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随州要闻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6193|回复: 0
收起左侧

气象“天眼”——探访随州新一代天气雷达迁建项目

[复制链接]
楼主

客户端新闻编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8-6-13 10: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本帖最后由 伍雅兮 于 2018-6-13 15:27 编辑 5 Z# \! e' n' L7 f# k! N

) b5 A6 @( _( H记者 张 清 通讯员 李 靖
1 P" W% m) |+ s/ P- l- O  风霜雨雪,四季更替。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6 ?$ x+ y2 M- Z9 d% J  面对暴雨、暴雪、雷电等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精准的天气预报可为人们的活动提供重要参考,对指导防灾、减灾尤为重要。
) ^1 g# t3 r3 U. C+ E7 z8 R  在距随州城区约40公里车程的广水市余店镇九里村的山头上,一座全新的天气雷达塔楼,在建设者们的辛勤“浇灌”下拔地而起,直入云霄。
2 ~( M" g' J% E  未来,它将成为随州地区新的气象“天眼”,为我市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防范工作提供更加精准、科学的决策。" w: D9 v8 B6 Z4 O

$ z) @" f' y+ Z4 Y& }) X) C4 r0 c迁建选址有讲究
1 ?$ j  b" y3 X. r0 O+ `: M$ ?9 b  5月31日上午,从随州城区驱车50分钟来到广水市余店镇九里村。远远望去,山顶上,一栋高耸入云的塔楼建筑格外醒目。市城投公司工程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施工中的随州新一代天气雷达迁建项目。' L# @0 T! ^1 d$ a
  已建至7层的塔楼,离地高度近30米;塔顶,工人们正在进行模板施工。这里距离随州城区直线距离约20公里,附近村庄甚少,鲜有人烟。为何选择远离市区的偏远地带建设天气雷达站?+ F& u' i3 d7 B& o
  市气象局项目现场负责人罗杰介绍,现址随州新一代天气雷达站位于曾都区东城八角楼,于200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属于全国天气雷达组网中的骨干站点。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步伐加快,现址八角楼天气雷达站周围高楼密布,影响了雷达探测的精度和可靠性。经市政府与湖北省气象局协商,决定启动随州新一代天气雷达迁建项目,改善天气雷达探测环境。
9 q0 Q( P& L% a' T. r  “根据规范,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址四周应无高大建筑物、山脉、高大树林等遮挡,距离中心城区20公里为宜。我们对随州城区20公里半径范围进行摸排,认为在这里建站最理想,有利于更加准确地捕获气象信息,为政府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准确及时的参考。”罗杰说。7 A. e2 Q' n2 \! z1 I
  经过设计论证,今年2月,随州新一代天气雷达迁建项目正式动工,由市城投公司负责建设。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天气雷达迁建项目是重要的民生项目,是“智慧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大力提升我市气象防灾减灾和服务民生的能力。市城投公司有责任把这个项目建设好,早日发挥作用。
4 W8 C* r7 u8 S% `1 n5 C& C4 \: ^4 T! W2 P% i$ C
安全“丝毫”必争) X/ F3 C9 S6 G$ C
  登上塔楼,记者遇到了正在检查脚手架搭设的湖北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友福一行。只见他随身携带一把扳手,不时对脚手架扣件螺栓拧紧力矩进行检查。
# J. t+ |: p" F  “这里的螺栓还要多拧两圈”“这里的管件搭接长度不够,需要加焊”……检查验收过程中,张友福一丝一毫都不放过。   据了解,九里村天气雷达塔楼设计高35.5米,建设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通过搭建满堂脚手架支撑建筑模板,形成施工作业面。为确保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前期,开展了高支模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L, S4 W4 g% l- a* o# y
  现场看到,近30米高的雷达塔楼,被黄颜色的脚手架“包裹”得密密匝匝。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陈波告诉记者,该项目位置偏远,材料组织困难,施工所用的建筑材料,全部从随州城区运来。仅搭建脚手架就用了1万多根钢管。
0 q7 w" P9 V$ p; F3 R  “高支模施工,牵一发而动全身。”张友福说,“哪怕是一根竖管有丝毫倾斜、一颗螺栓拧力不到位,都可能影响整个高支模脚手架的稳定性,造成难以想象的安全后果。”/ `5 e% X" A* h9 w1 V
  市城投公司项目秘书沈霄紧盯该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细节,每天与施工单位联系,每周都要到这个项目上巡查一次。# P, M+ `/ s" x1 b  z, G
  他说,市城投公司高度重视该项目高支模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此次组织各方对论证过的高支模施工方案进行分项验收和专家回访,看脚手架施工是否符合要求。验收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查找出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到位,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作业安全。& z& X2 c, M# {2 V# U* [: s9 j2 O
! b3 e9 C; P! y' @+ v' V
新雷达给大气做“CT”
2 _3 @7 F* r. l  受施工场地和塔楼建筑设计限制,施工现场无法架设塔吊,脚手架管件、钢筋、模板、混凝土等材料,都只能使用起重机吊上楼。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1 W6 }  D. Q1 u. w
  沈霄介绍,除了高支模脚手架的稳定性外,塔楼建设目前还面临塔顶结构变更带来的挑战。: J& O( t- w: N: q% M: `# r
  沈霄说,雷达塔楼为六边形柱状结构,每层只有十多个平方的面积,施工受场地的影响较大。由于塔顶雷达的提供商发生了变化,塔楼顶部的建筑设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对施工提出了新的挑战,每一根梁柱、每一个安装预留空位都必须重新精确计算,这样才能保证精确安装。同时,由于顶部需要安装较重的雷达设备,对结构的稳定性以及防风、防震、防雷的要求非常高,在狭窄的作业面上进行模板、钢筋等施工,如同绣花一般。
: o: J- z& p1 Q3 o  为确保建设符合标准和要求,市城投公司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气象部门建立了定期协商机制。遇到问题,共同协商解决。0 {! c6 b3 ]; z% D# d' N7 u3 |$ T
  现场,市城投公司与市建筑设计院设计人员,以及市气象局及施工单位的负责人登上塔顶作业面,对照变更后的设计图纸,就塔顶施工技术,一遍遍反复研究讨论。5 E, t/ p; y$ {! V
  罗杰介绍,八角楼现址天气雷达项目,采用的是新一代单偏振天气雷达,原计划将这套雷达搬迁到新址塔楼安装。但市气象局积极向上争取,将在九里村新址安装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新一代双偏振天气雷达,预计今年10月份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是我国内陆地区首部投入使用的新一代双偏振天气雷达。
" I2 X$ W6 `1 {: a  “新雷达在探测精度、分辨率和降水估测精度方面更高,形象点说好比是在给大气做‘CT’。精准的探测,将提高对随州地区的暴雨、强对流等灾害天气的精细化预测、预警预报服务以及衍生的山洪地质灾害的预警能力。”罗杰说。
5 @1 @1 d  o/ `% s' ~, u- s6 Q0 [9 J6 n
t01d4112c3269477ab1.jpg 2 {9 B% I4 _1 y3 o$ c
TIM图片20180613151941.jpg
; }* {7 y/ s3 s" P, T# i" z7 p
/ y. h8 H" u+ @) o$ t" R TIM图片20180613152250.jpg
; {- Y- o8 Z# Y- k
) j' _0 z( U2 ?9 l2 S TIM图片20180613152253.jpg
8 z& l4 N3 y; F6 `0 R6 T# ^" T
: }, Y- T; u- h( @% M$ R TIM图片20180613152257.jpg
$ c! V+ Z: b/ H
! [+ S6 f# d2 R. N TIM图片20180613152300.jpg
. `8 f; Z. J2 y) b' w/ x
% i* ?2 i3 i& S- J* d5 p TIM图片20180613152303.jpg
9 C) `) @6 |& u) ~1 H* M+ b: l1 i' y( j* p& W  [
TIM图片20180613152309.jpg ! |) @3 {7 g9 V9 F6 _, u$ y: I) a" O
7 k! F" j+ K4 i1 \( e$ |5 e

" G7 d; p1 _' X- c' e3 P
返回随州要闻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