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6-6 12:22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廖志慧通讯员邓慧遐$ _9 q& b0 o9 U, s( X* Z
& t- s- g4 p5 v, g: D4 m1月31日,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机治疗专家组气氛凝重。
# r X2 D) _5 j- e `) a4 w( f' X8 f( {: S; B9 K; M- g# R5 h0 P
36岁的吴某(化名),十余天前因身体不适住院,经专家组积极治疗,仍然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精神差,即使已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血氧饱和度仍只有40%左右,被临床诊断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危重患者。& ]+ p$ {) n7 w" M# H5 |3 P7 h
/ K9 t# R5 s& \! e* m, W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血氧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正常人体动脉血的血氧饱和度为90%以上。只有40%,十分危险,病人可能很快呼吸衰竭。
% U% C1 \& d+ T8 c# V: r
, Q4 a$ X9 q% C! d3 v( w“必须施行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经过会诊,专家组得出这一结论。
3 m/ r6 Q2 L; L) {; I( q$ t/ ^$ R H
1 V2 C1 R! G% {3 a u1 h2 J$ ~; L) y有创,意味着要直接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医护人员面临的风险极大。即使平时,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治疗都属于高危操作,何况目前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高发期。一旦实施,容易产生大量气溶胶,加剧病毒在空中传播,被呼吸道分泌物感染的风险更大。: U% l- }( K' |1 l' ~3 r) ]$ w% t
" \& L& w! _) ?$ a% L; A7 p“我是党员,让我先上!”千钧一发之时,麻醉科主任李熊刚毫不犹豫站了出来。
# R: T: B+ x1 p* k6 ^( i9 m' c- G% y; N K6 Q* N x# z
这一站,是责重如山的担当,更是专业自信的底气。7 O( H5 C1 @0 e0 W: z7 c
; l4 _2 J4 w( s* c- _由于感染风险极大,在隔离手术室的医护人员越少越好。
* u. M( `( J9 k6 X4 F; X, a' F z. \( R* ?+ w4 O; K
李熊刚叫上护士曹慧荣,两人在众医护人员千叮万嘱中走进隔离手术室。此时,医院副院长陈友平、感染科专家艾黎明、特殊时期感染一区值班主任尹琼等医护人员,也在积极做着其他准备,一起投入战斗。: J; D4 c: g2 X
2 O# {& h8 }- X0 U/ m# l8 [在李熊刚指令下,护士依次将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注入病人体内,先用面罩紧闭辅助呼吸,待病人自主呼吸完全停止,李熊刚在可视喉镜的引导下迅速进行气管插管,连接有创呼吸机通气,20秒钟后血氧饱和度就上升到95%—97%。
! ~4 |1 l% l( K" i. W# W# h, J) y i5 }9 U6 c
“成功了!”身穿厚重的隔离服,隔着已渐渐模糊的护目镜,他们打起胜利的“V”手势。- p7 U+ r/ Y7 R4 q' D, C; C3 O
" x* f" ]( _1 n' q v* o
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该院在疫情防控时期的首例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治疗。其成功实践,给了全院医护人员巨大鼓舞。李熊刚说,尽管患者暂时度过危险期,但后期医护人员在护理期间被传染的风险非常大,有关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好防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