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6-6 12:22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陈云
连日来,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博物馆,来自随州的36件擂鼓墩二号墓编钟,成了该馆“明星”,在当地引发观展热潮。
目前,随州博物馆367件馆藏文物分赴河南省信阳市、浙江省绍兴市、陕西省西安市、江苏省苏州市、四川省成都市参展,跨省“出差”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尽展曾随文化的多元魅力。
青铜文化魅力撑起的特展
由随州博物馆和成都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特展“大备盛德——青铜时代的曾国与鄂国”,目前正在成都博物馆热展。展出的125件(套)精品文物,均为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其中一级文物占比达66%。展览自5月31日开展,将持续至8月10日。
展览现场,各类铜方鼎、铜簋等精美青铜器组合有序,串联起曾国历史,映射出“郁郁乎文”的周礼精髓;目前唯一一组经考古发掘出土的神面纹青铜器组“鄂侯四器”形制规范、雄奇奢华,见证着鄂国的兴衰,记录着长江流域的早期文明。
由随州博物馆和上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虞见曾侯——曾国七百年特展”,自5月1日开展,将持续至8月31日。该展览共展出120余件(套)文物,其中60件(套)文物为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跨省参展。
“虞见曾侯”特展分“左右文武,以藩屏周”“左右楚王,附楚抗吴”“华夏正声,领袖楚风”三个单元,曾侯乙墓尊盘、擂鼓墩二号墓编钟、叶家山墓地的铜簋等展出器物工艺精湛,为观众带去文化盛宴。
“走出去”的随州特展,以丰富的文物带领当地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曾随文化,频频引发观展热潮。
近年来,文物跨省联合展出,渐成文博领域新业态。“在外地博物馆举办特展,是青铜文明、曾随文化魅力吸引力的体现。”随州博物馆副馆长王生慧说。
国内首个呈现随州通史的展览
继“定州——九州咽喉”“荆州——千里江陵”特展之后,江苏省苏州吴文化博物馆于5月30日开启“随州”特展篇章。目前,“随州——汉东形胜和千年文脉”,在吴文化博物馆展出。
据了解,此次展览是国内首个呈现随州通史的特别展览。展览时间线自随州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间跨度较大。整个展览汇集了来自随州博物馆的167件(套)文物,以及来自南阳博物院、襄阳博物馆的10余件(套)文物,将持续至9月10日。
西周时期的曾侯宝铜鼎、唐代的长柄焚香铜手炉、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徐寿辉的统军元帅印……展览从“炎帝故里”“汉淮风云”“彼美汉东”三个单元,以跨越数千年的文物,展现了随州发达的青铜文化及历史沿革变迁,立体呈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在吴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曾路看来:“吴地与随州,虽相隔千里,却在历史的长河中遥相呼应。两地皆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典范。”此次展览将随州的历史瑰宝呈现于吴地,是对长江流域文明一体性的深刻阐释。
一场文物展拉近了两地市民的情感距离,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也增强了随州文化、中国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化遗产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宝贵资源。近年来,随州博物馆积极推动文物外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转”起来,展示和传播考古发掘成果,让更多人近距离共享文化遗产。
专题展提升随州城市知名度
5月18日以来,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政府主办的“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该展览以青铜冶金技术和青铜文明的发展为视角,探讨“早期中国”社会的复杂化进程以及王朝文明的诞生和发展。随州博物馆的曾侯犺簋等5件(套)文物参展。
由河南省信阳博物馆主办的“经纬淮上——淮河上游方国文化展”自4月开展,随州博物馆10件(套)文物参展。该展览以淮河上游商周时期方国为切入点,向观众展现脉络清晰的淮河上游方国史。
随州文物“出差”参加的这些专题展、特展,央省主流媒体、国内头部商业媒体纷纷聚焦报道。“纵观随州的历史发展历程,其始终以重要的区位优势,沟通南北往来,吸收东西之萃,成为散发皎皎月辉的汉东明珠。”“出土于随州的大量精美青铜器,是礼乐文明的体现。”……“青铜文明”“曾随文化”“随州”等是新闻报道中的关键词,进一步提升了随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青铜器的纹路中触摸历史,在器物变迁里读懂文明。“跨省参展、联合办展,为全国观众了解随州文化再开一扇窗,也是深化各地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实践。”随州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