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2411|回复: 0
收起左侧

十万余件老物件的时光印记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5-3-29 09: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1c788cf1e59267e8f5fc36e3cedc3af9_img_45_663_501_335.png

    1c788cf1e59267e8f5fc36e3cedc3af9_img_355_745_343_228.png

    1c788cf1e59267e8f5fc36e3cedc3af9_img_46_1026_179_167.png

      随州日报通讯员 楚豫
      在曾都区南郊街道,一座古韵悠长的民俗博物馆悄然开放,它就是福森民俗博物馆。这座由老宅改造而成的民俗文化“殿堂”,将10万余件承载乡愁记忆的老物件化作时光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明珠。
      近日,笔者走进该民俗博物馆,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旧时光的门。建筑保留着传统民居的肌理,青砖灰瓦间弥漫着岁月沉淀的醇厚气息。馆内划分为农耕文化、生活器具、非遗技艺、红色记忆四大展区,水缸、石碾、古算盘、缝纫机等老物件按年代与功能有序陈列,每一件都定格着20世纪的生活图景。在这里,游客可以触摸到从农耕文明到现代生活的时代变迁。
      博物馆的创建者杜延森,是这片土地里文化传承的执着守护者。20多年来,他走遍随州乡村,自费收购被遗弃的老物件,甚至从废品站“淘宝”20世纪70年代的粮票、80年代的收音机。这些藏品中,既有曾都区非遗项目“随州剪纸”的代表作,也有反映曾都工业发展的老机床。杜延森说:“这些老物件是乡村发展的活化石,不能让它们在时光里消逝。”为了让老物件“开口说话”,博物馆策划了沉浸式体验活动:游客可亲手体验石磨、参与非遗剪纸教学等,去感受老物件的前世今生。
      如今,这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民俗宝库,正迎接八方来客。当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与博物馆的慢时光相遇,人们在这里找回了“车、马、邮件都慢”的诗意栖居。正如杜延森的愿景:“让老物件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触摸历史中记住乡愁。”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