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6-6 12:22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本帖最后由 随州日报 于 2021-2-10 16:31 编辑 , s5 L5 @5 @* n7 N/ M7 u
) |/ E' G- F: R3 k
9 u: n, I8 H w3 E/ ]/ W
视频拍摄制作:王贤 潘志伟 郑璐& T) M% W5 e" `1 M- E" S" C
/ r2 H: `0 k/ E7 h+ T: G8 p& X! n, ^; M, V
上篇 / _' t. G6 r1 f# u
半月谈记者 徐海波 王贤 侯文坤 郑璐 李思远
6 S! G# R1 J8 B; z+ s3 t. ~3 P. @1 ^, P7 g
2020年是湖北历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一年。千年梦想与百年目标交汇,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面对一季度GDP下降近四成的严峻形势,湖北上下勠力同心,直面大考,攻坚克难应对战“疫”关键题,众志成城答好战洪加试题,全力以赴完成脱贫必答题,全年GDP恢复到上年同期95%,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3 n( E3 J6 _% M. S+ [) f$ v
0 i! _# ^" m4 P. t2 ? w1
战疫情战汛情战贫困, 三场硬仗惊心动魄
: j$ W; I" ^& M! |, ` \2020年1月23日凌晨,武汉市发布第1号通告,这个千万人口的大都市,从23日10时起正式“闭城”。
' d0 A: K4 B1 T# v K4 O2 P
( ^4 p3 i. g8 K. M4 O0 a工厂关闭、超市关门、商店歇业,曾经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只听见风声呼啸而过。
7 u2 L- e/ A, C) C& g" s
5 g3 P* M' _1 X医院外排满了等待入住的病人,全国各地共选派330多支医疗队,超过4万名医务人员紧急驰援湖北。
# W1 Q y0 H) m& ?1 y; r- @
, {9 P/ C, k* Y4 \
9 d' F" g$ m" M& ]4 j- L2020年3月14日晚,武汉一座建筑上打出“依然花开”字样 陈晔华 摄 0 @! D8 ?/ \9 Z
# z5 K. l1 J3 o* q* z5 D4 H$ m1 s; U/ t, W L
作为全国疫情最重、管控时间最长的省份,湖北生产一度几乎停滞,经济发展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湖北省统计局局长朱慧介绍,2020年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39.2%,是建立GDP分季度核算制度以来的最大降幅。
% `3 d, r" T" e8 |" Z; i( }; V2 J- s2 g) ^8 u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疫情刚过,洪灾来袭。入梅以来,湖北多地出现严重内涝,村庄道路被淹,地质灾害频发。超长的梅雨期、超历史的降雨量、超严峻的汛情灾情,造成500万人次受灾,道路、供电等民生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3 Z7 x( i4 d, g5 [* Q; Z6 z
) m( t' | R/ q- x/ V+ R
党员干部带头奔赴一线,解放军官兵紧急驰援,在外务工青年请战返乡,保卫家园。附近百姓纷纷走出家门,给抢险人员送饭送水。抗洪救灾有序推进。* }+ i5 y8 Z4 h: ~! c) [: e
, z! h/ j9 I7 u- I& E# C3 T6 n战“疫”、战汛,是躲不开、输不起的对决。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带来的冲击前所未有,两道“加试题”,让脱贫攻坚大考难度陡增。
* ~- `5 A0 h% a9 v" u
% j/ ~* h. j0 c% q' i5.8万剩余贫困人口集中攻坚,必须如期实现,没有退路、没有弹性。“这是我们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也是向全省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强调,越是困难叠加,越要锚定目标;越是冲刺关头,越要坚忍奋进;越是胜利在望,越要克服麻痹思想。3 Z1 N: k+ _( ]6 y. |' i1 j1 [9 \
6 z* f+ @+ T C; F2
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 三项大考艰苦卓绝
0 S W1 P6 T0 {' t% k防控形势逐渐好转,从疫情寒冬中苏醒的湖北,商业、物流、社会服务等各项功能加快修复和激活。. O- U( C7 J5 P; ^/ l
+ @# p* N7 a& ]3 |) G5 O2020年3月中旬,湖北出台《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抱定“湖北绝不能塌陷、武汉绝不能滑落”的决心,全力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
" i, q& B4 i# M" b1 _9 u. R8 Q8 u" c# S
' i# N$ ~6 I* Y- S# p& L$ q5 J$ h2020年3月22日上午,作为长江大保护重点专项项目,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率先复工。中建三局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公司总经理阮超介绍,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项目组织专班24小时蹲守现场,实行施工方案动态管理,广泛应用深隧核心技术,最终如期实现主隧试通水。
& I7 L8 U& a- t! P8 X* Z5 c
# A2 P% j/ ^% c( m' H1 g) f
0 x2 d, y# P: W% M0 b视频记者:徐海波 潘志伟 郑璐 李思远
9 B" U' a" z# s1 C- E, `5 Z0 `7 Y. C# G$ b
武汉·中国光谷厂房内,信号灯闪烁,高度自动化的设备平稳运行。这里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光电子产业基地。“稳住中国光谷,就稳住了我国的光电子信息业,也稳住了湖北的高技术产业。”湖北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截至2020年4月9日,全省亿元以上续建项目已复工(含未停工)5829个,复工率99.5%、复岗率86.2%。& y& U8 _! ?8 l; E# _$ E/ o
6 E! r& r4 w8 ?) s- i [1 a
城市活起来,工厂动起来,农民也忙了起来。春耕遇疫情,农业生产一度举步维艰。但湖北战“疫”不误农时,从2020年2月中下旬开始,迅速组织无疫情村开展春季农业生产和田间管理。至5月初,全省早稻、玉米、大豆等春季作物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夏忙遭洪涝,不少农田被淹。湖北不断加强科学指导服务,以“技”减灾,以“行”救灾。4000多名农业专家下沉灾区指导抗灾救灾,梅雨期间抢时完成农作物改种230多万亩,荆州、黄冈等重灾区基本实现应改尽改。
- p* }; i. t5 O! M/ W% W* z( Y% Y, G! O4 U3 ^
5 K' v: ?5 @1 `8 V. t1 f2021年1月1日,游客在武汉欢乐谷拍照留念 熊琦 摄 - _) V7 E. R+ n! u- N
: b* \# {) \% K$ n" T3
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 三件大事焕发新机 ) o7 P3 z" j7 Q8 d( ]8 Y( k+ Z0 N( m
疫情之中,湖北高新技术产业“一枝独秀”。2020年,湖北省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1%,高于全部规上工业10.2个百分点。" U) u' `. y1 G5 U* @) F ^# H' Y
8 M" L" P, C6 [1 v" R% [3 {1 I
创新的背后,离不开税收的强力支持。2020年,武汉6003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折合减税241.08亿元;745户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企业所得税优惠,合计减税34.56亿元。
$ V! p$ k/ Q& E; s$ z% ?3 \6 ?( }; a
以税收优惠为代表的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为疫后重振中的湖北送来了“真金白银”。湖北抢抓机遇,聚焦公共卫生体系、交通、水利、能源、新型基础设施等十大领域,滚动谋划项目6114个,总投资2.3万亿元。
% Z: P1 r% l/ h. x" C' @0 h- }3 I, [0 [ U7 r2 u8 v
疫情袭来,湖北农产品出现大面积滞销。农民利益受损,农企发展受到制约,大量贫困户脱贫户更是面临返贫致贫风险。湖北最艰难的时候,国家部委、兄弟省市纷纷“拉一把”:湖北37个贫困县全部被纳入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销售扶贫产品3.66亿元;东部7省市与湖北开展劳务协作,为湖北贫困劳动力预留、定向投放岗位200多万个。/ O, p& Y3 D, I+ @8 S
# I- |: U; W+ I0 W面对疫情、汛情影响,湖北提出坚决做到标准不降,聚焦全省未脱贫的贫困人口、监测边缘脱贫人口,强化支持帮扶,力争将影响降到最低。
' H @: X5 p9 [. c$ U8 i8 j$ r# W9 I$ r* }
2021年1月24日,湖北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湖北省省长王晓东宣布,5.8万剩余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荆楚儿女彻底告别绝对贫困。
0 O$ _- E: h4 P( g, x
8 h2 O" U7 d( \: V, g' |1 C/ Z1 a# X从一季度“按下暂停”,到二季度“重启恢复”,再到下半年的“全面恢复加快”,面对全年经济发展的巨大困难挑战,湖北交出了一份弥足珍贵的英雄答卷。0 j0 f0 J$ t, ]0 f: H8 X
$ j ~0 J& L [/ w% k
下篇
8 f1 \: M2 y5 J( p$ t8 I, v0 k1 p+ r半月谈记者 徐海波 王贤 侯文坤 郑璐 李思远4 `( k1 d K5 g1 f
: z6 Y! D/ X2 r7 R7 s) W7 S2 s1
乡村小镇凤凰涅槃
( S0 ^) V3 i- f! p0 W# [) e海拔1200多米的湖北保康县马良镇赵家山村,忙完农活的李绍国快步钻进屋,端起泛黄的茶杯,便是一口牛饮。 z" Y3 L3 g/ @% A3 H
$ i x8 T2 z/ g. Y2 @0 k4 G
保康地处鄂西北深山腹地,位于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该县七成以上地区属喀斯特地貌。“这里不缺石头,最缺一口干净的水,以前打过几次井,看不到水。”李绍国说,“天上下雨地下流,雨停三天用水愁”曾是这里真实的写照。* p6 @" C8 V( ~4 a
6 e( z% u2 r9 I g% E1 A6 M农村安全饮水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工程。近几年来,饮水难问题被列为当地“一号工程”。打深井!依托十口深井,保康逐步配套建设现代化、标准化、自动化水厂;铺设供水管网,实行跨村连片供水。
% F% C& r; A. M6 w ?1 j
0 a& @, Q: `9 C. S( @“我们村这口井已经覆盖了5个村委会3000多人。”赵家山村党支部书记赵祥华说。如今,在保康喀斯特地貌地区,供水管网纵横交错,当地数万生活在“石头山”上的人再也没了吃用干净水的烦恼。
+ |5 p$ x: ^6 d/ f* V2 q( g% ^7 r: S( h( P' Z: m& N9 c
, v/ ~5 W$ G/ `1 W) }/ f. |" ?目前保康县已经成功打井10口,彻底解决了群众吃水难 : P0 z. |6 C; @6 k3 @; f
" b5 r" r/ V( {& f- l! N道路升级、农田改造、各种人居环境改善工程马不停蹄……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磁场效应”逐步显现,城乡资源互通互联互融进一步顺畅。
- j/ o$ H0 G+ [+ s) a( l6 g5 D, C) X) _% [( ]2 X
位于武汉市东北角的新洲区凤凰镇,因为贫困,过去几十年,镇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什么都种过,就是没种过摇钱树。什么都养过,就差没养过豺狼虎。”镇上村民一度自嘲“凤凰不如落汤鸡”。0 U+ y9 u! B! e) K3 c( o
; g: ?. W y) n/ ]如今随着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生态农业体系粗具雏形,郑园村搞蔬果,刘湾村搞苗木,陈家田村搞茶叶。还有的村风光好,就搞景区,吃旅游饭。全镇农民人均年收入由2016年的13944元增至22090元。1 P4 N$ G5 o! Y. _$ B4 u
# |! `3 k* ]' Y
2
防疫物资出口八倍速
2 Y7 V2 t, V1 g: i2020年,湖北医疗防疫物资出口超6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8.8倍。在疫情和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双重考验下,湖北外贸出口交出了高分卷。& {7 j% |$ U7 _: {
: D% ^0 l" B- t3 N* M; \9 E新冠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向好后的2020年3月下旬,湖北成立扩大医疗物资出口工作专班,抢抓国际市场“窗口期”机遇,积极推动医疗防疫物资有序规范扩大出口。
, J' Q, g7 ?, p+ v9 A; f
' W, J: K4 ?3 L/ M5 ?. {* h4 O在湖北万里防护用品有限公司,流水线上工人手上不停,流水线下公司负责人刘永刚电话也接个不停。企业2020年外贸出口突破2亿美元,产品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前几年我们在国外市场通过线上线下推广我们的产品,并注册了国际商标。为了满足不同国家对产品标准的要求,还拿到了欧美近20个有关各种口罩和各种防护服的医用防护级证书,但国际客户始终接受度不高。”刘永刚说,“但是今年疫情,我们终于抓住了机会,扬眉吐气。”
7 l" a1 W# X" n; Y. N, E' u! d+ \, F, A# I' R" r" ?% b
3 A7 _. t- r9 @湖北万里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防护服 5 L* h0 v3 d, u
6 ~. d, F' c0 K& u& G
国际订单猛增,等待取货的货车停满了厂房前的空地,万里的生产一度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到目前为止有10多家大小企业在为他们代工生产防疫物资。
( I- E; v5 s% E4 l& M/ t
% ]$ ~5 D, z# e3 _6 p8 a# m5 S" A像万里这样的一批湖北龙头企业自主品牌正在境外崛起,龙头引领、抱团出海,激活了大批中小企业,迅速带动出口规模提质增量。湖北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说,今年将继续巩固和拓展医疗防疫物资出口渠道,着力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防疫物资产业国际化、集群化发展。
9 N9 w6 v4 h$ ] W/ ?/ e8 C
+ K0 ^$ M7 `3 Y; U, V- |6 j3
城市钢厂“蝶变” " Q) T2 P+ N) Q
“走了这么久,鞋子一点都没脏。”得知家门旁的钢厂建成绿色城市钢厂,做了60多年邻居的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梁新屋村党总支书记刘合双带领40多名村民,统一穿着崭新的白球鞋到厂区参观。“都说钢厂变化大、环境好,穿白鞋来看看是不是每一条路都干干净净。”) M+ N8 |( G% X/ e# ^7 d
; a+ [; p1 ?* S, l# d走进中国宝武鄂城钢铁有限公司,“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钢铁厂形象被颠覆,繁忙的生产场景让人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强大韧劲。$ W+ G9 l: n5 f
* o# Z+ C) Y1 m: d! Y
+ y! x. l/ q- S" c5 W$ @2 n2 j. f鄂钢打造绿色、智慧城市钢厂
/ P7 C+ }7 A6 t Q: z' q) ]1 I9 Y n
4 V0 g& V2 P% w# A# x1 u“疫情肆虐的那段时间,2000多名职工两班倒,用平时一半的人完成了90%的生产量,创下了劳动用工的奇迹。”鄂钢高级副总裁王虎祥说,全面复工复产后,鄂钢迅速实现满负荷生产,2020年下半年产量几乎月月创新高,全年盈利、上缴利税两个指标有望双双超过10亿元。8 T5 y5 {7 s8 G L; m! i
6 m7 K& g" z6 X8 M# o
然而,5年多以前,深受钢铁业产能过剩、自身设备故障多、劳效不高等困扰的鄂钢连续亏损近10年,废气、废水、粉尘污染引得周边居民怨声载道、投诉不断……
+ X3 S, N; D0 u( v: a0 Q, R4 K2 X) ], X5 p& ^& }$ u1 n6 }
鄂钢是“迁”是“留”?) x G& M+ n! |- ^- D
3 G8 y0 [$ u% t0 D* A转机,出现在5年前。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举措。鄂钢先后拆除4座高炉、2个35吨转炉、1个90吨电炉,停建列入计划的130吨转炉,主动去炼铁产能290万吨、炼钢产能322万吨。5 H' {( M/ ~) N w0 z* F
& A- X! h8 R0 `
企业效益好了,环保和技改有了“活水”。鄂钢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改造,在废气超低排、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和园林绿化景观等方面同时发力,打造绿色、智慧城市钢厂。
9 y+ Y3 K6 Z4 V ~3 _! H8 D/ C- j) `, g. ]
在鄂钢厂区内,一片偌大的湿地公园惹人注目。“这片湿地既是景观,也是一处废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排出的中水在这里过滤后,可以回用。”鄂钢环保部部长李云说,在全国长流程钢铁企业中,鄂钢率先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
$ t2 J9 d h! q" }) M# ~
1 ?; }# @3 F5 r- M经历蜕变,2020年,鄂钢上榜绿色制造名单;鄂州市结束30年长跑,跻身全国文明城市。绿色钢厂与文明城市相融共生、交相辉映。* C& }% o" @( U1 b5 a. e
, W7 G8 {2 ^4 W; [
6 h) s0 {+ }" _0 C- V; F9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