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223|回复: 0
收起左侧

贺卫东(原创)  | 山河入梦,屐痕留香——读任儒举先生散文集《历史的屐痕》有感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5-28 00:03
  • 签到天数: 39 天

    [LV.5]常住居民I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山河入梦,屐痕留香
    ——读任儒举先生散文集《历史的屐痕》有感贺卫东

    在时光的渡口,我们都是漂泊的行者,携着岁月的行囊,在生命的长河中探寻着过往的痕迹。任哥任儒举的散文集《历史的屐痕》,恰似一叶扁舟,载着我们溯流而上,穿梭于历史的山河,开启了一场灵魂的寻根之旅。从古老的巷陌到静谧的山林,从先贤的智慧到红色的记忆,任哥用他那细腻又饱含深情的笔触,在历史的长卷上勾勒出了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每一页都似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每一行都如一曲悠扬的古琴音,扣动着读者的心弦。


    古居:岁月深处的低语

    “古居探秘”,宛如一幅古老而神秘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任哥娓娓道来,讲述着大水井、李氏庄园的往事,那些古老的建筑,仿佛有了生命,在他笔下呼吸、低语。我跟随着他的脚步,走进李氏庄园,那高高的马头墙,就像是历史的守望者,默默注视着人间的繁华与沧桑。每一砖每一瓦,都似乎承载着无数的故事,等待着有心人去聆听。


    在《大水井,显示出一个时代的印记》中,任哥详细描绘了大水井古建筑群的规模与特色。这些建筑以木雕和石刻构建,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当地民谣中唱到的精美雕工,不仅是工匠们技艺的展现,更是那个时代文化与审美的体现。《李氏庄园,见证一个家族的兴衰》则进一步展现了李氏家族的兴衰历程,从高祖李廷龙的发迹,到李盖五时期的辉煌,再到后来的没落,李氏庄园见证了家族的荣耀与梦想,也目睹了岁月的无情与无常。《李氏宗祠,沉淀着没落的封建文化》更是深入挖掘了李氏宗祠所蕴含的封建文化,祠堂内的精美木雕石刻、彩瓷浮雕,无不彰显着李氏家族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同时也反映出封建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影响力。


    古建筑,是凝固的诗,沉默的画。它们的每一道裂缝、每一处雕花,都是岁月刻下的年轮,记录着家族的兴衰、时代的变迁。在李氏庄园,那些精美的木雕和石刻,就像是一段段凝固的历史,将往昔的辉煌与智慧永久地定格。它们见证了家族的荣耀与梦想,也目睹了岁月的无情与无常。在那些雕梁画栋之间,我能感受到先辈们的匠心独运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这方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古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它们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技艺和审美观念,让我们得以窥见过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些古老的瑰宝,而任哥的文字,提醒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回望那些被遗忘的历史角落,去聆听古居的低语,去感悟岁月的沉淀。


    先贤:穿越时空的灵魂触碰

    “先贤追踪”让我仿佛置身于时光的漩涡,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任哥怀着无尽的敬仰,追寻着炎帝神农、陈寿等先贤的足迹,他讲述炎帝神农“始作耒耜”的故事,那不仅仅是在讲一个神话传说,更是在描绘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起源。


    在《炎帝神农:始作耒耜第一人》中,任哥生动地描绘了神农氏在田野中劳作的身影。他手握耒耜,在土地上书写着生存与希望的篇章。正是这样的先贤,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我们开辟了生存的道路,奠定了文明的基础。而对于陈寿的考证,任哥更是展现了他的严谨与执着。在《陈寿故里考》中,任哥通过查阅大量的史料与族谱,像一位勤勉的考古学家,仔细挖掘着历史的真相。陈寿的诗作《大洪山仙人洞》,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先贤们的精神,在任哥的文字里熠熠生辉,让人们感受到灵魂的触动与升华。他们的智慧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文明的夜空;他们的精神如同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铭记先贤们的贡献,传承他们的智慧和精神,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红色:血液样本里的记忆传承

    “红色记忆”章节,每一行文字都像是用热血写就。任哥带我们走进了血染的红安、凭吊闻一多的世界,那些英雄的事迹,如同一座座丰碑,巍峨耸立。这些文字的背后,是任哥多年走访收集史料的深厚积累,是他对历史的敬意和对真相的执着追求。


    在《血染的红安》中,任哥详细描述了红安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发源地之一和共和国开国将军摇篮的光辉历史。他通过查阅大量史料和实地走访,还原了红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从黄麻起义的爆发到红安成为“将军县”的历程,任哥用详实的文字记录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


    而《凭吊闻一多》则生动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的形象。任哥通过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诗作《红烛》和《我是中国人》,展现了闻一多先生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他不仅在文字中描绘了闻一多先生的激昂演讲和不屈精神,还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实地考察,还原了闻一多先生生活和工作的场景,让读者更加立体地感受到这位伟大诗人的魅力。


    任哥的另一本书《张体学在随县》同样是在收集了大量详实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他通过多年走访随州的每一个角落,采访当地的老人,查阅地方志和历史档案,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任哥的文字让这些历史事件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记载,而是活生生的故事,有温度可感,有深度可寻。


    这些文字的形成,是任哥多年心血的结晶。他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笔触记录历史,让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得以重见天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历史不再遥远,让那些为了信仰和理想而奋斗的先烈们的精神得以传承。在《抗战时期的鄂豫边区建设银行》中,任哥详细考证了抗战时期鄂豫边区建设银行的设立和运营,展现了边区人民在艰苦环境下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智慧和勇气。他通过查阅银行的档案资料、采访亲历者,还原了这段历史的全貌,为研究抗战时期的经济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山川:自然怀抱中的心灵栖息

    “名山古刹”带我领略了仙人洞、大洪山的神秘与壮美。任哥以诗意的笔触,描绘着那里的山水画卷。


    在《冬游仙人洞》中,任哥讲述了仙人洞的美丽传说和地质形成过程。洞内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光怪陆离,仿佛置身于仙缘飘渺的仙境。明代工部侍郎陈寿曾吟诗赞叹仙人洞的美景:“今古名山在,高低绝径悬。我来成独语,仙去几多年。”而在《望湖山探幽》中,任哥描绘了望湖山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山上的植被生长在麻石缝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山上的古寨遗址和寺院遗迹,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如今已成为探险者们追寻的足迹。


    自然之美,是上帝的恩赐,是大地的诗篇。它以其壮丽的山河、神秘的森林、清澈的溪流,抚慰着我们疲惫的心灵,启迪着我们对生命的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物质的追求所困扰,忽略了内心对自然的渴望。任哥的文字,提醒我们回归自然,寻找心灵的栖息之所,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灵魂的归宿,重新发现生命的本真与美好。

    图为任儒举先生(左)与本文作者在神农架合影

    朝花:岁月馈赠的珍贵礼物

    “朝花夕拾”里的故事,宛如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闪烁着生活的光芒。任哥回忆着暗香若桂、陈酿如酒的往事,那些记忆里的片段,如同电影画面,在眼前一一闪过。


    在《暗香若桂》中,任哥回忆了与齐新月共同组建作协的日子。齐新月的性格爽直,待人真诚,是一个典型的环保主义者。她对桂花的喜爱,不仅仅是对花香的欣赏,更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而《年如陈酿》则唤起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任哥回忆了儿时过年的场景,家人的欢声笑语,新衣的飘香,还有那红包里的喜悦,都构成了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岁月如歌,人生如梦。那些过去的岁月,虽然一去不复返,但却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它们是我们成长的见证,是我们心灵的滋养。在回忆中,我们能找到生命的真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任哥的文字,是对岁月的礼赞,是对生命的歌颂,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每一刻,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人情:平凡生活的温暖底色

    “人情素描”章节,是任哥用文字绘制的一幅幅生活画卷。父亲的节日、斑马儿、喷水壶……每一个故事,都像是生活里的一个音符,奏响了温暖的乐章。

    在《父亲的节日》中,任哥以简单而真挚的情感,回忆了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父亲的爱,总是默默无闻,却又深沉如海。而在《斑马儿》的故事里,任哥讲述了在战乱中幸存的斑马,它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自由与生存的渴望。任哥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温暖,让读者在阅读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人情之美,是世间最动人的风景。它体现在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爱情的甜蜜之中,也体现在陌生人之间的善意与关怀之中。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冷漠和疏离所包围,而任哥的文字,如同一缕春风,吹散了我们心中的阴霾,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人情的温暖。它提醒我们,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始终是我们心灵的慰藉,是我们生命的支撑。


    笔触:巧夺天工的艺术殿堂

    任哥的散文集《历史的屐痕》不仅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其创作手法更是堪称一绝。他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使得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他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温度完美融合,使读者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又能体会到人性的温暖。


    他的文字如同一缕春风,细腻而温柔,轻轻地拂过读者的心田,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描写自然景观时,他以诗意的笔触捕捉大自然的灵气,将山水之美描绘得如诗如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而神秘的自然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穷魅力。他在描写大洪山的云海时写道:“那云海如同白色的波涛,在山峰间汹涌澎湃。山峦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这样的描写不仅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更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宁静。


    在讲述历史故事时,任哥以严谨的态度和生动的叙述,将那些看似遥远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赋予了新的生命。他通过对细节的精心刻画和对情感的细腻把握,使历史不再是一堆枯燥的史料,而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让读者在阅读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贤们并肩而行,感受着他们的智慧与勇气。在讲述炎帝神农“始作耒耜”的故事时:“我仿佛看到了神农氏在田野中劳作的身影,他手握耒耜,在土地上书写着生存与希望的篇章。”这样的叙述不仅让读者对炎帝神农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伟大。


    他的文字之美,还在于他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他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将那些看似琐碎的生活片段转化为触动人心的故事。他在描写过年场景时写道:“家人的欢声笑语,新衣的飘香,还有那红包里的喜悦,都构成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他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温暖,让读者在阅读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任哥的文字是对时间和生命的深情告白。他以文字为舟,载着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遨游,在生活的海洋里探索,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了生命的温度。他的文字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当下的思考,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

    任哥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有时候他开玩笑说,我俩是文友、酒友兼“赌友”,但其实我们都不怎么打牌,酒倒是适量喝一些。他比我勤奋,因为企业破产改制的原因,一直未寻到稳定的工作,于是应聘到报社当了编辑,后来干脆当了一名专业作家,现在是我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编钟》杂志编辑部主任。他多年来笔耕不辍,写小说,也写散文。小说中,他活在自己亲手创建的虚拟世界里;散文里,他用细腻的情感记录着这个真实的世界,也是属于自己的、爱恨交织的世界。


    而我呢,也是因为企业改制下岗,寻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一干又是二十多个春秋。于是有那么好些年,疏远冷落了文字,在文学方面也没有任哥那样的成就。这也是为什么他能成为一名作家,而我却总是一名“作者”的原因。其实我有时挺“嫉妒”他的,虽然生活清苦了些,但是能以自己的爱好作为自己的职业,这一点着实令人羡慕。


    合上《历史的屐痕》,我的内心渐渐归于宁静。任哥用他的文字,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通往心灵的门,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生活的点滴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任哥用文字记录历史,用情感打动人心,用文学诠释生命的意义,也让自己的生命,在文字里永恒。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忽略了内心的呼唤,忘记了历史的厚重。而任哥的这部作品,宛如一记温柔的惊雷,唤醒了我们沉睡的灵魂,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拾这个世界的美好。


    作者简介:贺卫东,随州药山人,网名及新诗笔名“三月三”,先后在大型国有企业担任办公室主任、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党委书记等,爱好小说、散文、诗歌和古诗词创作。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