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4374|回复: 0
收起左侧

【科普】打哈欠会传染 这是真的吗?

[复制链接]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3-16 08:34
  • 签到天数: 29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9-10-11 15: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每个人都打过哈欠,有种说法是“打哈欠会传染。”这是真的吗?

    研究发现,人在疲倦时,血液内的二氧化碳增多,刺激大脑呼吸中枢,从而引起深呼吸活动,也就是打哈欠。通过一次大量补充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由此来恢复血氧浓度,维持大脑正常工作。同时,脸部的夸张运动有助放松肌肉、缓解疲劳。

    其实,打哈欠传染是人类的一种模仿行为,也是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英国科学家最近提出,打哈欠的信号会自动触发大脑运动皮质的原始反射,导致无意识的自动模仿,形成传染现象。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个体生存建立在读懂他人的行为、动机和情绪的基础上。研究表明,领会他人意图的第一个阶段并非逻辑思考,而是用眼睛看到别人的行为,并在大脑中模仿一遍,就像照镜子一样。这一过程被称为 “模仿反射”。

    大约有一半的成年人在别人打哈欠后也打哈欠,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叫做“传染性打哈欠”。在容易使人疲倦的场景中,比如长时间开会,如果一个人打哈欠,那么,所有看到这一过程的人都会在大脑中模仿一 遍,并“提醒”自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缓解困倦。于是,打哈欠就“传染”开了。基于这一原理,清嗓子、眨眼睛等行为也会传染。

    那么,容易被传染打哈欠就容易被‘蛊惑’吗?其实不然,打哈欠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能。脑组织本身没有储备氧的能力,而脑组织代谢主要依赖糖的有氧氧化供能,所以脑组织对缺糖和缺氧均极为敏感。自发打哈欠通常发生在疲劳或无聊的时候。有科学家发现,容易被传染打哈欠的人更有同情心,社交技巧更高。

    有时候打哈欠还是疾病的预警,如果本身就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同时出现频繁连续哈欠,且伴有肢体乏力,甚至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因为这很可能是脑梗的前期表现。一过性脑缺血也是脑梗的先兆,脑的某一区域暂时性血液循环障碍(血液供应暂时中断或显著减少)致使发生一种历时短暂、反复出现的脑缺血神经症状,具有发作快、时间短、恢复快等特征。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短,即使检查也不易被发现。

    所以,如果有频繁的打哈欠现象,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健康损伤。

    本文由丰台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张幼林进行科学性把关。

    来源:人民网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