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6-6 12:22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滕锐 通讯员 夏洪存
鲜嫩的绿茄在现代化大棚里吐露芬芳,这沁人心脾的气息中,承载着一位“新农人”用坚守与创新铺就的致富梦想。他就是随州市怡佳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军。赵军的奋斗足迹,正是市农业农村局“深挖人才第一资源”理念的鲜活例证——2024年全市37470名乡村振兴人才中,像赵军这样深耕设施蔬菜领域的农业科技人才,正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坚实脊梁。
2014年,怀揣着对生态农业的热忱,赵军在随县安居镇创办了怡佳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他敏锐察觉到随州蔬菜产业的发展潜力,带着对土地的深情扎根田间,用现代化种植技术带乡亲们开辟出一条增收路。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赵军至今记得首个冬暖式日光温棚建设时,为了精准把控土墙厚度与弧度,他连续一周守在工地,白天测量数据,晚上查阅资料,双手磨出了血泡也毫不在意。任何困难都没有动摇过他的决心,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他入选湖北省2023年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训“头雁”项目,多次赴山东学习先进技术,在一次次试验中摸索出适合本地的种植模式。2024年,全市像他这样接受系统培训的各类人才达1560人,509.5万元人才专项经费为这些“新农人”提供了成长养分。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军不仅建成占地221.8亩的现代化设施蔬菜示范园,拥有27个大型冬暖式日光温棚和37个春秋式大棚,还因地制宜创新建成随州宽体式土墙大棚。借助“科技特派员”制度,他对接农业专家,将自动升降、自动控温等智慧化系统引入大棚,通过精准控制温湿度,让“随州绿茄”在最优环境中生长。他推广的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技术,使绿茄亩产提升,成为随州蔬菜产业的“提质密码”。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赵军始终记着这句话。他推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从租地规划到技术指导,从品种供应到产品销售,为农户提供全流程服务。公司定期组织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带领农户实地学习,手把手传授宽体土墙大棚种植技术,还成立帮扶小组,让大户带小户,形成抱团发展的合力。
赵军将“随州绿茄”远销广东、深圳等地,自家基地的蔬菜要卖,农户的产品更要收,这一举措让农户种植的劲头更足了。如今,他探索的种植模式带动更多人就业,在他的带动下,随州绿茄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年产值超过10亿元,让小小的绿茄成了乡亲们的“致富果”。而他的技术团队,也像随州众多优秀农业人才一样,通过人才纵横交流机制,将设施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到周边多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