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6-6 12:22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钟金辉 通讯员 李茵 王子睿
当下正值稻谷收割季,广水市田野间满是金黄的丰收景象。回望数月前,这片土地还在旱情中备受考验。广水用抗旱攻坚的实效答卷,实现“旱能抗、灌能保、收能稳”,为粮食丰收筑牢了坚实根基。
时间回到6月,该市旱情初显时的焦虑仍历历在目。杨寨镇种粮大户胡家运站在田埂上,望着因持续晴热少雨而龟裂发白的秧田满心焦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水市累计降雨量仅340毫米,较历史同期减少12%,辖区内多数农田出现旱情,秋收保障面临严峻挑战。
抗旱就是保丰收。从发现旱情到紧急响应,广水市以“快”破局,打响抗旱保收第一战。杨寨镇政府在了解胡家运的困境后,当即启动应急响应,连夜协调5台抽水泵机赶赴田间,组织人员24小时不间断抽水灌溉。汩汩清水顺着沟渠流入农田,不仅解了胡家运的燃眉之急,更让周边6个村的5000亩农田及时“喝上水”“喝饱水”,守住了作物生长的关键期。
为从根本上改善灌溉问题,杨寨镇自筹60万元资金,对辖区15处老旧泵站进行修缮改造,同时组建清淤突击队,集中清理沟渠淤泥杂草。在黑花飞灌区,该市通过国债项目实施,完成61.2公里骨干渠道整治,新建9处智能化计量设施,不仅改善灌溉面积7.5万亩,还恢复灌溉面积2.44万亩。从应急抽水到设施升级,广水市用“补短板”的行动,为抗旱保收搭建起长效防线。
抗旱要高效,更要精准。广水市将抗旱工作前置,打出“预判—联动—保障”组合拳。今年4月,该市水利和湖泊局根据中长期天气预报,提前印发《蓄水抗旱工作提示》,指导各镇(街道)做好水库、塘堰蓄水,为后续抗旱储备“水源家底”;5月,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调度六大中型水库开闸放水超2300万立方米,其中飞沙河水库通过中干渠输水,让关庙镇金星村、蔡河镇三山村等4500亩灌溉困难的坡地,首次喝上“及时水”。
资金与水源的双重联动,更让抗旱底气十足。广水市积极向上争取省级水利救灾资金100万元,全部用于购置抽水泵、水管等抗旱设备及疏浚田间沟渠;主动对接鄂北水资源工程指挥部,累计调水2770万立方米,全市通过各类水利设施提水15039万立方米,为农田灌溉提供了稳定的“水保障”。
科技赋能,则让抗旱保收更具“智慧精度”。近年来,广水市投入2.5亿元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建成200余处智慧监测点,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水库水位、渠道流量等数据,实现旱情预警“分钟级响应”。“现在只需点击屏幕,六大水库的实时放水量、水流方向等信息就能一目了然,调度效率比以前提高不少。”广水市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操作着智慧调度系统介绍,“精准的数据分析,让每一方水都能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浪费,确保灌溉效率最大化。”
各镇(街道)也因地制宜,探索“接地气”的抗旱妙招:杨寨镇集中力量打通20公里淤塞渠道,清理出的2.4吨淤泥杂草经处理后变废为宝,成为农田有机肥,既通了水又肥了田;李店镇平朝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技术团队,24小时驻守田间,将拖拉机改装成“移动水站”,穿梭在地块间送水、铺管,确保每一块农田都不“缺水失收”。
如今,走进广水市的田野,金黄的稻谷随风摇曳,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从旱情肆虐到灌溉无忧,从作物枯黄到稻谷满穗,广水市用抗旱攻坚的实际行动,兑现了“保民生、保丰收”的承诺,也以“抗旱有效—灌溉到位—丰收保障”的清晰逻辑,书写了粮食安全的基层答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