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4440|回复: 0
收起左侧

守护安澜佑民生 ——广水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扫描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3-9-19 09: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刘冬 程淇 通讯员 李明
      广水,鄂北一座小城。十年九旱,素有“旱包子”之称。
      近年来,广水市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形成“国家投入为主导、工程产权所有者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投入为补充”的管理局面,实现工程管护、补贴全覆盖。
      2023年,广水市获评湖北省“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省级样板县”。
      加强建设,守护一方安澜
      9月1日,郝店镇,一颗颗“翡翠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土地上。蓝天白云映衬下,绘就了一幅绝美的生态画卷。
      郝店镇现有小型水库15座,过去管理不善,水库风险隐患增多。2022年,广水市启动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创建工作。郝店镇乘势而上,投入重金组建专业化养护队伍,定期开展巡查、除草等工作,有力维护了水库安全。
      防汛减灾无小事,安全责任大于天。广水市现有注册登记水库203座(其中小型水库197座),部分水库过去存在管理不善、带“病”运行等问题。近年来,该市抢抓政策机遇,投入“真金白银”,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水库维修养护,全力守护一方安澜。
      2008年至2015年,广水市累计投资3.8亿元,对该市水库开展全面“体检”,203座水库“药到病除”、喜获“新生”。同时,按照每座小型水库管护资金每年不低于1.5万元的标准,将管护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2022年,广水市共投入小型水库维修养护资金321万元,平均每座小型水库达1.63万元。
      水库安全有效运转,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广水市增加灌溉面积7300多亩,灌溉保证率达到85%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原来的43.18万吨增加到49.12万吨;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提高到0.52,农民年人均收入提高近200元。
      压实责任,运行维护保安全
      水库三分建,七分管。
      广水市小型水库点多面广,过去一些地方“重建轻管”,少数水库一度出现无人管、不愿管、不会管的局面。
      管理缺位的被动形势如何扭转?“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广水市水利和湖泊局局长华运鹏掷地有声。
      ——向197座小型水库颁发不动产证,进一步厘清水库产权、范围等。
      ——明确小型水库管护主体、管理单位,逐库落实水库“四种责任人”。成立10家用水者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监督作用。
      ——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责任、具体任务,及时组织水库所在镇(街道)开展隐患排查、应急演练,完善水库调度方案和防汛预案等。
      ——利用“荆楚水库”平台,提升水库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实现水库水雨情数据、巡查路线实时在线监控和档案资料电子化管理。
      同时,各地踊跃参与、广泛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型水库维修养护新模式。城郊街道选聘5名巡查人员,加强考核培训,实行“一对一”精细化管理,将水库维修养护由“零散式”“突击式”维修,改为采用社会化购买服务、专业化集中维修养护模式,确保所有小型水库都有“管家”,辖区小型水库专业化管护覆盖率达100%。
      管养分离,座座水库焕新颜
      9月4日,阳光下的广水市杨寨镇谢家河水库,草坪清新翠绿、溢洪道通达顺畅、坝坡干净整洁,美不胜收。
      过去,谢家河水库承包给私人养鱼,大肆投肥养鱼让水体浑浊不堪,水质污染严重。
      2019年底,村“两委”取消了承包合同,水库转为集体管理。村里成立水库生态治理工作专班,制定水库生态保护、宣传、环保活动等制度;筹措资金40万元,修建700米进库公路;每年向水库投放生态鱼苗5万尾,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着力恢复水库生态环境。
      经过近一年的整治,谢家河水库水质从IV类提升至Ⅲ类,成为当地备用水源地。环境变美了,村民逐步开展垂钓、休闲娱乐等活动,年均增收近千元。
      针对小型水库工程特点,广水市按照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适度分离原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进小型工程管护维修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
      积极落实维修养护“三个一”,即一块专责公示牌、一名专人管护、一支专业维修养护队伍,实现了每座小型水库有一本权属证书、一个管护主体、一个管护协议、一套养护机制和一份管护档案的“五个一”改革目标。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