的人,类属于左手阳明经之下,其特点是美俊而潇洒。右之上方,在金音中属于右商类型的人,类属于右手阳明经之上,这类人的特点是善于明察是非。右之下方,在金音中属于少商类型的人,类属于右手阳明经之下,这类人的特点是严肃庄重。
    水形的人,属于水音中的上羽,就像黑帝一样。这类人皮肤呈现黑色,面不平,头大,颊部较宽广,肩部瘦小,腹大,手足好动,行走时身体摇晃,尻尾部较长,脊背部也较长,对人不敬重也不会惧怕,善于欺骗别人,容易被人戮杀。能耐受秋冬的寒凉,不能耐受春夏的温热,在春夏季节易感邪生病。这类人类属于足少阴肾经,是禀水气最全的人,其特征是心胸狭窄,为人卑下。禀水气之偏有左右上下四类:右之上方,在水形中属于大羽类型的人,类属于右足太阳经之上,其特征是神情多扬扬自得。右之下方,在水形中属于少羽类型的人,类属于左足太阳经之下,这类人的特征是经常心情郁闷不舒。左之下方,在水音中属于左羽一类的人,类属于右足太阳经之下,这类人的特征是文静坦白,洁身不贪。左之上方,在水音中属于右羽类型的,类属于左足太阳经之上,这类人的特征是泰然自若。以上木、火、土、金、水五种形态的人,因各自的禀赋不同,特征也各不相同,所以有二十五种不同的变化。
    黄帝说:人若是有以上二十五种类型的某一形体特征,却没有相应的皮肤颜色,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岐伯说:按照五行生克的规律,若是出现了形体的五行属性克制皮肤颜色的五行属性,或皮肤颜色的五行属性克制形体的五行属性的反常现象,每逢遇到年忌相加,如果再感受了邪气则会生病,生病若有失治、误治,或稍一疏忽,而未重视调养,则有生命危险。如果形体与皮肤颜色相称,则是富贵健康的象征。黄帝说:在形体和肤色相互克制的时候,能够知道年龄的禁忌吗?岐伯说:凡人的年忌,从七岁这一大忌算起,以后每加九岁为一大忌,七岁,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在这些年忌里,人要十分注意对自己身体和精神的调养,不然就很容易感受邪气而产生疾病,若再稍有疏失,则会危及到生命。所以人每逢遇到这些年忌的年龄时,就要特别注意调养,绝对不能做奸邪事情。
    黄帝说:先生曾经说过,手足的十二经脉在人体的上部和下部循行,根据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怎样才知道形体的表现呢?岐伯说:足阳明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体现在人体的上部。若血、气充足旺盛,则两颊的胡须长而美观;如果血少而气多,则胡须较短;如果气少血多,胡须则稀少;如果气血都不旺盛,则会完全没有胡须,口角两旁的纹理较多。足阳明经气血盛衰的变化,表现在人体的下部,若血、气旺盛,则下部的毛较长而美,并可延长到胸部;如果血多气少,则阴毛短而美,可延长到脐部,行走时喜好高举两足,足趾的肌肉较少,足部常常感到寒冷;如果血少气多,则容易长冻疮;如果血气都少,则没有阴毛,即便有,也稀少枯焦,容易患痿、厥、痹等病。
    足少阳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体现在人体的上部。气血均旺盛的,则两颊连鬓的胡须美好而长;血多气少的,则两颊连鬓的胡须美好而短;如果血少气多,则胡须少;血、气都不旺盛的,则没有胡须,感受寒湿之邪后,则容易患痹症、骨节疼痛、爪甲枯干等病。足少阳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显现在人体的下部,气血均旺盛的,则腿胫部的毛美而长,足外踝部肌肉肥厚;血多气少的,则腿胫部的毛美而且短,足外踝部的皮肤坚硬且厚;血少气多的,则腿胫部的毛就会比较少,外踝部皮肤薄弱而软;血、气都少的,则腿胫部无毛,足外踝部瘦弱而没有肌肉。
    足太阳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体现在人体的上部。如果气血旺盛,则眉毛清秀美好,且有较长的毫毛;如果血多气少,则眉毛粗疏不齐,面部多有细小的纹理;血少气多的,则面部肉多;气血调和则面色润泽柔美。足太阳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反映在人体的下部。如果血气旺盛,则足跟部肌肉丰满、坚实;如果气少血多,则足跟部肌肉瘦弱、空软无力;如果血都不充足的就会容易发生痉挛转筋,足跟骨疼痛之病。
    手阳明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体现在人体的上部。若血气旺盛,则口唇上边的胡须美;如果血少气多,则口唇上边的胡须粗疏无华。手阳明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体现在人体的下部。若血气旺盛,则腋毛美好,手掌鱼际部的肌肉温暖;气血都虚弱的,则手部的肌肉消瘦而寒凉。
    手少阳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体现在人体的上部。若血气都旺盛,则眉毛美好而且长,耳轮颜色红润;如果血气都虚少,则耳轮焦干,颜色暗而无华。手少阳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体现在人体的下部,如果气血旺盛,则手部的肌肉丰厚、温暖;如果气血都虚弱,则手部的肌肉瘦削、寒凉;气少血多的,则手部肌肉消削,而且脉络多浮现于外。
    手太阳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体现在人体上部。如果血气旺盛,胡须就较多,面部多肉且平展;如果血气都不充足,则面部肌肉消瘦,面黑暗淡无光。手太阳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体现在人体的下部。若气血旺盛,则手掌部肌肉丰满;如果气血不充足,则手掌部的肌肉消瘦、寒凉。
    黄帝说:对于这二十五种不同类型的人,在针刺治疗时有一定的原则吗?岐伯说:眉毛美好,说明足太阳经脉气血旺盛;眉毛稀疏,则表明气血虚少;肌肉肥满而且润泽,说明血气有余;肌肉肥满而无光泽,为气有余,血不足;肌肉消瘦而无光泽,说明气血均不足。仔细观察人体外在与内在气血的盈亏,再进行调治,不可不知道病势的顺逆,从而避免误治。
    黄帝说:怎样针刺治疗三阴三阳经的病变?岐伯说:切按寸口、人迎脉,以分辨阴阳的盛衰情况。循按经脉络道,以察有无气血凝涩不通的现象。气血结聚不通可使机体多有痛痹,严重时气血不能运行,以致脉道涩滞。遇到这种情况,应当采用针刺温补的方法,使气血通调,而后止针。气血结聚于络道,血脉结滞不通的,宜针刺放血,消除淤血。所以说,邪气郁结在上的,应导邪下行;正气不足表现在上的,应揉按肌肤,留针候气;气滞留而不至的,用针刺以迎气使气至。上述治疗方法,必须在明确经脉循行路线的基础上,才能够施行。如果有寒热交争的现象,就应宣泄其中偏盛的一方,以行其气。如脉中气机淤滞,但血没有凝结,就应审察不同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总之,必须先了解二十五种不同类型的人,以及气血盛衰变化在体表的表现部位,机体上下左右各部的特征和针刺的原则,治病时才能手到病除。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灵枢篇 百病始生第三十八

    【本章要点】
    一、论述百病发生的原因,有外来致病因素和精神致病因素,而最根本的因素是人体正气的不足,提出了“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论点。
    二、指出外感致病因素、致病的传变次序以及由表传里的各种病变。
    三、说明精神因素和饮食因素等影响内脏的发病情况。
    四、提出对内外三部发病的治疗原则,特别是“毋逆天时”的治则。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泆,不可胜数。
    黄帝曰:余固不能数,故问先师,愿卒闻其道,岐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①。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②,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故痛之时息,大经乃代,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留而不去,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肾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着著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③,邪气淫泆,不可胜论。
    黄帝曰:愿尽闻其所由然。岐伯曰:其著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臂小孙络之居也,浮而缓,不能句积而止之,故往来移行肠胃之间,水凑渗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则月真月真满雷引,故时切痛,其著于阳明之经则挟脐而居,饱食则益大,饥则益小。其著于缓筋也,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饥则安。其著于肠胃之募原也,痛而外连于缓筋,饱食则安,饥则痛。其著于伏冲之脉者,揣之应手而动,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其着于著筋,在肠后者饥则积见,饱则积不见,按之不得。其著于输之脉者,闭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窍干壅,此邪气之从外入内,从上下也。
    黄帝曰: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岐伯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④也,黄帝曰:其成积奈何?岐伯曰:厥气生足悗⑤,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月真胀,月真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成积矣。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黄帝曰:其生于阴者,奈何?岐伯曰: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洛,则伤肾,此内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
    黄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答曰: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注释】
    ①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得,合的意思;两虚,一方面指邪之虚,一方面指正气之虚。正是虚邪遇到虚气才能作用于人体而发病。
    ②淅然:形容怕冷的样子。
    ③缓筋:指足阳明之经。
    ④厥乃成积:寒气上逆,气机不畅,逐渐形成积。
    ⑤足悗:指足部出现酸疼,活动不利的一种症状。

    【译文】
    黄帝问岐伯道:关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风、雨、寒、暑、清、湿等外邪的侵袭,以及喜、怒等情志内伤有关。若喜、怒不加节制,则使内脏受伤;风雨之邪,则伤人体的上部;清湿之邪,则伤人体的下部。上中下三部所伤之邪气不同,我想知道这些道理。岐伯说:喜怒、风雨、清湿三种邪气的性质不同,或病先生于阴分,或病先发生于阳分,请让我讲一讲它的大概情况。凡喜怒过度的,则内伤五脏,五脏为阴,所以说脏伤则病起于阴;清湿之邪善于侵袭人体下部虚弱之处,所以说病起于下;风雨之邪善于侵袭人体上部的虚弱之处,所以说病起于上。这就是所说的邪易犯的三部。至于邪气在人体浸淫后的发展变化,其复杂的情况是难以数计的。
    黄帝说:我本来对千变万化的病变不能尽数了解,所以请教你,希望你把其中的道理全部告诉我。岐伯说:正常的风雨寒热,未形成致病邪气,一般是不会伤害人体而致病的。突然遭遇到疾风暴雨而不生病的,是因为人的身体健壮,正气不虚,故单方面的邪气也不能致病的。凡疾病的发生,必然要身体虚弱,又受到了贼风邪气的侵袭,两虚相合,才能发生疾病;如果身体壮实,又遇到四时正常气候,大多数人肌肉坚实而不发生疾病。所以说凡是疾病的发生,决定于四时之气是否正常,以及身体是否虚弱,若正虚邪实,就会发生疾病。邪气一般都根据其性质不同而侵袭人体的一定部位,随其处所的不同,而命以不同的名称,总的来说从纵向的分为上、中、下三部,从横向的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三部。
    所以虚邪贼风侵害人体,首先侵犯皮肤,是由于皮肤的松弛而致腠理开泄,腠理开则邪从毛孔而入侵,侵入后则逐渐向深处侵犯,这时会出现寒栗,毛发竖起,皮肤疼痛;邪气滞留不散,则渐渐传入到络脉,邪在络脉的时候,肌肉可出现疼痛,若疼痛时作时止,是邪气将由络脉传到经脉;邪气滞留在经脉之时,就会出现洒淅恶寒,并经常出现惊恐的现象;邪气滞留不散,可传入并伏藏在输脉,当邪气留滞在输脉的时候,因六经之腧穴均在足太阳经,故六经之气因被邪气阻滞而不能通达四肢,因而四肢关节疼痛,腰脊亦强硬不适;邪气滞留不能祛除,则传入脊里的冲脉,邪气侵犯到伏冲之脉时,则出现体重身痛的症状;邪气滞留不能祛除,进一步传入并伏藏在肠胃,邪在肠胃的时候,则出现肠鸣腹胀,寒邪盛则肠鸣而泄下不消化食物,食不消化,热邪盛则可发生泻痢等病,邪气滞留而不能祛除,则传到肠胃外面的膜原之间,留著于血脉之中,滞留不去,邪气就与气血相互凝结,日久生成积块。总之,邪气侵犯到人体后,或留著于孙脉,或留著于络脉,或留著于经脉,或留著于输脉,或留著于伏冲之脉,或留著于膂筋,或留著于肠胃的膜原,或留著于缓筋,邪气浸淫泛滥,是说不完的。
    黄帝说:我希望你将其原由始末讲给我听听。岐伯说:邪气留著在孙络而成的积症,能够上下往来活动,这是积聚著于孙络之处,因其孙络浮浅而松弛,不能使其固定不动,所以可在肠胃间往来活动,若有水出现,则发生濯濯的水声,有寒则出现腹部胀满、雷鸣、相互牵引,所以不时有刀割样的疼痛。邪气留著在阳明经脉而成的积症,则位于脐的两旁,饱食时则积块显大,饥时则显得小些。邪气留著在缓筋而成的积症,其形状表现与阳明经脉之积症相似,饱食则疼痛,饥时则不疼。邪气留著在肠胃之膜原而成的积,其疼痛时向外牵连到缓筋处,饱食时则不疼,饥饿时则疼痛。邪气留着在伏冲之脉而成的积症,以手按其积块则手心中有跳动的感觉,举手时则觉有一股热气下行于两股之间,好似用热汤浇灌一样的难以忍受。邪气留著在膂筋而成的积,在肠胃后方,饥饿时积形可以见到,饱食后就见不到,也摸不着。邪气留著在输脉而成的积症,就会在脉道闭塞不通,津液不能上下流行,致使毛窍干涩壅塞。这些都是邪气从外部侵犯到内部,从上部而传变到下部的临床表现。
    黄帝说:积病开始发生到形成,其原因是怎样的?岐伯说:积病的开始,是受到寒邪的侵犯而产生的,寒邪逆而上行,于是产生积病。黄帝说:寒邪造成积病的病理过程是怎样的呢?岐伯说:寒邪造成的厥逆之气,首先便是足部痛滞不利,继而由足部的痛滞而发展到胫部亦寒凉,足胫发生寒凉后,就使得其脉凝涩,血脉凝涩不通则寒气进而向上侵犯到肠胃,肠胃受寒则发生胀满,肠胃胀满就迫使肠胃之外的汁沫聚留不能消散,这样日复一日,就逐渐发展形成积病。又因突然的暴饮暴食,使肠胃过于充满,或因生活起居不能节慎,或因用力过度,均可使络脉损伤。如果上部的络脉受到损伤,则血随伤处外溢,而出现衄血;若下部的络脉受到损伤,则血随伤处内溢,而出现便血,若肠外之络脉受到损伤,则血流散到肠外,适逢肠外有寒邪,则肠外的汁沫与外溢之血相凝聚,则两者合在一起,凝聚不能消散而发展成积病。如果突然外感寒邪,内伤忧思、郁怒,则气机上逆,气机上逆致使六经的气血运行不畅,阳气温煦的作用受到影响,血液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而形成凝血,凝血蕴里不得消散,津液亦干涩不能渗灌,留著而不得消散,于是积病就形成了。
    黄帝说:病发生在内脏,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岐伯说:忧愁思虑过度,则心脏受伤,外感寒邪再加饮食寒冷,会使肺脏受伤;忿恨恼怒过度,则肝脏受伤;酒醉后行房,汗出而受风,则脾脏受伤;用力过度,或行房后汗出浴于水中,则肾脏受伤。以上就是内外三部发生疾病的一般情况。
    黄帝说:你说得好。这些病症怎样治疗呢?岐伯答道:审察其疼痛的部位,就可以知道病变所在,根据其症候虚实,运用补虚泄实的方法治疗,同时也不要违背四时气候规律,这就是最好的治疗原则。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灵枢篇 行针第三十九

    【本章要点】
    一、提出针刺后可出现六种不同反应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阐明针刺后出现六种不同反应的原因,是在于各人体质的不同和气血的盛衰。
    三、最后指出针刺气逆(如晕针)与愈刺而病愈甚者与体质无关,完全是由于医疗作风的草率或技术上的错误造成的。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同形,愿闻其方。
    岐伯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黄帝曰:何谓重阳之人?岐伯曰:重阳之人,熇熇①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
    黄帝曰: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岐伯曰:此人颇有阴者也。黄帝曰:何以知其颇有阴者也。岐伯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也。
    黄帝曰:其气与针相逢,奈何?岐伯曰: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
    黄帝曰:针已出而气独行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其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而阳气浮者内藏,故针已出,气乃随其后,故独行也。
    黄帝曰:数刺乃知,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之多阴而少阳,其气沉而气往难,故数刺乃知也。
    黄帝曰:针入而气逆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其气逆与其数刺病益甚者,非阴阳之气,浮沉之势也。此皆粗之所败,上②之所失,其形气无过焉。

    【注释】
    ①熇熇:火热炽盛的意思。
    ②上:这里是针刺的医生。

    【译文】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从你这里熟悉了九针,而施行于百姓,百姓的气血,各不相同。有的神气激昂,气行在针前;有的针和气同时相逢;有的在针拔出之后,气才独自行至;有的经过数次针刺后,才觉有气来;有的在针刺后,产生晕针等不良反应;有的针刺数次后,病情反而加重。以上这六种情况,在针刺时表现各不相同,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阳气重的人,神易激动,气也就容易引发。黄帝说:怎样才能判断人是否阳气重?岐伯说:阳气重的人,火一样炽热,说话利索,趾高气昂,心肺的脏气有余,阳气滑盛激扬,所以神骚动而气先行。
    黄帝说:有的阳重的人,神气却并不见先行,这是为什么?岐伯说:这人很有些阴气罢了!黄帝说:怎么知道这人很有些阴气呢?岐伯说:多阳的人多乐观,多阴的人多恼怒,常发怒而又消解得快,所以说他很有“阴”的色彩,要他阴阳离合难,所以神气不能先行。
    黄帝说:那些气与针相逢的,又怎么样?岐伯说:阴阳和调,则气血润泽滑利,所以针入而气出,迅速地相逢。
    黄帝说:针拔出后气才独至的人,这是什么气的作用呢?岐伯说:这类人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深沉而阳气肤浅的人内藏不露,所以在针拔出后,阳气才慢慢出来,独自成行。
    黄帝说:针刺数次才有气感,这是什么气在作用呢?岐伯说:这样的人多阴而少阳,神气沉潜很难被激动,所以数次针刺后才有所感觉。
    黄帝说:针刺后出现晕针等现象,是什么气的作用呢?岐伯说:针刺后出现晕针以及针刺数次后病情加重的,与人体阴阳二气,及其或沉或浮之状无关,这都是由于疏忽造成的,是医生的失误,病人的形质神气并没有毛病。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灵枢篇 寒热第四十

    【本章要点】
    一、讨论了瘰的成因、治疗方法。
    二、说明瘰的预后诊断法。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疬①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瘘②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
    黄帝曰:去之奈何?岐伯曰:鼠瘘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其浮于脉中,而未内著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易去也。
    黄帝曰:去之奈何?岐伯曰:请从其本引其末③,可使衰去,而绝其寒热。审按其道以予之,徐往徐来以去之,其小如麦者,一刺知,三刺而已。
    黄帝曰:决其生死奈何?岐伯曰:反其目视之,其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而死。见赤脉不下贯瞳子,可治也。

    【注释】
    ①瘰疬:一种顽固的外科疾病,多生于颈部或者腋下,形状如硬核,推之不动,小者为瘰,大的叫疬,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目前认为属于淋巴结结核的一类病。
    ②鼠瘘:瘰疬破溃后,流出清稀的脓液,久不收口,就称为鼠瘘。
    ③从其本引其末:本,发病的根源;末,外在症状。

    【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时发寒热的瘰病,多生在颈项和腋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岐伯说:这都是鼠瘘症,是寒热的毒气,羁留在经脉中不能消除的结果。
    黄帝说:怎样消除它呢?岐伯说:鼠瘘的病根,都在内脏,它所标症的症状,却上出于颈腋之间,如果毒气仅是浅浮在脉中,还没有内伤肌肉腐化为脓血的,较容易治愈。
    黄帝说:怎样治疗呢?岐伯说:应从致病的根源着手来治疗瘰,可以使毒气衰退,停止寒热的发作。要察明主病的脏腑经脉,以便循经取穴,给予刺治,用针缓入缓出,使补泄得当,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若瘰初起,形小如麦粒的,针一次就能见效,针三次就可以痊愈。
    黄帝说:诊断这种病,怎样判断他的生死呢?岐伯说:诊断的方法,可以翻开眼皮进行观察,如果眼中有赤脉,从上下贯瞳子的,是病情恶化的征兆。出现一条赤脉的,死期当在一年;出现一条半赤脉的,死期当在一年半;出现两条赤脉的,死期当在两年;出现两条半赤脉的,死期当在两年半。如果出现三条赤脉的,死期当在三年。如果出现赤脉并没有下贯瞳子,还可以医治。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灵枢篇 邪客第四十一

    【本章要点】
    一、说明邪气侵犯人体,使人眼睁睁而不能入睡的原因。
    二、说明人的四肢百节怎样与天地相应的道理。
    三、具体说明持针的法则,进针的原理,缓用针和舍针的意趣,以及扦皮肤、开腠理究竟怎么处理的方法等。

    【原文】
    黄帝问于伯高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伯高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①。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②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③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④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⑤,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黄帝曰:善。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愿闻其方。伯高曰: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⑥,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⑦一升,治半夏⑧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⑨,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⑩,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愿闻持针之数,内针之理,纵舍之意,扦皮开腠理,奈何?脉之屈折,出入之处,焉至而出,焉至而止,焉至而徐,焉至而疾,焉至而入?六腑之输于身者,余愿尽闻。少序别离之处,离而入阴,别而入阳,此何道而从行,愿尽闻其方。岐伯曰:帝之所问,针道毕矣。
    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手太阴之脉,出于大指之端,内屈,循白肉际,至本节之后太渊,留以澹,外屈,上于本节下,内屈,与阴诸络会于鱼际,数脉并注,其气滑利,伏行壅骨之下,外屈,出于寸口而行,上至于肘内,入于大筋之下,内屈,上行臑阴,入腋下,内屈,走肺。此顺行逆数之屈折也。心主之脉,出于中指之端,内屈,循中指内廉以上,留于掌中,伏行两骨之间,外屈,出两筋之间,骨肉之际,其气滑利,上二寸,外屈,出行两筋之间,上至肘内廉,入于小筋之下,留两骨之会,上入于胸巾,内络于心脉。
    黄帝曰:手少阴之脉,独无腧,何也?岐伯曰:少阴,心脉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客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腧焉。
    黄帝曰:少阴独无腧者,不病乎?岐伯曰:其外经病而脏不病,故独取其经于掌后锐骨之端。其余脉出入屈折,其行之徐疾,皆如手太阴心主之脉行也。故本腧者,皆因其气之虚实疾徐以取之,是谓因冲而泻,因衰而补,如是者,邪气得去,真气坚固,是谓因天之序。
    黄帝曰:持针纵舍奈何?岐伯曰:必先明知十二经脉之本末,皮肤之寒热,脉之盛衰滑涩。其脉滑而盛者,病日进;虚而细者,久以持;大以涩者,为痛痹。阴阳如一者,病难治。其本末尚热者,病尚在;其热已衰者,其病亦去矣。持其尺,察其肉之坚脆,大小滑涩,寒温燥湿。因视目之五色,以知五脏,而决死生。视其血脉,察其色,以知其寒热痛痹。
    黄帝曰:持针纵舍,余未得其意也。岐伯曰: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先知虚实,而行疾徐。左手执骨,右手循之。无异肉果。泻欲端以正,补必闭肤。辅针导气,邪气淫泆,真气得居。黄帝曰:扦皮开腠理奈何?岐伯曰:因其分肉,在别其肤,微内而徐端之,适神不散,邪气得去。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八虚,各何以候?岐伯答曰:以候五脏。黄帝曰:候之奈何?岐伯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也。

    【注释】
    ①三隧:隧,地下暗道,这里指通道。糟粕、津液、宗气分行于下焦、中焦、上焦三隧。
    ②以应刻数: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营气一昼夜运行人身五十周,每周用时两刻。
    ③常从足少阴之分: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五十周,每周均交汇于足少阴肾经,所以说常从足少阴之分。
    ④厥气:逆气。
    ⑤以通其道:沟通阴阳交汇的意思。
    ⑥扬之万遍:又称甘澜水,指江水多次上扬,搅动。
    ⑦秫米:指黄黏米。
    ⑧治半夏:即制半夏。
    ⑨九州:古代划分地域的总称。
    ⑩六律:古代六种属阳声的音阶。
    十日:指十天干。
    以抱人形:怀胎的意思。
    草蓂:杂草的意思。
    聚邑:人群聚集的地方,代繁华的都市。
    十二节:左右关节的总称。
    纵舍:针刺手法的一种。
    扦皮:指用手舒展皮肤的纹理。
    壅骨:指大指本节之后的起骨。
    臑阴:肩部以下肘部以上的部分,即上臂。
    心主之脉:包络为心的外卫,受心的主宰,所以说心包络为心主之脉。
    掌后锐骨之端:是手少阴心经的神门穴部位。
    阴阳如一:表里都损伤,阴阳都衰败的意思。
    肉果:指针被肉裹住,即滞针的意思。
    淫泆:水满而泛滥外流叫淫泆,这里指邪气泛滥浸淫。
    八虚:邪气留在两肘、两腋、两髀、两腘之间叫八虚。
    机关之室:指运动的枢纽,气血运行要会所在地。

    【译文】
    黄帝问伯高道:邪气侵犯人体,有时使人眼睁睁而不能入睡,是什么气造成的呢?伯高说:食物入胃消化后,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路。宗气积聚在胸中,出于喉咙,贯通心脉,推动肺的呼吸;它所化生的营气,分泌津液,灌注于脉中,变化为血,在外则营养四肢,在内而灌注脏腑,循脉流行,与昼夜刻数相应;卫气是一种比较滑利剽悍的水谷之气,首先运行在四肢的末端,分肉、皮肤之间,而没有休止。白天行于阳分之属,夜间行于阴分之属,常以足少阴肾经为起点,循行于五脏六腑。有厥逆之气留于五脏六腑时,则卫气仅能捍卫体表,行于阳分而不能入于阴分。仅止行于阳分,就造成阳气偏盛,阳气偏盛则阳跷脉气充塞,卫气不得通过而入于阴分,导致阴虚,所以人就不能闭目入睡了。
    黄帝说:讲得好!怎样治疗呢?伯高说:补其不足,泄其有余,调和虚实,沟通阴阳,从而消除厥逆的邪气,再服半夏汤一剂,使内外阴阳之气通利无阻,这样人便能够安然入睡了。黄帝说:讲得对。用这种方法就像疏通管道一样,使经络大大相通,阴阳之气当然能够得到调和!再讲讲那个方子。伯高说:这个方子的制作如下:用源于千里之外的长流水八升,置于器皿中,长时间搅动,然后澄清取上面的五升,用苇薪燃火煮,水沸后,放入秫米一升,炮制过的半夏五合,慢慢续煎,使之浓缩成一升半,去渣,每次服一小杯,每日二次或多次,以见效为度。若病是刚刚起的,服药后立刻静卧,汗一出就好了。若病程较久,服三剂后也可痊愈。
    黄帝问伯高说:人的四肢百节,怎样和天地相应呢?伯高回答说:天圆地方,人则头圆足方;天有日月,人则有双眼;地有九州,人则有九窍;天有风雨,人则有喜怒;天有雷电,人则有声音;天有四季,人则有四肢;天有五音,人则有五脏;天有六律,人则有六腑;天冬夏,人则有冷热;天有十日,人则有十指;天有十二个时辰,人则有两足十趾,加上男子的双睾以对应,女子虽只有两节不足,但其须怀孕生子;天有阴阳,人则有夫妻;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日,人身则有三百六十五个主要穴位。地有高山,人则有两肩和双膝;地有深谷,人则有腋窝和腘窝;地有十二条大河,人则有十二条主要的经脉;地有泉水细流,人则有卫气;地有丛草,人则有毫毛。天有昼夜,人则有起卧;天有列星,人则有牙齿。地有小山,人则有小节;地有山石,人则有高骨;地有林木,人则有筋膜;地有都市,人则有隆起的肌肉。一年有十二月,人体四肢则有十二节;有些地方四季草木不生,人则有终身不育的。以上这些情况都是人体与天地相应的情况。
    黄帝问岐伯说:我希望了解持针的法则,进针的原理,缓用针和舍针的意趣,以及扦皮肤、开腠理究竟怎么处理?再有对经脉的曲折和出入之处,经气流注止,慢快,归宿,以及六腑输注于全身的情况,我还希望听你说明一下。另外在经脉的离合之处,阳经怎样别出走入阴经,阴经又怎样别出走入阳经?它们是通过哪条道路而沟通的?希望你能全面说说这些道理。岐伯说:针刺的道理已尽在你所提的问题中了。
    黄帝说:请你全部讲给我听。岐伯说:手太阴经脉,出于手大拇指的尖端,向内曲折,沿内侧赤白肉际,抵达大拇指根节之后部的太渊穴处,形成动脉搏动的现象,然后屈折向外,上行至根节之下,又屈向内行,和诸阴络会合在鱼际部,由于几条阴脉都输注于此,其脉气流动滑利,伏行于壅骨之下,由此再向外曲折,浮出于寸口部循经上行,到达肘内侧的大筋之下,又向内弯曲上行,通过肘部的内侧进入腋下,向内屈行走入肺中。这就是手太阴肺经从胸至手的顺行径路。心主手厥阴经,出于手的中指尖端,屈而向内,沿中指内侧上行,留结于掌中,伏行在两骨之间,然后外屈出于两筋的中间、腕关节骨肉交界处,它的脉气流动滑利,在腕部上行二寸后,又屈而向外行于两筋之间,上抵肘内侧,进入到小筋之下,流注于两骨的会合处再向上行于胸中,向内归结于心脉。
    黄帝说:为什么唯独手少阴经脉没有腧穴呢?岐伯说:手少阴,是内连心脏的经脉。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又是蕴藏精神的中枢,其器质坚固,外邪不能盘踞于内。如果盘踞,则心脏受伤神气散失,神气散失,生命活动就会终止。因此,凡是各种病邪侵犯心脏的,其邪气均留滞在心脏的外围心包络上。包络,是心主之脉,能够代心受邪,取其腧穴,可以针刺治疗心病。所以唯独手少阴心经是没有腧穴的。
    黄帝说:手少阴心经没有腧穴,难道它不受病吗?岐伯说:在外的经脉有病,而心脏是没有病的,所以当心经有病时,可单独取用心经在掌后锐骨之端的穴位。其余经脉的曲折,运行的缓急,都与手太阴心主之脉的循行情况相似。所以当手少阴心经有病时,可取本经的腧穴神门,根据经气的虚实缓急,分别进行凋治。邪气盛的用泻法,正气虚的用补法,这样就会使邪气得以消除,真气得以坚固,这种治疗方法,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黄帝说:持针纵舍是怎样的呢?岐伯说:首先必须明确十二经的本末,皮肤的寒热,脉象的盛衰、滑涩。如果脉象滑而盛,表明病情日渐严重。脉象虚而细,是长期勉强支撑的表现。脉大而涩的,患有痛痹症;表里俱伤,气血皆败,病难治,胸腹和四肢还在发热的,是病邪未除的缘故;热势已退,则为病邪已除。同时还要观察病人的皮肤,从而察知肌肉的坚实和脆薄,脉象的大小、滑涩,皮肤的寒温、燥湿。并观察显现于眼睛的五色,以分辨五脏的病变,来判断其或生或死;再看他的血络,察其反映于外部的色泽,以诊知寒热痛痹等症。
    黄帝说:对于持针纵舍,我还没弄懂它的意蕴哪。岐伯说:操针的原则,必须要端正态度,安静心清。首先应当了解病情的虚实,然后再进行缓急补泄的手法,用左手把握骨骼的位置,右手循按经脉穴位,要防止肌肉过度紧张,以免突然收缩而裹针,用泄法时必须垂直下针,用补法出针时必须闭其针孔,同时又应当采用辅助行针的手法,以导引其气,使邪气不得浸淫,其气得以内守。黄帝说:扦皮肤,开腠理的刺法,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呢?岐伯说:根据分肉的部位,左手循别其肌肤,右手轻微缓慢地进针,针尖要与皮肤垂直,这样做神气就不会散乱,邪气得以祛除。
    黄帝问:人身有八虚,可分别诊察哪些疾病呢?岐伯回答说:可诊察五脏病变。黄帝说:怎样诊察呢?岐伯说:如果肺与心有邪,则邪气居留在两肘;肝有邪,则邪气居留在两腋窝;脾有邪则气居留在两髀;肾有邪,则邪气居留在两腘。以上“八虚”,都是关节屈伸的枢纽,也是真气和血络通行的要处。邪气和恶血,不能令其盘踞或停留,如有停留,就会损伤筋脉骨节,使关节屈伸不利,以致发生拘挛的症状。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5 16:2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灵枢篇 通天第四十二

    【本章要点】
    一、首先提出人的体质性格可以划分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种类型,并分别说明五种类型人的性情特点。
    二、其次说明这五种类型人患病治疗上应有所不同,如不注意到生理上的特点,便可能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三、最后又分别说明阴阳五态之人在体态与行动表现上的特征。

    【原文】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尝闻人有阴阳,何谓阴人?何谓阳人?少师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遍明也。黄帝曰:愿略闻其意,有贤人圣人,心能备而行之乎?少师曰: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
    黄帝曰:其不等者,可得闻乎?少师曰: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
    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①,此少阴之人也。
    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②,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此太阳之人也。
    少阳之人,谛好自责,有小小官,则高自宜,好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也。
    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③是谓至治。
    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
    黄帝曰:治人之五态奈何?少师曰: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
    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小胃而大肠④,六腑不调,其阳明脉小,而太阳脉大,必审调之,其血易脱,其气易败也。
    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⑤,不知人也。
    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气外,实阴而虚阳。独泻其络脉,则强气脱而疾,中气不足,病不起也。
    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容仪,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者也。
    黄帝曰:夫五态之人者,相与毋故,卒然新会,未知其行也,何以别之?少师答曰:众人之属,不知五态之人者,故五五二十五人,而五态之人不与焉。五态之人,尤不合于众者也。
    黄帝曰:别五态之人,奈何?少师曰:太阴之人,其状黮黮然⑥黑色,念然下意⑦,临临然长大,腘然未偻,此太阴之人也。
    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崄,行而似伏,此少阴之人也。
    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腘,此太阳之人也。
    少阳之人,其状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肘,则常出于背,此少阳之人也。
    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颙颙然,愉愉然,目旋目旋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此阴阳和平之人也。

    【注释】
    ①心疾而无恩:指因为心怀妒忌而忘记了恩惠,有忘恩负义的意思。
    ②志发于四野:这里是形容好高骛远。
    ③谭而不治:谭,即“谈”。指用说服的方法以德服人。
    ④肠:这里的肠应该指小肠而言。
    ⑤暴死: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突然的死亡,一种是突然不省人事的假死。
    ⑥黮黮然:色黑不明的意思。
    ⑦念然下意:指故作姿态,谦虚下气。

    【译文】
    黄帝问少师说:我听说有人有阴与阳的类别,什么叫做阴性的人?什么叫做阳性的人?少师答道:在自然界里,四方上下之内,一切事物都离不开“五”数,人也与它相应,而不仅仅局限于是一阴一阳。言阴性阳性人,只是从其大概方面说的,对于生理禀赋的情况,是很难用语言把它完全说清楚的。黄帝说:希望你把它的意义,扼要地讲给我听,比方说贤人和圣人,他们的禀赋是否阴阳兼备,而行无所偏呢?少师说:人大致可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种类型。这五种类型的人,他们的形态不同,筋骨的强弱、气血的盛衰,也各不一样。
    黄帝说:五种类型人的不同点,可以告诉我吗?少师说:太阴型的人,性情是贪而不仁。表面谦虚,假装正经,内心却深藏阴险,好得恶失,喜怒不形于色,不识时务,只知利己,看风使舵,行动上惯用后发制人的手段。具有这些特性的,就是太阴之人。
    少阴型的人,喜贪小利而暗藏贼心,见到别人有了损失,他就幸灾乐祸,自己很得意,好搞破坏来伤害人,见到别人有了荣誉,他反感到气愤,心怀嫉妒,对人毫无恩情。具有这些特性的,就是少阴之人。
    太阳型的人,处处喜欢表现自己,而扬扬自得,好说大话,但并没有能力,言过其实,好高骛远,作风草率,不顾是非,常常意气用事,过于自信,虽屡遭失败,也不知悔改。具有这些特性的,就是太阳之人。
    少阳型的人,做事精细,很有自尊心,稍有小小地位,就高傲自得,喜欢出头露面,善于对外交际,不愿默默无闻地埋头工作。具有这些特性的,就是少阳之人。
    阴阳和平的人,生活安静自处,不介意个人名利,心安而无所畏惧,寡欲而无过分之喜,顺从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遇事不与人争,善于适应形势的变化,地位虽高却很谦虚,以理服人,而不是用压服的手段来治人,具有极好的治理才能。具有这些特性的,就是阴阳和平之人。
    古代高明的针灸家,就是根据人的五种形态分别施治,邪气盛的就用泻泄法,正气虚的就用补法。
    黄帝说:对待五种形态的人,怎样分别治疗呢?少师说:太阴型的人,体质多阴而无阳,他的阴血浓浊,而卫气滞涩,阴阳不能调和,所以形成筋缓而皮厚,刺治这种体质的病人,若不急泄其阴分,就不可能使病情好转。
    少阴型的人,体质是多阴少阳,胃小而大小肠大而不调,所以足阳明胃经的脉气就微小,手太阴小肠经的脉气就偏大,因气少不能摄血,容易造成血脱、气败的局面,因此,必须详察阴阳盛衰的情况,进行调治。
    太阳型的人,体质是多阳少阴,对这种病人必须谨慎调治,不能泄其阴,以防阴气虚脱,只能泄其阳,但要避免泄之太过,如果阳气过度损伤,就容易导致阳气外脱而发狂,若阴阳都脱,就会暴死或突然不省人事。
    少阳型的人,体质是多阳少阴,经脉小而络脉大,血深在里,气浅在表,即是多阳少阴,所以在治疗时就当充实其阴经,而泄其阳络,如果单独泄其络脉太过,又会迫使阳气很快地耗散,而形成中气不足,病就难治了。
    阴阳和平之人,其体质阴阳之气协调,血脉和顺,在治疗时,应当谨慎地诊察其阴阳的盛衰,邪正的虚实,并端详其面容的表现,以推断脏腑、经脉、气血有余或不足,然后进行调治,邪气盛的,就用泄法;正气虚的,就用补法,一般虚实不明显的病症,就从其本经取治。以上是说明调治阴阳时,要根据五种类型人的不同特性分别施治。
    黄帝说:与五种形态的人,素不相识,乍一见面很难知道他们的作风和性格,属于哪一类型的人,应怎样来辨别呢?少师回答说:一般人不具备这五种人的特性,所以“阴阳二十五人”,不包括在五态人之内。因为五态之人是具有代表性的五种类型,他们和一般人是不相同的。
    黄帝说:怎样辨别五种形态的人呢?少师说:太阴型的人,面色阴沉黑暗,而假意谦虚,身体本来是长大,可是卑躬屈膝,故作姿态,而并非真有佝偻之病,这就是太阴之人的形态。
    少阴型的人,外貌好像清高,但是行动鬼祟,偷偷摸摸,深怀阴险害人之贼心,站立时躁动不安,显示出邪恶之相,走路时状似伏身向前。这是少阴之人的形态。
    太阳型的人,外貌表现出高傲自满,仰腰挺胸,好像身躯向后反张和两腘曲折那样。这是太阳之人的形态。
    少阳型的人,在站立时惯于把头仰得很高,行走时惯于摇摆身体,常常反挽其手于背后,这是少阳之人的形态。
    阴阳和平的人,外貌从容稳重,举止大方,性格和顺,善于适应环境,态度严肃,品行端正,待人和蔼,目光慈祥,作风光明磊落,举止有度,处事条理分明,众人都说有德行的人。这是阴阳和平之人的形态。
    返回医疗健康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