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总书记专辑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4049|回复: 0
收起左侧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考察承德,这四句话启迪人心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1-8-26 0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考察承德,这四句话启迪人心
    $ n5 P" G; H. q6 V/ s, F2 V- c6 u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0 s+ j6 n+ u, T/ l, W# W( O ; C+ z9 E- R& C3 J
    8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行程涉及国有林场、文保单位、农村社区等。在这次考察中,总书记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养老服务等发表重要讲话。许多话语,启迪人心。
    ( v6 c3 v" ]8 T+ i! p* n* \ 8 D2 ^( D; |# D* l. ?6 G
    △联播视频丨习近平在承德市考察调研
    “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
    习近平此行的第一站,是位于河北最北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近60年来,这个林场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
    在海拔1900米的月亮山,习近平看望驻守望海楼13年的护林员刘军、
    娟夫妇。在百万亩林海起源地尚海纪念林,他同林场三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总书记说,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
    荒原变林海,谈何容易!依靠艰苦奋斗,中国创造了人间奇迹!
    △塞罕坝上天气晴好,无数风机在风中转动。(总台记者郭永良拍摄)
    在山西右玉县,一任接一任的右玉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持续不断植树造林,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去年5月在山西考察,习近平再提“右玉精神”。
    在甘肃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沙逼人退,转变为人进沙退。习近平在这个林场考察时强调,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
    在毛乌素沙漠南缘,共产党员石光银带领群众营造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今年七一前夕,习近平向这位治沙英雄颁授了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
    △防火瞭望员于成,自2001年起就在塞罕坝蔡木山值守,白天每隔15分钟瞭望、记录并报告一次。(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这次在塞罕坝考察,总书记对林场职工代表说,你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正如总书记所说,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
    △塞罕坝上的华北落叶松,树龄多有30年,高达十余米。(总台央视记者黄京辉、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
    承德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走进村山谷市集、卫生室,了解产业振兴、改善村民医疗卫生条件等情况。
    在村民霍金家里,总书记说,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
    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总书记早有思考和谋划。
    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总台记者祁雅斌拍摄)
    2013年7月,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一年多后,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再次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大贵口村卫生室(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在今年2月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总书记强调,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
    “不掉队,赶上来”,看似简单的六个字,折射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宗旨。
    “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今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这次在河北承德,总书记专程赴高新区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调研。
    透过考察行程,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关联。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推动各领域各行业适老化转型升级,这次总书记在滨河社区就关注了适老化改造等项目。
    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针对不同老人、不同服务项目,进行资料记录和归类。(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滨河社区对部分家居用品进行适老化改造,使之符合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行动特点。这是壁挂式沐浴器。(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值得关注的是,总书记在这次考察时强调,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在滨河社区,有一所“时间银行”,老年人可担任志愿者,“今天为别人服务,明天享受免费服务”。
    总书记曾经指出,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在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总书记强调,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充分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作用。
    △志愿者为社区老人提供助洁、助餐等服务。(总台央视记者程铖、张宇拍摄)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当全社会都深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为老之事,我们就能更好应对已经到来的“银发潮”。
    “14亿多中国人拧成一股绳”
    8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连续考察了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承德博物馆。在承德博物馆,总书记重点参观了《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览。他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今年是建党百年。回望历史,更可坚信这样的判断: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承德博物馆内,“木兰秋狝”主题雕塑。(总台央视记者马立飞拍摄)
    承德博物馆展出的《万树园赐宴图》。避暑山庄万树园内有28座蒙古包,乾隆皇帝曾在这里接见蒙古土尔扈特部渥巴锡汗、六世班禅。(总台央视记者马立飞拍摄)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考察中,都重点关注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发展。
    2月,在贵州,总书记指出,要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6月,在青海,总书记强调,要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共同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7月,在西藏,总书记指出,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
    总书记这次考察的承德,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承德避暑山庄在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在此行最后一个考察点——高新区滨河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说,在党的领导下,我国56个民族、14亿多人和睦共生。他说,14亿多中国人拧成一股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锲而不舍走下去,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监制丨申勇
    主笔丨龚雪辉 郁振一
    摄像丨总台时政新闻中心摄像团队
    视觉丨陈括 张晶 齐欢
    责编丨侯艳 蔡靖骉 刘会民 马喆 李晋
    编辑丨杜弘扬 刘冲
    : N t6 x- }$ f; y! O' p $ K, N" m- s: x/ Y' `/ @- P 4 @0 K# b3 `4 d, L; L
    返回总书记专辑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