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随县发布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36564|回复: 0
收起左侧

[随县新闻] 香菇“聚宝棚”圆了“致富梦”

[复制链接]
楼主

普通会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3-25 16:41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0-11-10 09: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随州论坛 全媒记者 包东流 通讯员 涂庭民
      11月2日,来到随县草店镇金锣山村,一个占地10余亩的现代化香菇制棒种植基地格外引人注目——偌大的一片菌棒种植棚和菌种培育生产车间一字排开,灭菌箱、流水线装袋、高温锅炉、风干机等有序陈列在生产车间,生产车间旁是新盖的冻库。制好的菌棒经过灭菌、预冷、接种,从生产车间进入养菌大棚。
      这是金锣山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香菇制棒种植基地。走进基地,撩开遮阴网和保温膜,只见数排菌棒有序码放在架子上,菌袋上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香菇,散发着菌香。村民们正在大棚内忙着采摘香菇,有的工人正把采摘好的新鲜香菇装箱运送到冻库……冬日里,孕育出一派红火生机。
      “新鲜的香菇放到冻库后直接供应到武汉‘白沙河’‘四季美’农产品大市场,也可以风干后出口外销。”合作社股东周加理介绍。
      “这些秋栽袋料香菇正处于第一茬的采摘期,村民们闲暇之时都过来采摘,不仅减轻了合作社的缺劳问题,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依靠它,村里的贫困户成功脱贫,普通村民也增加了收入,香菇成了名副其实的脱贫支柱产业。”金锣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兰指着香菇大棚说,“这些‘聚宝棚’,不仅美了乡村,还圆了种菇农户的‘致富梦’。”
      刘志兰掰着手指头算账:这一个棚一共1万个菌棒,4个月能集中出4茬冬菇。如果品相好,每棒能卖9元,一棚能赚9万元。今年受疫情影响,赶制的20个棚,能创收180多万元。
      贫困户童义荣入股6000元,常年在合作社打工,每天80元的工资,一年分红加工资能赚2万多元。“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由贫困走向富裕。”
      受益的不只是童义荣,大棚外展板墙上晒出的扶贫“成绩单”上,写着金锣山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香菇制棒种植基地累计带动全村2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金锣山村位于随北草店镇东部,建档立卡贫困户176户554人,村里带领村民种香菇,经过多年努力,2018年62户149人脱贫后,全村实现整体脱贫。
      如何防止贫困户返贫?该村围绕当地有发展潜力的香菇主导产业,推行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模式,着力培育能人带头的示范种植专业合作社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村民参与香菇产业发展。
      该村先后整合扶贫专项资金102.5万元,作为村级扶贫产业资金注入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让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资产收益、务工等利益联结关系,撬动过去21个贫困户投入资金8.4万元,5名村干部投资40万元,2名党员出资10万元,经济能人王乐出资45万元,共计205.9万元的资本。合作社建立困难农户产业发展“一对一”保姆式专业人才技术帮扶机制,全程技术跟踪指导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合作社示范场传帮带的作用,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向困难户倾斜,以带领农户发展现代食用菌产业,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村里还通过政策引导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生产托管、机械化烘干等社会化服务,按照“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村集体”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当地农民规模化发展香菇产业,提高村民种植香菇综合效益。会员收入主要来自于合作社务工、种植香菇、股份合作社收益分红。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金锣山村打造以袋料香菇为主要品种的香菇“一基地带一方”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发挥作用,推动食用菌产业向品牌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
    返回随县发布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