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村”里的主心骨——记随县万和镇辛集村“第一书记”肖诗忠( T2 K4 _6 L+ `1 p+ {' b$ Y6 ^+ |
0 K' B" ]7 ?, T9 ~3 m
随州日报记者 罗毅 特约记者 钟克波
. `4 v$ [" E6 I: l, H 大雪纷飞,天寒地冻。1月下旬,记者来到随县万和镇辛集村,探访这个地处湖北最北端、同河南省桐柏县接壤的山区贫困村。该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发达,经济发展落后,曾是个被边缘化的村落,被当地人们戏称为“外国村”。
# [6 N- B A" N% {+ G' Z 然而,当记者踏入辛集村地界,看到的却是令人振奋的新气象。古老的村落散落山间,通村通湾公路如玉带环绕,正在装修的村级办公楼庄雅古朴,村民文化广场初具雏形,一排排贫困户易地搬迁的新房整齐排列,养鸡、养猪合作社的合作农户遍布村湾,光伏发电基地已成为村集体经济的“聚宝盆”。
- c4 g5 s# G8 S/ B/ Q; B/ u% q 谈及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村民们直夸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好,给村里派来了一个干实事的好书记。这位被村民称为“主心骨”的好书记,就是随县建设局共产党员肖诗忠。当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顶风冒雪踏访贫困户潘祥成家。
+ m/ W8 q# e2 U0 w 今年55岁的肖诗忠,是随县政务服务中心住建窗口首席代表、县建设局行政审批科和法规科科长、县节能办主任。2015年,他又多了一个职务——万和镇辛集村“第一书记”。
, X6 l5 w" B" C' H! Q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利器,任务重,时间紧。肖诗忠被县住建局党组派到辛集村搞精准扶贫工作并任村“第一书记”,他深知身上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
; |+ l7 m) U& z7 V$ T1 F- P: w' B 辛集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鲍国海介绍,由于该村地处深山,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的思想观念比较封闭,致富思路不开阔,加上村集体收入没来源,村干部积极性不高,工作难开展。农户致富和村集体发展无动力、无资金、无能力。
3 `, F- `. e; G' ? 2015年3月,肖诗忠到村后一头扎在群众中,用半个月的时间,走遍了30个村湾。他摸清情况后,制定了较为详细且有针对性的《辛集村精准扶贫方案》,得到县住建局党组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按“九有”标准完善基础设施。为村里修建办公和便民服务中心楼,并在楼前配套建设了文化活动广场。架设30盏太阳能路灯,让夜晚的乡村亮起来。修通6.7公里的通村、通湾公路,“缩短”了村组湾之间的距离。新建改建了100余个垃圾池,让村湾变得文明和美丽。
) |0 f- c2 C8 U# Z 实施对口帮扶、精准脱贫,县住建系统123名干部对口帮扶123户贫困户。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27个贫困户95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实施易地搬迁20户,解决了五保户、贫困户的居住问题。对23户住房困难户实施了危房改造,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为123户精准扶贫户,每户配备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一套节能灶具。
: r/ T7 Z u& Y: r& _% r" c 推进产业扶贫。肖诗忠多方奔走筹资30多万元,为村里兴建了5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将每年发电增加的5万元集体收入用于帮扶困难户。引导农户组建香菇、花卉和养殖业专业合作社,59户农民被吸纳进合作社,户平年增收2万余元。
" T% v g4 h* `0 G6 V- b! }1 _ 县住建局副局长汪登丰介绍,肖诗忠担任辛集村“第一书记”后,一头扎进村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少了,有一次从村里回家后,他的孙子把他当成了陌生人。5 n' d# S- n/ |/ U# ]* X7 p
“肖书记身患多种疾病,但是他一直坚持驻守在村里,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同寻找解决脱贫良方。”万和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宋青山说。8 ~8 ~/ ~2 O& p9 {8 I r3 g
村民潘祥成对记者说,肖书记是他家里的“主心骨”,把贫困户当亲人。调查走访中,肖诗忠发现贫困户潘祥成的房屋可以作为C级危房改造对象,于是帮他申报、帮其设计,并精心指导施工,让潘祥成一家很快住进了新房。# J; S5 h3 b! D& _6 [
3年多的时间,肖诗忠走遍了辛集村的山山水水,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在2020年前全部脱贫的号令,我作为共产党员将以号为令,冲锋在攻坚拔寨一线,为脱贫攻坚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7 g! I8 x+ J. Q {
0 w, B! ?) S G, c9 J$ N
8 S. J9 I2 B" Q) J3 K1 d* C( b
|
|