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蜂蜜柚子茶 于 2025-7-15 09:24 编辑
盛夏时节,硕果盈枝。根据《随州市普通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总体部署,上半年,我市组织对13524公里普通公路路域环境进行了全方位、全覆盖、全员参与的集中整治行动,靶向破解“脏、乱、差”顽疾,并创新推出路域环境样板路评选机制,通过正向激励引导各地从思想层面、制度层面、行动层面有效破解路域治理难题,切实推动路域环境从“好”向“优”。
“小创新”激发“大活力 ” 随县将公路整治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依托本土资源打1造了万亩油茶基地、群金村太敖线等产业振兴路,产业和环境实现双丰收;曾都区引入顺达路桥等专业养护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路域管护水平,洛阳全域旅游公路串联起九口堰纪念馆、银杏谷景区等旅游胜地,成为随州旅游特色风景线;广水市建立“路长+网格员”双轨制,广泛发动城镇和乡村沿线群众参与路域环境维护,既降低了养护成本又提高了管护效率,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截止到6月底,全市累计完成公路路面清洁超1.3万余公里,边沟清理疏通800余公里,更换沿线缺损安防设施7000余米,施划残损标线756公里,补栽补种香樟树600余棵,新增公路绿化、涂白1300余公里,整治公路沿线观景台、自然景观点、停车服务区、公路驿站等服务设施35余处,增设相关标语100余处。
“小切口”推动“大提升” 6 月下旬,我市正式启动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示范路”评选,按照“一路一档、一域一策”标准,制定印发《随州市2025年路域环境整治考核评分表》明确评选标准和评分细则,对参选路线按照“三区六线”(公路建筑控制区、集镇区、景区,公路用地线、绿化线、标线等)开展拉网式巡查,通过“自评—互评—专家评”,在全市国省道、县道乡道和村道中各创建一条及以上“样板路”。
目前通过自查自评,三个县市区各推荐1条国省道、10条县乡道、10条村道共63条公路参与示范评选,涉及经济干线、旅2游专线、民生便道等不同功能类型,形成了“县县有标杆、乡乡有亮点”的良性竞争格局。7月,我市将邀请邀请武汉理工大学专家团队和各县市区公路管养同志组成专门的评选团队,对63条公路进行复评,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理论指导和一线同志实践操作优势,对照标杆,比学赶超,推动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小资金”撬动“大治理” 在交叉互评摸底的基础上,年底我市将最终评选出1条国省道样板路、10条县乡道样板路、10条村道样板路,并按照国省道30000 元、县乡道10000元,村道5000元的标准进行资金奖补。同时适时召开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现场推进会,对各县市区典型经验与先进做法进行复盘总结、宣传推广,探索建立起“示范创建—动态评估—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推动从单条路的“颜值逆袭”到全域路网的“气质提升”。
今年以来,各县市区累计配套普通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资金超2000万元,较往年同期增长40%。作为高速至城区的关键道路263省道,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今年累计投入7000余万实施改造提升工程,科学全面配置了人行道与机动车道,结合场地空间实施“微改造、精提升”,融入编钟、炎帝文化等地域特色元素,塑造了精致精巧的生态景观,成为路域环境“分类施策、精准治理”的示范样板,让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的行动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