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175|回复: 0
收起左侧

推进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随州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近日,随县图书馆精心挑选500余册图书送到高城镇高城寺小学师生手中,通过送书下乡助力知识漂流、推动全民阅读。(随州日报通讯员 刘茜摄)  

    编者按:  
      阅读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阶梯,更是民族精神发育的基石。4月26日,我市举办全民阅读报告会。借此契机,本报聚焦我市涌现的阅读典型等,通过有温度的笔触记录全民阅读的生动实践,通过图片展示各地推进全民阅读的动态,以此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阅读推广,共同构建人人可读、处处可读、时时可读的书香社会,让全民阅读的春风吹遍随州大地。  
      ●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陈巧巧  
      书香路上的追光者
      ——随州阅读推广人沈君的“破圈”实践  
      4月23日,一辆流动图书车穿越田野乡间,停驻在随县长岗镇中心学校门前,车厢缓缓开启,琳琅满目的书籍瞬间点亮了孩子们的眼眸。这是市图书馆策划的“书香致远 相约乡读”活动现场,也是沈君深耕阅读推广12年的一个缩影。  
      作为随州市优秀阅读推广人、市图书馆宣传策划部主任,沈君用书香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阅读网络,让数十万市民见证了“文化惠民”的生动实践。  
      从“诵读声”到“品牌力”:让阅读成为城市符号  
      2015年,首届“经典诵读·书香随州”比赛拉开帷幕。经过十年淬炼,“经典诵读”品牌已然化作熠熠生辉的城市文化名片:从单一诵读到融入情景剧、乐器伴奏,从舞台比赛到快闪表演,参与人数从5000人跃升至8万人。  
      2023年,随着“见贤思齐”新品牌诞生,九大场景阅读版图徐徐展开——商圈里的编钟互动体验、军营中的数字阅读体验、景区内的诗词灯谜阵……如今,这个覆盖城乡九类场景的品牌已举办活动500余场,惠及50万人次,2024年获评全省“十佳阅读推广创新创意活动”。  
      从“最后一公里”到“每一个角落”:让书香浸润千万家  
      在沈君的办公室墙面上,挂着一幅流动服务地图,标注着全市30个基层服务点。  
      面对视障群体,市图书馆依托“光明阅读”快闪赛平台,邀请视障读者通过盲文书籍和有声读物比拼诗词储备;针对留守儿童,将省图书馆“相约乡读”项目进行本土化改造,联合乡村学校建立“爱心图书馆”……这种精准化服务思维,目前已孵化出“随图童诗会”“共读一城书”“随小图讲科普”等12个特色项目,年均举办活动超200场。  
      从“文化加法”到“融合乘法”:让阅读赋能城市发展  
      去年中秋假期,炎帝故里景区游人如织。银杏树下,身着汉服的游客沉浸式体验猜灯谜、诗词接龙等互动小游戏,身旁的流动书架上,本地特色文献与青铜编钟相映成趣。这是市图书馆“阅读+文旅”的最新尝试——将地方文献展陈、非遗体验植入景区,吸引游客沉浸式打卡。  
      教育融合的深意,在书香流转中愈发清晰:读书分享会上师生围坐进行思想碰撞,千人集体诵读激荡青春力量,家庭亲子共读浸润书香时光——这些跨越校园围墙、链接家庭与社会的阅读实践,正勾勒出全民书香的生动图景。  
      “阅读推广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漫长的接力。”12年间,沈君见证随州人均阅读量从3.2本增长到5.8本,图书馆年接待读者量突破30万人次。  
      如今,流动图书车依然穿行在随州的青山秀水间。车身上“见贤思齐”四个大字,恰似这位文化守望者的初心注解——以书香为舟,载着城乡百姓驶向精神共富的彼岸。
      
      深耕书田廿七载 书香致远润芳华
      ——记曾都区实验小学“最美书香教师”孙海林  
      她以书籍为舟,带着学生满载一船星辉,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她以文字为桨,在学生的心田播撒阅读的种子,编织诗意的绿洲——她就是曾都区实验小学“最美书香教师”孙海林。  
      从个人阅读积淀到课堂教学创新,从书香班级建设到全民阅读推广,孙海林用27年的深耕实践,让缕缕书香浸润着无数学子的成长之路。  
      以读铸魂:从“求知者”到“播种者”的自我修行  
      童年时期,匮乏的阅读资源催生了孙海林对书籍的强烈渴望。为借一本《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她曾以“帮写作业”为“交换”,在煤油灯下开启了与文字的不解之缘。  
      师范求学时,图书馆成为她的“精神粮仓”。从教后,她将阅读融入日常生活的肌理。27年来,她的读书笔记堆成厚厚一摞,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被翻得卷边,扉页上“把整个心灵献给儿童”的批注格外醒目——这是她的职业誓言,更是阅读赋予她的教育初心。
      以读润心:让课堂与校园成为书香磁场
      每天清晨8点,朗朗书声准时唤醒教室。从《诗经》到《唐诗三百首》,孙海林带领学生用晨读“唤醒黎明”,更将古诗变成“诗词剧场”——学生扮演李白“仗剑走天涯”,化身杜甫“茅屋叹秋风”,在角色扮演中触摸“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意境,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针对“快乐读书吧”书目,她创新“三阶阅读法”:学前导读激发探索欲,读中推进用思维导图梳理脉络,读后交流以辩论赛、情景剧深化理解,让阅读从“任务”变为“期待”。  
      在教室前排的“春风书角”,200余册贴满学生手绘推荐卡的图书流动不息,“好书漂流”制度让阅读成为学生课间的自然选择。  
      以读致远:从“独行”到“众行”的书香传递  
      为了让阅读从校园延伸到家庭,孙海林发起“六个一”书香家庭计划:每个家庭设立一个图书角、每天一个亲子共读画面、每月一次家庭阅读展示活动……家长李女士对此深有感触:“以前孩子玩手机,现在我们全家抢着读《哈利波特》,阅读成了最好的亲子时光。”在她的推动下,班级90%的家庭建立了家庭书单,十余个家庭被评为校级“书香家庭”。  
      走出校园,孙海林更是全民阅读的推广者。在“世界读书日”分享会上,她带着学生演绎《少年中国说》;在教联体读书活动中,她为乡村教师开设“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坊;作为全市中小学生讲书大赛评委,她指导选手用“思维导图+情景演绎”解读经典,指导学生作品《暑假读一本好书》荣获全省一等奖。  
      春风化雨,书香致远。在孙海林的故事里,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一位“书香教师”的坚守,更是一场关于知识传承、精神浸润的漫长接力。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