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云 于 2019-6-27 11:10 编辑
6 o5 `1 ~: G. s6 o5 [
9 [% s) G# i: v( S9 h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炎帝神农生于湖北省随州市厉山镇的典籍记载。随州作为炎帝神农故里,祭祀炎帝神农活动由来已久,至迟可上溯至南北朝时期。2011年,炎帝祭典被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 n9 |9 N% s C+ m
8 v7 O; `" z; J- X6 V
相传,炎帝神农始作耒耜,教民农耕;首创医药、为民疗疾;日中为市,互通有无;削桐为琴,练丝为弦;精作陶器,冶制斤斧;治麻为布,制作衣裳;相土择居,造屋建房;垦渠凿井,浇灌农田,开创了璀璨的中华农耕文明,因而被推奉为华夏始相,一直被历朝历代所敬仰和尊重。尤其是汉代以来,炎帝神农氏被尊崇为三皇中的地皇,其祭祀活动越来越多,三皇庙几乎遍及全国汉民族居住地。据考证,最迟在夏朝就有了祭祀炎帝神农的活动。
5 i U l) c0 i _, v8 k踏雪朝祖
4 |, P+ z0 o: G9 m4 H% _4 @* K
随县厉山镇对炎帝神农的祭祀活动,最初多由民间自发兴起。清同治《随州志·卷八·坛庙》记载:“民于此立社,号神农社,年常祀之。则其由来久矣。”清朝诗人储嘉珩《厉山》诗:“有功则祀之,祭法天所许,至今神农庙,年年赛村鼓。”描述的就是长期以来民众在神农庙祭祀炎帝神农时的盛况。久而久之,受民间定期举行祭祀活动的影响,官方的祭祀活动也逐渐兴盛起来。 1 } b- G5 a& e6 X% X! A) {
3 W% m% @/ u. x: b
1949年以后,官方的祭祀活动再度中断,仅民间有少量的祭祀活动。1987年11月,美籍华人周共·王德樵远渡重洋,将始祖炎帝神农画像图片赠送给厉山镇政府,表达了海外华夏子孙寻根谒祖的热切期盼。1988年,随州市委、市政府在厉山九龙山修复建成了神农牌坊、神农桥、烈山牌楼、碑苑和功德殿等20多处纪念性建筑。
0 R: W; {5 k2 ^1 o寻根节拜谒大典
" P/ {' U. I4 Z' S' l8 H4 f- j拜谒大典序礼《扶犁乐舞》 ) |! p- f' N; |& a
( V. ~$ {% c" y
自1991年起,随州市政府开始在厉山神农祠举办炎帝神农生辰庆典活动。1993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当年的炎帝神农生辰庆典活动列入湖北省五大节庆之一,举办了声势浩大的首届湖北炎帝神农节,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了节名。此后,每年的神农诞生日(农历四月廿六),随州市政府和厉山镇政府都要举办炎帝神农生辰庆典活动。2009年以后,湖北省联合国家相关部委联合举办世界华人寻根节,确定了“省部联办”的办节模式,经过多年持续打造,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逐步成为在海内外华人中影响较大的文化品牌。
& g) L3 B, j' Z& [) `& i2 J, o/ Y! d3 J4 o0 A8 Q2 ]( K( l
每届寻根节的开幕式暨拜谒大典,在位于随县厉山的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名胜区举行。目前,寻根节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十一年间,来炎帝神农故里参观、祭祀、寻根谒祖的华夏儿女超百万人次。 拜谒大典之奉祀方阵
+ N9 k4 Z2 s0 ]拜谒大典之三献礼
8 h5 ]9 V* @2 B0 n/ v0 S: [2009年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后,祭祀炎帝的仪程在传统传承的基础上,显现出新的时代特征。2016年以后的拜谒大典仪程又有所改进,主要仪程有九项:大典开幕、恭启圣门、行三献礼、点燃圣火、敬献花篮、敬献高香、恭读颂祖文、人拜始祖、唱颂始祖。
- D& H+ q, J4 `7 T& @3 A' t; \2 P$ l6 S$ _' j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祭祀形式如何改变,所有祭祀人员缅怀始相功绩、传达敬仰之情的心意没有改变,四海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的核心主题没有改变。
$ t8 B" z1 ?8 I, t5 j1 k M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名胜区
: O/ v) N4 h6 E5 L# A!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