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6-6 12:22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钟金辉 通讯员 刘锋
编者按:民之所盼,政之所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核心在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键在体现“办实事、解难题”这一为民宗旨。为生动展现我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作风建设的最新成果,本报今起开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办实事解难题》专栏,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基层治理、改进工作作风、关注服务民生、化解“急难愁盼”问题等方面,挖掘全市各地各部门采取务实有效的举措,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受到群众好评的生动实践,让群众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凝聚起全市上下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拧开水龙头,清泉汩汩流淌,广水市蔡河镇白果村村民王大爷的笑容里,藏着随州农村供水提质增效的民生温度;应急抢险现场,工作人员昼夜奋战两天接通临时水源,随县洪山镇群众的赞叹中,映照着水利战线干部队伍作风转变的实干身影。
自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水利和湖泊局以农村供水保障为实践阵地,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密结合,把“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务实高效为民”的核心要求融入具体实践,用管网延伸的长度、水质达标的精度、服务群众的温度,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务实行动,以优良作风破解民生难题。
固本强基筑网络
作风务实见真章
“以前水管老化,三天两头漏水,水压小得连洗衣机都用不了。”曾都区新街镇村民曾怨声载道。而今,随着320公里供水主管网改造工程推进,220公里新管网已铺设到位,老旧管网更换率超80%的目标即将实现。
这背后,是全市水利系统把学习教育成效 转化为“不搞花架子、只啃硬骨头”的务实行动——新建3座、改扩建3座水厂,让供水“源头”更稳固;延伸黑屋湾大水厂等管网,让5000名群众告别“看天喝水”;投入近100万元优化取水设施,为8000余人降低用水成本。
“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市水利和湖泊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局通过各渠道争取项目资金约10亿元,所有项目均聚焦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不搞形象工程。这种“精准投放、靶向发力”的做法,正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厉行勤俭节约、力戒铺张浪费”要求的生动体现,让群众从汩汩清泉中感受到作风建设的实效。
机制创新提质效
服务优化暖民心
“97项水质检测指标全公开,维修电话24小时畅通,现在用水心里亮堂!”这是随县群众对供水服务的新评价。
为破解“小散弱”供水难题,全市构建起“监测—应急—管护”三位一体机制:138个卫生检测点实时监控水质,321支应急维修队随时待命,51台应急送水车保障“断水不隔夜”。今年5月,随县洪山镇遭遇罕见干旱,涧台水库跌破死水位线,双河水厂取水中断,随县水利和湖泊局与市水务集团干部职工昼夜鏖战,用2天时间建成临时泵站,让近万名群众见证了“快响应、快解决”的作风转变。
在曾都区万店镇,“明白卡”贴进家家户户,上面不仅有供水责任人电话,还有停水通知、维修计划等信息。这种“信息公开透明化”的做法,源于对群众诉求的深刻回应——针对12345热线反馈的771件投诉,市水利和湖泊局逐项剖析成因,通过建立投诉处理闭环机制,推动农村供水投诉量同比下降40.7%。从“被动接诉”到“主动服务”,彰显的是基层治理中“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升华。“现在有问题打个电话就有人管,政府办事越来越贴心了。”这是群众对作风转变最朴实的点赞。
破题攻坚惠长远
作风引领促发展
“水稳了,我的香菇加工厂终于能扩产了!”广水市关庙镇返乡创业者小陈的喜悦,道出了供水保障对营商环境的深层赋能。随着“千吨万人”工程覆盖率达99.9%,规模化供水不仅让群众喝上“放心水”,更让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有了“稳定靠山”。这得益于全市“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的布局思路,将优化营商环境与服务民生同步推进,用“作风效能”换“发展动能”。
从水厂的自动化控制室到田间地头的供水末梢,从应急抢险的雨夜到村民家中的水龙头,市水利和湖泊局以农村供水为镜,清晰映照出学习教育中作风转变的深刻轨迹。这汩汩清泉,不仅滋润着乡村的每一寸土地,更浇灌出党群同心的丰硕果实,印证着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唯有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以过硬作风解决“急难愁盼”,才能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让学习教育真正走进群众心坎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