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6419|回复: 0
收起左侧

全国报告12起流感!将进入流行季节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3-10-16 15: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本帖最后由 随州日报 于 2023-10-16 16:11 编辑


    天气转冷
    各类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
    其中
    流感也将进入流行季节


    微信图片_20231016153329.png

    近日,根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流感周报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0月1日,部分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以A(H3N2)亚型为主;北方省份流感活动保持低水平。全国共报告12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流感是什么?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





    流感主要有哪些症状?
    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流感临床表现主要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为主。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人多见。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负担的有效手段。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新和修订《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





    哪些人群应优先接种
    流感疫苗?
    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结合流感疫情形势和多病共防的防控策略,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
    1.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2.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3.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患者;
    4.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5.6—59月龄的儿童;
    6.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7.重点场所人群: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孕妇请务必告知医生个人妊娠情况,对处于流感并发症风险中的怀孕妇女,应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接种。






    流感疫苗什么时候接种?
    流感疫苗又称“秋天第一针疫苗”。

    由于气候原因,我国流感流行主要为每年的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上旬,另外在南方地区,每年的5月至7月也会出现一个流感流行高峰。

    由于季节性和高发期明显,流感疫苗又被称为“秋天的第一针疫苗”。流感季节到来的3~4周是接种流感疫苗的黄金期,即每年的9月、10月是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种时机,专家建议在10月底前完成预防接种。

    如果在10月底前未接种,整个流行季仍然是可以接种的,只要本年度的流感疫苗开始供应,可尽早接种,尽早获得免疫保护。

    同一流感流行季节,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重复接种。





    日常防护手段
    除了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外,采取日常防护措施也可以有效减少流感的感染和传播,主要包括: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勤洗手:饭前便后、打完喷嚏、咳嗽后都要洗手;
    ●室内多开窗通风:室内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细菌、病毒,多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起来,一方面可以保持空气清新,也可以避免被传染;
    ●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健康生活方式,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避开人群: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
    ●及时隔离治疗: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居家休息,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若病情出现进行性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