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189|回复: 0
收起左侧

菌香飘溢振兴路 ——记随州塔儿山菌业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李胜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滕锐 通讯员 夏洪存
      随州乡村大地,浓郁的菌香正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飘溢。这香气里,蕴藏着一位“新农人”用青春与智慧浇灌出的致富希望,他就是随州塔儿山菌业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李胜。而他的成长轨迹,正是市农业农村局“深挖人才第一资源”理念的生动实践——2024年全市37470名乡村振兴人才中,像李胜这样的农业农村科技人才达831人,共同构筑起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石。
      2014年,在深圳从事农产品市场管理的李胜,因牵挂家中年迈父母回到随州。本想短暂帮忙的他,却凭着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嗅到了香菇产业蕴藏的巨大潜力。带着对家乡的眷恋,他毅然留下来,决心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用香菇编织一条致富路。
      返乡创业的路,从来不是坦途。传统香菇种植劳动强度大,年轻人不愿接手,老菇农日渐衰老。李胜至今记得那个寒冬雨天,为给168个菇棚盖膜,6个人在寒风冷雨中奋战3小时,浑身湿透如落汤鸡,寒意刺骨。但困难没有浇灭他的热情,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他不仅入选“头雁人才”培训计划,还多次参加农业农村局组织的行业培训,在一次次试验中摸索门道。2024年,全市像他这样接受系统培训的各类人才达1560人,509.5万元人才专项经费为这些“新农人”提供了成长养分。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胜不仅建起120余亩现代化香菇种植基地,还借助随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对接食用菌领域专家,将农业物联网系统引入菇棚,通过精准控制光照、湿度和温度,让香菇在最优环境中生长。他率先把春栽注水技术用于秋栽,推广免割袋大面积种植,大幅降低劳动成本。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研发的“香菇春种秋栽”模式,缩短了养菌周期,让花菇率提高15%,菇农收入增加20%,年推广量达1500多万棒,成为随州香菇产业的“增效密码”。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李胜始终记着这句话。他推出“七统一分”管理模式,从租地规划到菌种供应,从技术指导到产品销售,为农户提供全流程服务。定期组织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带领农户实地学习,他手把手传授技术,还成立互帮小组,让大户带小户,形成抱团发展的合力。
      为让农户没有销售顾虑,李胜在武汉海吉星物流园租下门店,打通鲜菇销售渠道。自家基地的香菇要卖,农户的鲜菇更要收,这一举措让农户种菇的劲头更足了。如今,他探索的“菌种厂+基地+农户”模式,带动100多人就业,辐射周边4000户菇农,创造产值4亿多元,让小小的香菇成了乡亲们的“致富伞”。而他的技术团队,也像随州众多优秀农业人才一样,通过人才纵横交流机制,将香菇种植技术推广到全省多地。
      在随州,像李胜这样的“新农人”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他们依托香菇学院等市校合作平台,带着知识、技术和情怀回到家乡,把小产业做成大文章,让乡村焕发新活力。而李胜,依然在香菇大棚里忙碌着。他说,要让这菌香飘得更远,让更多乡亲的日子过得红火。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