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2368|回复: 0
收起左侧

清明节也分“早晚” 揭秘藏在民间谚语里的古人智慧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5-4-6 17: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关于清明节,民间有早清明和晚清明的说法。一般而言,清明节在农历三月出现即为“晚清明”,在农历二月出现则为“早清明”。今年的清明节落在农历三月,因此属于“晚清明”。而关于早清明和晚清明的民间谚语,体现着古人的生活智慧。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杨秀:早清明热死黄牛,晚清明六月穿袄。其实早清明就是天暖回暖快,晚清明就是天还会再冷一段时间,就是这样的一个区别。老百姓会用这样的形象表达,跟农业生产节奏相关。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这就是老百姓关于在这个节气里我们该干什么农事活动的总结。
    “早清明”与“晚清明”既是天文历法的客观现象,也是农耕文明的经验结晶,更承载着中国人对时间流转的诗意感知。清明时节的习俗丰富,民间流传的饮食上的谚语,也和农事活动紧密相连。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杨秀:比如嘉兴当地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形象,“苦粽子 甜馄饨”,清明节吃了粽子意味着繁重的农活就开始了。他们一到七月半吃到馄饨时候,就觉得心里特别美,繁重的农活告一段落了。
    清明节从农耕时序演变为涵括祭祖、踏青、饮食的复合型节日,体现了古人讲究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论语》中 “莫(读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描绘的就是春日游春的美好愿景。
    宋代诗句“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展现的是传统节俗与春日生机交织的人文画卷。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杨秀:关于清明我们经常引用一句话,清明是什么,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人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状态,清明节是对生命的礼赞。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