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4069|回复: 0
收起左侧

多角度研究 系统化呈现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朱凤瀚谈随州曾侯乙编钟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5-6-5 08: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4aad62c4215474e9da413bdd4f5ee8ba_img_163_77_164_252.png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琴
      “随州曾侯乙编钟以其独一无二的音乐成就、精美的器型、精湛的工艺等,成为中国青铜器第二个高峰最杰出的代表,为中国青铜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彩。”6月4日,我国著名先秦史、古文字与青铜器专家,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朱凤瀚就随州曾侯乙编钟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接受了记者专访。
      朱凤瀚表示:“活化利用的基础是深入研究。随州曾侯乙编钟具有丰富的内涵,对编钟的研究要多角度进行。”特别是从音乐史角度来说,随州曾侯乙编钟不仅用长篇铭文记述乐理,标注了各钟的发音律调、阶名,还清楚地表明了这些阶名与周、楚、晋、齐、申等各国律调的对应关系,对于研究中国音乐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音乐史专家们还在不断加深对随州曾侯乙编钟铭文的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
      同时,随州曾侯乙编钟的高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几百年的经验积累。目前,随州已经出土了从春秋早期到战国早期的若干组编钟,这些也是很好的研究资料。要通过系统整理、深入研究,更好地掌握其铸造技艺等方面的变迁,为研究随州曾侯乙编钟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撑。
      关于活化利用,朱凤瀚说,要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形式丰富的精品艺术节目,将编钟的铸造技术、铭文里的乐理关系、演奏技巧等进行全面生动的展示,打造编钟专题演奏会,进一步提高随州曾侯乙编钟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以编钟为媒,传播好中国文化、中国声音。
      朱凤瀚也是博物馆专家,在他看来,随州博物馆在地级市博物馆中名列前茅,其馆藏的曾国、噩国文物众多、精美绝伦。去年,西周早期“噩侯四器”等50余件随州出土青铜器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形成了强烈反响。朱凤瀚建议,随州编钟的出土具有延续性,这是独特的优势,博物馆可以曾国历史为轴,以随州曾侯乙编钟为核,以随州出土编钟为主体,打造编钟专题展览,通过音像、解说、演奏、复制等方式,系统化呈现编钟发展历史与成就、活化与新生,以特色主题进一步提升吸引力。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