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6-6 12:22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图为关店村集中制棒。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冯家园摄)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冯家园 通讯员 张哲傲涵
连日来,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的集中制棒基地热闹非凡,5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拌料、装袋、检测、转运、灭菌……来自附近的农民“工人”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关店村党支部书记李绪强则穿梭在生产线间,指挥调度着。
“当下正是秋栽香菇制棒的黄金时节,今年我们准备制棒128万棒,带动村集体纯收入100多万元。”李绪强告诉记者。
三年前村里是另外一番景象: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累计负债40余万元,没有像样的产业。
变化为何如此之大?从下面的三个故事中或许能探寻一二。
故事一:
40年“老本行”迎新生
关店村,地处广水北部,与随县殷店镇不远,属丘陵岗地,农业种植相对单一。
和随州许多村一样,因栎木丰富,关店的香菇种植也成了群众的首选。
李绪强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店村就有群众种植椴木香菇。40多年来,村里的香菇种植一直没有断过。
即便如此,菇农辛苦挣不到钱,村集体年收入为零,还负债40多万元。
如何破局?
一直是村里有名的“干家子”李绪强带着村干部、党员、致富能手等考察、调研,最终达成共识:发展香菇产业,擦亮自己的“土特产”。
此次,关店村决定一改过去的“散、弱、小”的种植模式,采取“集中制棒、分户种菇”和“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模式,走香菇种植标准化、规模化道路。
说干就干。村党支部发动5名党员带头出资100万元当作启动资金,同时积极对接金融助农、集体经济扶持等项目资金,建设标准化厂房、制棒车间,搭建自动化香菇菌棒生产线。
“集中制棒后,每棒节约成本2元左右,还是标准灭菌,质量更有保障。”李绪强介绍。
同时,该村还创新推出“四统一”机制:统一将村里房前屋后的牛栏猪圈等闲置土地流转后,搭建随州香菇标准化种植外棚,农户自建内棚享使用权;统一技术标准,将接种孔从“四面四孔”升级为“三面九孔”;统一制棒流程,打造百万级菌棒工厂;统一技术指导,农技专家常驻“菇学堂”。
这套“组合拳”彻底激发了生产活力。2023年,66万棒;2024年,105万棒;2025年,128万棒,均被村民抢购一空。
李绪强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棒卖给村民,村集体可以赚0.75元,村民可以节约1.2元。仅此一项,村集体收入近百万元。
故事二:
年薪20万元没“撬走”他
新模式带来新希望。
看到村里发展日新月异,不少在外游子选择返乡创业,曹猛是其中之一。
曹猛是个“菇三代”。他的爷爷是关店村最早种植椴木香菇的“七杰”之一,后来将手艺传给了曹猛的父亲。“曹氏花菇”,远近闻名。
2017年,在外打拼10多年的曹猛返乡捡起了“老手艺”,种植起香菇。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曹猛成了村里的香菇种植技术能手。2022年,曹猛被村里聘为技术员。
“他可不得了,我们集中制棒的时候,每月开他13000元的工资。他自己在家还种植上万袋的香菇,一年收入近20万元。”李绪强夸赞道。
去年,技术过硬的曹猛,被人“盯”上了。
十堰市郧阳县白桑关镇也是香菇种植大镇。该镇多次派人来到曹猛家中,劝说他到白桑关镇当技术员,还开出了优厚的条件。
“他们开年薪20万元,还免费提供5000袋香菇让我种植。”曹猛笑着说,“说实话,我当时真有点动心了。”
曹猛告诉记者,后来想着村里的香菇产业发展不错,名气也越来越大,还有许多乡亲需要技术指导,便推了白桑关镇的邀请。
2023年,关店村吸纳曹猛为预备党员,也作为村里的预备干部进行培养。
“这么优秀的人才,我们也不想放走,怕对不起乡亲们。”李绪强说。
在香菇产业的带动下,先后有100余名创业青年回村种植香菇或从事与香菇产业有关的工作。
故事三:
“香菇家族”组合闯市场
“这是我们的菇奶奶,个头大、肉质厚;这是我们的小菇仔,个小、新鲜、醇厚……”每天,曹猛都会在自己的直播间推介村里的香菇。
香菇种出来,如何卖出去?关店村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就是主打“花菇”牌。
首先,有品质影响力。
40多年来,提起关店村的花菇,许多经销商都竖起大拇指。李绪强回忆,群众散种的时候,到了收香菇的季节,附近的“菇贩子”天没亮就在菇农家门口等着,有的专门接菇农出去吃饭。
“正是因为品质好,我们的香菇不愁销。”脱贫户王茂家说。
王茂家的儿子10年前去世,儿媳又是外地人,拉扯着两个女儿。2023年,在村委会帮助下,80多岁的王茂家种植了3000棒香菇,收入4.3万元。去年,他增种至1万棒,纯收入10余万元。
其次,“组合家庭”闯市场。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引导下,关店村的花菇有一个家庭组合:菇奶奶、小菇妈、俏姑娘、小菇仔。
“我们根据香菇个头、体型、品质等,推出了系列品牌。”李绪强说:“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2023年,李绪强带着40多斤香菇参加武汉东西湖年货节,产品摆出来一个多小时,被消费者抢购一空;
今年4月,李绪强带着产品亮相广交会,所带的香菇被盒马鲜生、武商等商超看中,预定了500多万斤。
再者,主动触网销全国。
除了曹猛带货,李绪强也带着村里年轻人上网直播,积极推销自己的花菇产品。
“我直播的时候,直接吃花菇。去年2小时卖了8.6万元的货。”李绪强深有感触。
目前,关店村正在培养自己的销售团队,不断提升产品影响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李绪强表示,我们正在招引深加工企业开发香菇脆、香菇肽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电商文旅,构建起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链条。
今年,关店村的香菇产业将继续带动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真正实现“一朵菇富一方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