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6-6 12:22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黄芳芳 通讯员 金伟
“从军营到田埂,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为乡亲做事’的初心。”1994年出生的随州籍退役军人代坤,如今有多重身份——农恋集团董事长、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驻村第一书记、“荆楚优选・湖北电商联盟”核心推动者。这位曾在军营淬炼5年的90后,2023年毅然放弃广州的成熟直播事业,带着资金与团队归乡,以电商为桥、产业为基,在乡村书写“退役不褪色、兴农有担当”的奋斗故事。
从“逐梦广州”到返乡创业
“家乡有沃土、家乡需要你”——2023年武汉市江汉区广州招商会上的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代坤的心湖。彼时的他,已在广州深耕直播电商多年,2022年其直播基地规模超1万平方米,全网粉丝量破百万,事业步入正轨。但“农民的儿子”这一身份,让他始终牵挂着家乡随州的农产品销路。
“在外地看到不少优质农货烂在地里,就想起随州的香菇、香稻,要是能让这些‘土宝贝’走出大山就好了。”带着这份乡土情结,29岁的代坤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回湖北创业。2023年9月,他携旗下20余家企业、实缴1亿元资金,联合合伙人创立农恋集团,将总部落在武汉,把“主战场”放在了随州——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我是随州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我都熟悉。”代坤说,“创立‘农恋’,就是要‘恋着农业、想着农民’,让电商的翅膀,载着随州农产品飞向全国。”
让“小特产”变成“大产业”
“以前香菇只能等着靠贩子来收,现在通过直播不愁卖!”吉祥寺村村民王建国的话,道出了代坤电商助农的实效。2023年,代坤接过吉祥寺村驻村第一书记的担子,第一件事就是扎进田间地头,摸清全村200余亩香菇基地的“痛点”——缺标准、缺渠道、缺品牌。
针对香菇“散养式”种植的问题,代坤协调农恋集团技术团队,从菌棒培育到采摘晾晒全程指导;在村里搭起临时直播点,手把手教村民练话术、拍视频,把香菇大棚变成“直播间”。截至目前,通过直播卖出香菇12万多斤,带动30余户种植户增收,曾经的“滞销品”成了“致富菇”。
在贾家湾村,代坤又挖掘出“八月瓜”这一特色产业。村民缺技术、怕销路,他就从四川引进优质种苗,邀请农业专家驻村指导,还承诺“农恋包销,零风险”;为解决八月瓜不耐储存的问题,他在村里建小型冷库;丰收时组织“随县八月瓜专场直播”,对接武汉、长沙商超,让新鲜果实48小时直达餐桌。去年,农恋集团带动120户4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万元,“荒山坡”真的变成了“金山坡”。
不仅深耕随州,代坤的助农版图更延伸至恩施、襄阳、宜昌等地。
截至目前,农恋集团已在湖北多村搭建助农直播间,全年开展直播600多场,累计时长2000余小时,卖出农产品500余万件,让电商助农的红利覆盖更广乡村。
从“一个人冲锋”到“一群人同行”
“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的事,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代坤深知,单靠一个企业的力量有限,必须搭建平台、整合资源。
2024年5月,他发起成立湖北首家农业类军创企业联盟 ——“湖北戎创农企创业就业联盟”,专门设立“随州军创专区”,吸纳18家随州籍退役军人创办的农业企业。退役军人曾辉的葛粉加工厂曾月销仅3万元,在代坤团队的流量扶持、运营指导下,如今月销跃升至100万元,还带动15名退役军人就业。“代书记不仅帮我们卖货,还教我们做品牌,让我们有了奔头!”曾辉说。
同年12月,在新华社湖北分社牵头发起、多部门指导下,代坤又牵头成立“荆楚优选・湖北电商联盟”,并将随州作为核心试点——在随县建农产品供应链集散中心,整合香菇、香稻、泡泡青、蜜枣、葛粉等20余种随州特产,统一品控、包装、溯源。线下,推动农恋集团与随州多家合作社签订长期协议,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机制,让2000余名随州农民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对退役军人的帮扶,代坤更是不遗余力。农恋集团近三分之一员工为退役军人,他还专门为退役军人免费开展电商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农恋集团已开办培训班200余场,培训超万人次,成功孵化退役军人主播500余人,助力100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创业。2023年12月,他参加湖北省第三届“军创杯”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并获一等奖;2024年9月,又带着随州助农项目登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舞台,斩获乡村振兴赛道二等奖。今年8月,随州市相关部门推荐代坤作为候选人,参评2025年度“荆楚最美退役军人”评选活动。
“走在村里,看着老乡们因为农产品卖得好露出笑脸,我觉得踏实开心。”如今的代坤,脚步仍穿梭在随州的乡村——或是钻进香菇大棚查看菌菇长势,或是坐在临时直播间帮村民搭话带货,或是在培训课上手把手教新农人做运营。
谈及下一步规划,他语气坚定:“核心就是把‘随州优选’区域品牌做精做响,让更多随州优质农产品走出湖北、走向全国,让老乡们的‘钱袋子’越鼓越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