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226|回复: 0
收起左侧

以爱心为刀,雕琢出生命的光华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9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曾都区实验初级中学 孔伟
      我是一名在物理教学一线坚守了27年的党员教师。27载光阴,变的是双鬓渐染的霜色,不变的是对教育的赤诚——我始终相信,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是用初心点亮初心、用生命唤醒生命的漫长旅程。
       一、深耕课堂,让物理成为触摸世界的窗口
      初登讲台时,我总在想:如何让公式定理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成为学生与世界对话的桥梁?答案藏在物理学科的本质里——实验,就是打开物理之门的钥匙。
      从教至今,我始终将课堂视为“实验剧场”,让每个知识点都在学生动手操作中自然生长。在《大气压强》课上,学生用吸管搭建起“力学城堡”;在《电磁感应》实验中,铜环在磁场中跳起“量子之舞”……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便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近年来,我总结的“五感实验教学法”(视觉观察、听觉感知、触觉体验、嗅觉联想、思维重构)、尝试的“三阶实验教学模式”(生活化导入—情境化探究—迁移化应用)深受学生喜爱,学生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汪小杨、张尧等学生正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埋下了科学的种子,带着对物理的热爱走进清华园。他们说:“孔老师的课堂教会我们,物理不是刷题,而是像科学家一样观察、提问、探索。”
       二、引领辐射,让优质教育成为燎原之火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2021年,我牵头成立“孔伟名师工作室”,立下“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誓言。
      我们聚焦实验教学与乡村教育薄弱环节,拟定了《教联体集体备课活动方案》,推行“同课异构三轮磨课法”:先由主备人设计初案,再经片区教师共议形成复案,最后在不同学校课堂实践后打磨终案。构建“1+N”帮扶机制,每月开展“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活动,设计了“三级问题库”——基础问题夯实双基,进阶问题培养思维,开放问题激发创新,让乡村课堂也能迸发思维火花。
      2024年中考,实验初级中学教联体A+上线人数同比增长20%,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80多份反复修改的导学案、50余次跨校听课的沉淀,更是城乡教师手拉手、心连心的教育情怀。
       三、守望初心,让教育成为向光而行的修行
      这些年,常有青年教师问我:“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我总是想起自己写在笔记本上的“三颗心”——赤子之心、园丁之心、匠人之心。
      对青年教师,我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带领他们每周写“教学观察日记”,一起开发“实验微课”。当90后教师小陈在我的指导下斩获省级教学比武一等奖时,她哽咽着说:“原来教育可以这么美!”对学生,我始终相信“教育是静待花开的守望”。2024年冬天,我冒雪家访一名厌学的初三学生,发现他喜欢拆解机械手表。第二天,我带他到实验室组装电动机模型,看着零件在他手中变成转动的机器,他眼中重新有了光。在《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分享文章中,我写下了感悟至深的箴言——每个孩子都是待琢的璞玉,教师当以爱心为刀,雕琢出生命的光华。
      教育这条路,我走了27年,还将继续走下去——以实验为犁铧,耕垦创新的沃土;以爱心为雨露,滋养每一朵待放的“玫瑰”。如今,我依然会为学生在实验中偶然的发现而雀跃,会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而落泪,会为乡村学校课堂上的一声“老师,我懂了”而倍感温暖。因为我知道,当每个生命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舒展绽放时,便是我们共同奔赴的春天。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