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21.3333px]
[size=21.3333px] 曾都区以 “物质+服务”救助新模式为弱者撑起一片天
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总有一些群体因疾病、残疾或其他困境,生活在艰难之中。如何让这些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关爱,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随州市曾都区民政局给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创新推行“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模式,精准发力,让救助更有温度,更具实效。
锦旗载情传谢意,困境家庭获新生 不久前,曾都区何店镇低保户叶阿姨的身影出现在区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她双手郑重地捧着一面锦旗,上面“贴心服务为百姓 救助帮扶暖万家”的字样格外醒目。这面锦旗背后,是一个饱含温情的故事。叶阿姨的儿子因小脑萎缩、截瘫长期卧床不起,年近七旬的叶阿姨多年来独自承担着照料儿子的重任。随着年龄增长,叶阿姨逐渐感到力不从心。然而,转机出现在今年,曾都区民政局委托市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在何店镇开展“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服务项目。社工深入了解叶阿姨家的困境后,迅速行动起来,积极链接医院、基金会等各方资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叶阿姨的儿子顺利住院,接受了专业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令人欣喜的是,治疗效果显著。更暖心的是,住院费用和餐费全部减半。出院后,社工并未停止帮扶的脚步,联系医生定期上门为叶阿姨的儿子提供康复训练和探访服务。如今,叶阿姨的儿子已能依靠助行器站立,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叶阿姨感慨地说:“儿子一直是我最大的心病,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看见了生活的曙光。” 政策礼包送上门,精准帮扶不脱节 在为叶阿姨儿子解决康复难题的同时,曾都区民政局还为叶阿姨送上了一份“政策大礼包”。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叶阿姨详细讲解特困、临时救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明确告知其家庭可享受的后续帮扶权益,并将该家庭纳入重点监测对象,通过定期回访动态掌握情况,确保帮扶始终紧密相连、不脱节。这种物质与服务、政策与关怀相结合的方式,让叶阿姨一家切实感受到了全方位的支持。 数据见证新质效,模式升级暖人心 曾都区“物质+服务”救助项目自开展以来,成绩斐然。截至目前,已累计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生活照料类服务2850人次,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开展清洁卫生类服务1975人次,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环境;提供医疗健康类服务1735人次,为患者的康复助力;开展情感支持及社会融入服务5230人次,让困难群众不再孤单,重新融入社会;举办特色活动27场,丰富了困难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该项目始终秉持“精准识别、精准匹配、精准服务”的核心原则,将物质保障与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心理疏导等服务深度融合,实现了从传统“单一救助”向“综合帮扶”的华丽转变。这一转变不仅高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更让救助充满了人性的温度,持续提升了困难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 优化服务扩覆盖,救助暖流永涌动 曾都区社会救助服务中心负责人坚定表示,未来将继续在优化“物质+服务”救助模式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范围,让更多身处困境的家庭沐浴在救助的阳光之下;细化服务内容,根据不同困难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帮扶。通过不懈努力,让更多像叶阿姨这样的困难家庭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让救助的暖流持续涌动在每一位群众身边。
(晏巧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