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蜂蜜柚子茶 于 2025-8-7 16:58 编辑
夏日炎炎,关爱拳拳。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切实解决辖区居民暑期“看护难”问题,涢水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与资源整合优势,于2025年7月牵头举办暑期公益托管班,联合阳光雨社工机构引入系统性心理健康关爱课程,为超过150名幼小衔接至六年级的少年儿童筑起了一座坚实的“心灵港湾”,赢得家长和孩子们的交口称赞。
本次托管班在社区党委统筹下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探索“党建引领+公益服务+专业力量”的融合模式。社区通过购买服务方式,邀请阳光雨社工机构参与课程设计,将其系统化心理健康课程融入托管日常;同时广泛动员辖区培训机构、驻区高校力量,组建以党团员骨干为主体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全程参与课堂辅助与陪伴。此外,社区党委积极协调引入现代科技资源,“科技赋能”为活动注入新元素。
分层教学,按需定制“心”钥匙 针对低龄儿童常见的社交焦虑,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找朋友”等趣味游戏,由志愿者协助开展破冰互动,阳光雨社工参与课堂观察,反馈效果良好。针对中高年级学生,依托专业力量,运用“房树人”绘画等艺术疗愈技术,引导孩子们探索、表达内心情绪。志愿者小陈观察到:“在组织的小组活动中,孩子们的变化很明显,尤其是小A同学主动当起了‘情绪小管家’,积极帮助同伴化解矛盾。”
双向成长,实践锤炼“青”力量 托管班不仅是孩子们的成长园地,也成了锤炼青年骨干的实践课堂。社区党委有意识地将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起来,在服务中培养青年担当。不少志愿者如小王坦言:“在社区搭建的这个平台上,服务孩子们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处理复杂情况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了更好地调节情绪。”他们在社区统筹安排下,结合阳光雨社工提供的专业方法,用叠纸船、共唱童谣等方式温馨陪伴孩子,成为孩子们可信赖、可倾诉的“大朋友”,彰显了青年的社会价值。
家校社联动,立体织就“防护网” 社区深知“心育”需要家庭、社区同频共振,为此积极推动家校共育机制:一是创新引入AI心理测评系统,联合阳光雨社工为参与家庭提供情绪状态筛查服务,形成初步预警机制;二是定期组织“家长沙龙”公益课堂,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深入讲解“读懂孩子情绪信号”“非暴力沟通技巧”等知识。此举直接促成了家长如李女士的积极转变——通过测评觉察自身情绪并掌握调节方法后,亲子关系显著改善,家庭氛围更加和谐温暖。走访中,能深切感受到家长教育理念正逐渐从“批评指责”向“共情理解”转变,这正是社区主导下多方协同的成效体现。
笑声多了,求助主动了,关系融洽了——这是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和家长们共同见证的课堂新气象。据涢水社区党委副书记何松介绍:“引入专业心理健康课程,是社区聚焦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这一关键需求,整合社会资源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这种以社区为主导、专业力量为支撑、多方协同的闭环模式,有效保障了辖区每个孩子在托管期间不仅能‘被看护’,更能‘被看见’‘被理解’,其内心需求得到切实回应。”他还表示,深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涢水社区将持续固化托管班“心理健康课堂”的宝贵经验,纳入社区长期青少年服务规划。
下一步,社区党委将继续链接包括阳光雨社工机构在内的专业力量,深化与高校、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志愿者专业培训,拓展服务覆盖面与深度,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为辖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注入可持续的动能,在社区和青少年之间架起一座更加坚实的“连心桥”。(通讯员:陈兆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